第5552章 主力西进神兵降
黑袍微微地闭上了眼睛,喃喃地背起了汤誓:“王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众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说到最后一句时,黑袍睁开了眼睛,说道:“从这篇誓言来看,成汤在誓师伐夏的时候,他的手下,或者说盟友并不是一条心,不少人还觉得为啥不放他们回去耕作生产,不体恤他们的心情,而是要他们连续作战呢?或者说有些人并不觉得夏桀有罪,认为这不过是成汤因为个人的野心,想要夺取天下罢了,但这对这些诸侯和士兵们,又有何好处呢?”
斗蓬微微一笑:“所以说成汤是个非常擅长捕捉手下心理的领导者,也是个极好的演说家,他没说是自己想当这天下之主,而是说夏桀残暴不仁,惹怒了天上的诸神与上帝,祖先们,所以命令成汤来惩罚夏桀的罪恶,这是天意,不是他的想法,不敢不从。”
“接下来他列举了不少夏桀的罪行,这在汤誓里没有纪录下来,但能想象到,当时成汤在演讲时,一定是把夏桀兴兵好战,荒淫无度,喜新厌旧,乃至于连自己也曾经被俘入夏台为囚,天下的诸侯,无论是商国,还是昆吾氏,还是有缗氏这些几百年来一直对夏朝忠心耿耿,甚至在太康失国后也不惜部落存亡而助夏后复国成功的诸侯,仍然免不了被夏桀攻打,甚至是灭国的结局,就象今天给灭掉的昆吾氏部落,如果没有他们,夏朝早就亡于后羿和寒浞之手了,连昆吾氏都给夏桀的暴政逼得抗税造反,你们其他的部落难道就能免过这一劫吗?你们是实力强过昆吾氏部落,还是关系比他们更近呢?”
“这些话说得各部落的首领与战士们无不色变,这些天下的诸侯之师,或者说九夷之师,很多也是给夏朝历代君王靠着拉帮结派,会合诸侯之师们打服了以后被迫臣服的,对夏桀可以说是又恨又怕,之所以说急着想回家从事耕作,其实也是因为不敢确信商国能取胜,怕是跟着商汤造反,万一大事不成,回头会招致夏桀的疯狂报复,想要借机抽身,静观商夏之战的结果而已。”
“但是给了成汤这样一恐吓,其实已经告诉了他们,没有骑墙的可能,要么加入夏桀一方与我决战,要么现在就跟着我去讨伐夏桀,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哪怕两不相帮,回去之后,也会给胜利的一方看成是对方阵营,必然会加以征伐攻打,夏桀无道,连夏部落的国人也都说愿意和夏桀同归于尽,这也是夏桀无力亲征,不能自己带兵讨伐,而是只能让成汤来会合诸侯之师攻打昆吾氏的原因。名与器都给了别人,那就是自弃江山,也不会得到诸神与上帝的保佑。”
“成汤的这一番慷慨陈辞,打消了与会的诸候们的疑虑,而且,在消灭昆吾氏的一战中,大家也都见识到了商军的强大实力与成汤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中原一带强大了,甚至可称为霸主数百年的昆吾氏,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给打得国破家亡,这也深深地震慑了各国的君主们,若是此时不听成汤的话,那最后的两句赤裸裸的警告,那就是如果不听我成汤号令,那我绝不会放过你,这就意味着恐怕谁不跟随出兵,那就会给成汤立马先行攻击。”
