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袍笑了起来:“这么说来,妇好可能是彭国或者是韦国人了?他们信了商朝的承诺,以为可以世代结盟,却不知道,武丁和傅说从一开始就是骗他们的,只是要利用一下妇好而已。”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这就不得而知了,妇好出自淮夷,具体是哪个国家不好说,但彭国和韦国在与鬼方之战时,是出了兵,立了功的,而且,他们也带回了一些先进的鬼方战术与武器,这让彭国和韦国在鬼方之战后的二十多年,迅速地兼并了不少淮夷一带的小诸侯,就象周国那样,靠了诸侯兼并而壮大,要知道,他们手上是有商朝给的征伐四方不臣部落的权限,甚至可以有意地断绝一些小方国的朝贡之路,然后借口他们不朝贡,再去发兵攻打,这套做法,和后世的周国如出一辙。”
“而真正让彭国和韦国被打击和灭国的,还是他们卷入了武丁的立嫡之争,借口为小太子争取地位,而反对武丁立自己的幼子祖甲为太子,这触及了武丁的底线,外戚干涉继承人,换了哪个君王也不能容忍,于是武丁亲征彭,韦,也是商朝建立以来对东夷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
第5633章 转战千里归故乡
黑袍的眉头一皱,说道:“这彭国和韦国也太不明智了,仗着自己势力有所增加,就一边兼并周围的方国部落,一边干涉商王的继承人之事,这不是等于给商朝送攻打他们的借口和把柄吗?难道这彭国真的以为,可以借着妇好的儿子,就去夺取商朝的权力?”
斗蓬叹了口气:“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权力庞大的外戚家族,或者说外戚国家,以为可以母凭子贵,一手遮天,慢慢地夺取政权,而这彭国是外藩诸侯,手中还有兵马,还有一整个方国,自以为在商朝与鬼方之战中立了大功,而之后对淮夷其他方国与部落的兼并,又没有遭到武丁的阻止和打压,这胆子就越来越大了,现在我感觉,武丁和傅说用的是郑伯克段的做法,就是故意地骄纵彭国和韦国,让他们越来越放肆,越来越无礼不臣,等到他们仇敌多了,同情他们的朋友少了,这时候商朝再出手,就可以一举解决掉这东南方向的大隐患。”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正是如斗蓬尊者所说的那样,其实这一开始,就是傅说布的一个局,因为彭国在商朝早中期,有协助商军攻灭邳国,稳定了江淮一带的功劳,而又因为商朝向四方派出的嫡系宗室所建立的诸侯国,如奄国,崇国等,又一直无法融入当地,独当一面,所以在四方都需要有力的外姓诸侯来坐镇,这也是商朝立国以来,一直不得不拉一派打一派的原因,打了五六百年,也一直没有在哪个方向,能建立起一个完全可以信任的,又能安定一方,甚至是消灭各路小方国的诸侯国。”
“所以傅说也是看明白了这点,于是对淮夷部落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让那些想要招安,和亲,联姻的方国和部落,给与好处,甚至让妇好当了王后,也给了彭国,韦国大量的战利品作为回报,甚至是允许他们减少税赋,并象当年夏朝末年的有仍氏一样,有在江淮之地代商收税的权力。”
“这就给了彭国,韦国去攻打,兼并其他淮夷小方国的理由和借口,和后世的周国一样,也是一度交给了这些有力的大外姓方国,看似可以为所欲为,独霸一方的权力,但是,当鬼方被打败后,武丁就会连本带利地把这些前期给出去的好处,全给收回来,如果彭国和韦国识相的话,夹着尾巴做一段时间的低调之人,等商朝的强军,明君,贤臣这一波过去,再次因为王位之争或者是昏君在位时,再找机会扩张,也许还有机会,可是他们偏偏选择了一方面兼并江淮一带的其他诸夷部落,一边挑战武丁的继承人确定权,这就是自已作死不可活。”
“于是武丁亲征江淮,彭国和韦国结成了同盟,对抗商军,可他们哪是经历了鬼方之战,士气和战争水平在最高峰的商军的对手?几战下来,就是被打得屁滚尿流,而那些平时给他们兼并,攻击的其他江淮部落,这会儿也跟着商军一起痛打他们,还积极当向导,引商军去攻击已经退入山林之中,想要跟以前那样磨到商军退兵后,再卷土重来的彭国和韦国残部,于是在多年前那曾经让商军很头疼的游击战法也不好使了,彭国几乎遭遇了灭族亡国之灾,七成以上的族人百姓,不是被杀,就是被商朝掠为奴隶,大部分人最后成了人牲祭品。”
黑袍的眉头一皱:“武丁不是一代明王吗,怎么也如此残暴,这一国的百姓,五成以上都直接给作为人祭,是不是太残忍了?”