“与会的诸侯们私下并无串连,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是商军的对手,而且商朝的可怕手段,尤其是当年消灭有易氏部落时的大规模残酷人祭人殉的做法,天下皆知,虽然这几百年来商国再没有象当年那样大规模人祭过,但谁也不敢保证,成汤会不会为了出师而再来这么一次,于是这几百家诸侯纷纷宣誓加入商军联盟,讨伐夏桀。只是老祖,弟子有一事不明,那就是为何成汤的部队,不是从中原出兵,直接攻下斟浔,然后北上渡过黄河直取安邑,而是要绕一大圈进入关中,再东渡黄河攻打安邑呢?”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斗蓬尊者说得非常好,成汤在最后的灭夏之战中,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迂回路线,但这同样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当时的商军,在攻灭昆吾氏的两万多诸侯联军中,精选了战车七十乘,精锐敢死之士六千人,绕过了中原的大城斟浔,也就是施妹喜和夏朝主力所在的故都,悄悄地西进,进入了关中雍州之地,在这里,他们得到了被夏桀冤杀的大夫关龙逢的部族,还有伊尹所出生的有莘氏部落的帮助,解决了军需粮草的问题。”
“夏朝本身的主力部队,分为两个集团,一个是在中原斟浔故都的守军,用于稳定中原,另一路则是在并州,安邑一带,包括了向北的晋阳,霍州峡谷与东边的太行这一带的各地守军,是为了防守北方狄人胡虏的军团,但对于西边的黄河一线,关中地区,则是防备极少,因为他们自以为有黄河天险,而且关中当时是比较荒凉的地方,没有大的威胁,所以这里成为了一段几乎不设防的地区。”
“成汤和伊尹正是看穿了这点,所以才会把主力悄悄西进,再突然渡河东出,直取安邑,夏桀当时还以为商军的主力在围攻斟浔呢,仓促间刚刚把安邑的守军派向了斟浔助守,可没想到大军刚走没几天,商军就从天而降,直接出现在了安邑城外的鸣条一带,夏桀只能带着安邑的守军,在鸣条与商军决战,结果士气低落,数量不足的夏军,给商军一战打得大败,夏桀连安邑城也不敢回,只能一路向东逃,逃向了在东部仅有的还忠于他的三朡部落。”
第5553章 商汤代夏留桀命
斗蓬微微一笑,说道:“可是为何夏桀不去向南,投奔他在斟浔的王妃施妹喜,还有他在那里的大军呢,而是要向东,逃到三朡山一带的三朡部落呢?”
老祖平静地说道:“因为施妹喜这时候早就失宠,夏桀有了有缗氏的两个新来的,更年轻漂亮的美女后,就把施妹喜以看守旧都的名义赶到了中原一带,这种危难之时,他不敢去投奔施妹喜,怕施妹喜会趁机把他献给敌军,再说了,斟浔那里也有商汤的其他部落诸侯的盟友大军在围攻着,并不安全,于是夏桀连安邑城都没敢回,就逃向了东方,三朡部落算是夏桀最后的几个死忠部落了,平时也没少给好处,他更信任这个部落,指望着他们能出兵拖住成汤的军队,同时他派出了自己的少子淳维,带着一部份的妻妾和部队,向北方草原进发,想要求得那里的狄人部落的救助与支援。”
黑袍点了点头:“这么说来,夏桀还是想先靠了三朡部落的军队挡住成汤,给自己争取北方草原上的九夷之师,草原蛮夷的救援机会了?”
老祖点了点头:“是的,他就是这样想的,哪怕中原的夏军尽失,靠了九夷之师,也许还有翻盘的机会,就象夏朝之初的夏启,最早在征讨有扈氏部落时也打了败仗,后来是回去后重修武德,再次联合诸侯,作了甘誓之后,才反败为胜,一举消灭了有扈氏的,夏桀自认为自己只是被偷袭了一次,不是没有机会,还想着继续翻盘呢。”
“只是这个三朡氏部落,虽然忠诚,在听说了夏桀被攻击后,马上发兵相救,但他们的部落兵马,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是久经战阵,士气高昂的商军的对手,三朡氏部落没有选择坚守城邑,而是出城野战,结果一战而败,连收拾残局的机会也没有,部落首领战死,城邑也被攻破,连同着三朡氏部落几百上千年的藏宝与国库,也全给成汤的商军夺取了,这下夏桀傻眼了,他连等来北方九夷之师的机会也没了,只能继续向东逃跑,在这里,他倒是遇到了自己的王妃,施妹喜和少数的夏军残部。”
斗蓬笑道:“这施妹喜不是来找夏桀报仇,给他最后一击的吗?”
老祖摇了摇头:“没有,虽然施妹喜以前早就背叛了夏桀,或者说,一直以来,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了自己的部落和国家有施氏复仇,但不管怎么说,她也是和夏桀多年的夫妻,总是有感情的,以前夏桀权倾天下,万众臣服的时候,她是想要夺夏桀的江山,毁他的国家,甚至是要他的命,可是现在的夏桀,却是众叛亲离,国破家亡,连两个有缗氏的新欢宠妃,也被淳维带着逃去了草原,现在的夏桀,只是一个输光了一切的老人,也是她施妹喜,真正的丈夫了。”
黑袍幽幽地叹了口气:“夏桀的一生,也真的是坎坷,从那个天下无敌的英雄少年,到横扫天下的王霸之主,毁人国,夺人女,为所欲为,最后众叛亲离时,却是仇人之女还跟着他,我想,这也是伊尹早早给他安排好的结局吧。”
老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因为太古到上古之时,史书之外的那些王者禅让的德行之事背后,是血淋淋的政权更替,以及刀光剑影,不管后世的儒家把这些事再怎么涂脂抹粉,说得美好,但背后都是斑斑血泪,伊尹深知这些往事,也知道天道轮回,夺人江山,取人天下,将来必会受到反噬,做事太尽,以后会让子孙受此报应,于是他想要做人留一线,灭了夏国之后,放夏桀一条生路,不然真要是捉到了夏桀,那以成汤和商国的规矩,怕是要把夏桀给作为祭品残杀,这种丧德之举,必会将来国弱时受到报应。”
“于是伊尹选择了放夏桀一马,在夏桀于三朡山战败的消息传开后,中原的夏军也一哄而散,施妹喜带着少数护卫,在伊尹的安排下,安全地到了齐鲁之地,在这里,她遇到了一路逃亡的夏桀,夫妻二人,在这种情况下相会,百感交集,但也只能继续带着这些部下,一路向南逃亡,一直逃到淮南一带的巢湖,在当时算是非常蛮荒偏远的地方,才停了下来。”
斗蓬点了点头:“是的,当时的江淮南方,没有经过开发,是比北方草原还要蛮荒可怕的异域之地,夏桀逃到这里,已经不可能再对中原产生任何的影响了,或者说,他回不去了。周围也是凶残野蛮的各种东夷与百越部落,以夏桀一个垂死老人的状态,能活下来就不错。”
“这也让商汤不用背负弑君夺位之名,按他在汤誓时的说法,他是奉了上帝的命令,讨伐了残暴不仁的夏桀,以救天下的百姓。”
“现在夏桀被赶跑了,夏部落的族人也是一支向南跟着夏桀去了巢湖,另一支北上到了草原成为了淳维部落,也就是后世的匈奴,绝大多数的夏国国民,则臣服于商,成为了商朝子民。”
“夏桀成天哀叹当年在夏台时没有杀成汤,以至于有今天,可事到如今,后悔又有何用呢?我倒是觉得,他应该感谢上天,感谢伊尹,甚至要感谢施妹喜,没有让他变成成汤的祭肉呢,好歹还算是寿终正寝。”
黑袍长舒了一口气:“想不到当年商汤灭夏,或者说是我们天道盟的起源,竟然是这样地坎坷,这么说来,从成汤,不,从太甲微开始,我们商部落,就习惯是用金钱来收买其他部落的军队,组成联军,为我所用,并不是靠商部落本身的兵马作战了?”
老祖点了点头:“是的,当时的天下,都是游牧部落为主,逐水草而居,从事农业的都不多,也很难象后世那样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所谓的朝代,不过是部落联盟的盟主而已,对于成汤和商朝,也不例外。”
第5554章 以身祭祖救万民
说到这里,老祖的眼中冷芒一闪,沉声道:“不过,在商朝以前,要召集天下的诸侯,集中打仗或者是办别的大事,比如治水之类,是要看这个天下盟主的德行,从黄帝开始,算是武德,但后面的帝高阳,帝高辛,乃至尧,舜,禹,则是靠他们的仁德,或者说是对天下的功劳,才能让诸侯心服,甘心来朝贡。”
“只是到了夏启和商汤的时候,已经做不到让天下诸侯都归心了,总会有些诸侯公然地反抗,夏启曾经对于有扈氏无可奈何,而商汤的时期,也是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问题,他的汤誓,与夏启的甘誓相比,就多了不少威逼利诱的地方,并不是以德服人的那种。这也说明,到了这个时代,人心已经不古,很多部落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来行事,而商朝的这种以商品物资来收买人的办法,也是公然地行之于天下,以利,而不是以德来服人。”
“成汤自己曾经打造过仁义的形象,这体现在他捕捉猎物时,故意网开三面,只留一处设网捕获猎物,那撞上来的,就是天命如此,对于夏桀,也是如此,最后故意放走夏桀,以避免弑主好杀之恶名,这与商朝以前太甲微时代臭名昭著的诛灭有易氏部落相比,显得有德了很多,但这并不改变商朝的根本性质,这是一个极重祭祀与鬼神,而且喜欢进行大规模的人祭人殉的,步入邪道的部落。”
斗蓬的眉头一皱:“这么说来,商部落,或者说我们天道盟的前身,是一个借邪道诸神之力的部落,天下间应该还有不少所谓的正道修仙,只进行灵力与香火补给,并不想杀人祭祀的部落了?”
老祖点了点头:“大部分的上古以来的部落,都是这种道仙,或者是图腾为崇拜的部落,并不需要直接杀人以祭礼,因为人的魂魄是在天地间灵气消散后,最珍贵的灵气来源,也是邪道诸神们最喜欢的,这些邪神们,喜欢杀戮,也能给与族人和祭祀者大规模的杀伤性法术,或者是恐怖的鬼兵,长生人之类的战场利器,也可以改变天象气候,助族人们逃离或者是取胜,只不过,这种厉害的法术的施展,需要神明祖先们也给予大量的法术消耗,如果他们消耗的法力不能通过祭祀来弥补,就会引发上天神明的愤怒,甚至是降罪于这些族人。”
“就好比成汤,他为了自己的仁义之德,在即位之后,一度停止了大规模的人祭人殉,这让上天的祖先和神明们非常不满,认为商汤和其他子孙们翻脸不认人,在利用了他们消灭夏朝之后,就反过来不敬祖先了,于是降下了他们的愤怒,连续很长时间不下雨,这让天下的百姓遭遇了大规模的饥荒与灾难,不少商朝的贵族也对此不满,还受到了鬼神的托梦,说是因为成汤不进行祭祀,不敬祖先,所以他们才降下了这种灾祸作为惩罚。只有恢复人祭,才可以破灾免祸。”
黑袍的眉头一皱:“自上古以来,这天人感应之说就如此地流行,被人信以为真,一旦长久的旱灾,或者是洪灾,都会被认为是君王不贤,或者是不进行祭祀所导致,可真正的暴君如桀,纣等人时,似乎也没这么多天灾,反而是人祸使然,老祖,这成汤遇到的灾荒,真的是祖先与神明们的降罪吗?”
老祖的眉头一皱,说道:“这是天机,不可泄露,你们成为了神明之后,就会明白此事,但不管怎么说,商朝以祭祀与法术神力闻名于天下,而且他们自己在太甲微时代进行了如此规模庞大的祭祀,几百年来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反倒是代夏自立后,停止了这样的祭祀,这样一旦商朝受了灾祸,或者说有了什么异动,也会归结到祭祀不力上,成汤也许是想就此摆脱人祭人殉,想要竖立一个以德行来让人服气的王道天下,可是他忘了自己的出身,他是商部落的王,是一个以邪道诸神为保佑的部落,想要搞那些仁德,正道诸神的一套,是行不通的。”
“而且商部落,或者说商朝并不是成汤一个人的,也包括了商部落内部的长老,贵族们,他们也崇尚祭祀所带来的各种法术,超能力,成汤一度禁止的大规模祭祀,妨碍了他们的这种能力获得,于是在天下大旱,数月不雨之后,他们把矛头指向了成康,有高级祭祀更是声称,祖先们降下的旨意,只有再来一次有易氏部落灭亡的祭祀,一次性献祭上万人牲,才可以平息祖先的愤怒。”
斗蓬的眉头一皱:“又要一次杀祭上万人?真够狠的,真要这么做,成汤的仁德之名可就没了,不过我记得,最后成汤似乎是献祭了自己?”
老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成汤说,在汤誓的时候,他就曾经发过誓说,说若是天帝保佑,让他能率军灭了夏朝,铲除暴君夏桀,那功在天下人,若是大事不成,祖先不佑,让除夏之战不能顺利进行,那罪在他小子一人身上,他说之所以祖先会降下灾祸,就是因为他以下犯上,起兵灭夏,而罪也不在奴隶和人牲身上,只在他一人身上,他愿意献祭自己,以平息祖先的愤怒。”
黑袍叹了口气,说道:“于是成汤把自己放在柴堆之上,准备以最正式的燔祭方式,把自己给献祭了,当熊熊的火焰腾起之时,商部落的万民和其他诸侯首领们,全都痛哭流涕,感激商王成汤,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拯救那上万生灵的壮举,尤其是那些免除一死的奴隶们,更是哭着喊着想要扑进火堆,来拯救他们的大王,自古以来以仁德得人心者,也莫过于成汤了吧。”
老祖微微一笑:“看来黑袍尊者还是仁义之心不改啊,结果也确实如你所愿,天降大雨,浇灭了火焰,救下了成汤,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