老祖平静地说道:“因为彭国和韦国的抵抗极为激烈,商军这次的作战,艰苦程度也不比当年与鬼方的大战少多少,一位名叫亚长的大将,是商国的宗室王公,率领前锋开路的,曾经在与鬼方之战中手杀三名鬼方部落酋长,生擒两人,可谓战功赫赫,但就是这么一员猛将,也是中了彭国的埋伏,最后战死沙场,死状极为惨烈,身中数十箭,还给砍了十余刀,被刺数矛贯通全身,与他的数百名亲兵护卫一起战死。”
斗蓬的眉头一皱:“原来商朝灭彭,韦之战也不是一帆风顺,还有这样惨烈的大将战死,怪不得武丁在战后会如此地凶残,把这么多俘虏的彭国韦国百姓都祭了天,这点其实跟刘裕在广固之战后,想要屠城,是一样的道理。”
黑袍冷冷地说道:“这种靠了热血和冲动打仗,杀人的冷血屠夫,一旦脑子发热,那就会不分差别地屠戮百姓,这就是没有文化,不知克制的结果,不过武丁不是刘裕,他用如此凶残的手段来对付彭国的俘虏,我想更多地还是要为了立威,就象上甲微当年为王亥报仇,也是用了极为残忍的手段几乎杀绝有易国的族人,也是立威之意胜过寻常的人祭。彭国从夏朝末迁到江淮以来,几百年来都是在这里的最强大方国,甚至那些小部落方国,只知有彭,有韦,未必知道有商,只有用这样酷烈的手段将彭国毁灭,才能让当地的其他方国诸侯不敢再包庇彭国和韦国的余部,不让其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老祖点了点头,正色道:“黑袍尊者说得很对,那彭国和韦国被击破之后,整个江淮一带,再也没有部落或者是方国敢收留落难的彭国和韦国余部了,他们无路可去,只能死中求活,向着西南方向杀开一条血路,往自己的祖源之地,荆楚一带去逃跑,这差不多就跟当年刘毅在桑落州战败之后,千里穿越大别山,伏牛山一样,只不过,彭国和韦国是反过来,从东向西逃,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艰苦战后,他们终于逃回了故乡,当时还非常蛮荒落后的荆州之地。”
“可就算他们逃亡数千里,人口不足原来的两成,商军还是没有打算放过他们,武丁派来的追杀大军,也随后就到了。”
第5634章 金道锡行铜路艰
黑袍的眉头一皱,说道:“怎么这么赶尽杀绝?人家逃到荆楚蛮荒之地了,还不放过吗?”
斗蓬若有所思地说道:“要是这样的话,恐怕我倒以为,之前的彭国和韦国能跑掉,也许是商王武丁故意放过去的,然后追着这些逃亡的叛贼,一路追击到了荆楚之地,这样师出有名,也容易造成荆州一带诸侯方国的混乱呢。”
黑袍的眼中光芒一闪:“这算是借着追剿之名,去征服新的地区,去让那些平时没有名义和借口攻打的荆楚之地,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打击?”
老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就是这样,那些名义上臣服于商朝的方国,诸侯,按理说没有合适的理由,是不可随便攻打的,不然以后会失了人心,至于那些不来朝贡的别的部落,方国,如果没有攻击商朝,或者是攻击臣服于商朝的其他诸侯,也是不能随便用兵的,这叫师出无名,天底下的部落,方国,城邦可多了去,并不是都臣服于商朝,或者说是形成朝贡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商朝也只能做到对那些以前朝贡过,但突然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来朝贡的方国,进行攻击,这可以说是惩罚叛臣,在荆楚一带,很多从黄帝,颛顼时期就存在的诸候方国,一向不来朝贡商朝,而商朝在之前的九世之乱时,也主动进行了战略收缩,放弃了一些在荆楚之地的城邑与方国。”
“可是荆楚之地,是有很丰富也很重要的资源,矿产的,从铜锡合金矿石,到适合做弓箭的木材,包茅,以及当地的不少特产,都非常吸引人,武丁号称一代大王,连鬼方和强大的淮夷都打败了,这种对于南方荆楚之地的打击机会,自然也不会错过,而他一直等的,只不过是一个开战的借口和理由。鬼方是主动来打商朝,而彭国韦国这些淮夷算是拥兵作乱,干涉商朝的继承人问题,是明显的叛乱,现在,要解决南方荆楚一带的如庸国,巴国这些强大的方国诸侯,就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就象打羌人是以他们收留了夏朝余党这个借口一样,对于荆楚地区的诸侯,只要他们收留了彭国和韦国余孽,与商朝为敌,那就有挨打的借口了。”
黑袍叹了口气:“这真的可以称为驱狼打虎之策啊,彭国和韦国都是以前的祝融吴回的后代,而庸国,巴国这些跟他们算是遥远的同族,就跟羌人和夏人的关系一样,彭国和韦国余民是往祖先居住的老家方向逃,在几千年后回到了故土,正常情况下,会受到同族的欢迎与庇护,就跟周人逃难到了西羌部落联盟后,也被接纳和安置一样,只不过,武丁这时候是天下无敌的状态,跟着也就杀到了,这么说来,荆楚一带的方国,就是大难临头了啊。”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是的,其实在商朝九世之乱之前,商王太戊时期,也算是武丁之前,赫赫有名的一代雄主,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南征荆楚,势力一度深入到江汉之地,甚至越过长江,继续向南,向东,直达江州一带的铜矿基地,在靠近今天江陵不远的长江沿岸,也就是刘道规与徐道覆大战的马头渡口一带,还有商朝在南方最大的要塞和定居点,盘龙城,他们以此为据点,去开采江州一带的铜矿,并就地加工成各种青铜礼器与武器,并把大部分的矿石,作为贡品,经过随枣走廊,再经过南阳盆地,通过方城一带的通路,直达中原的商都,这条走廊,在大商之时,被称为金道锡行。”
斗蓬点了点头:“这个我听说过,虽然在古籍之中只有三言两语,但不难想象,在当时上古时期的商人,是以怎样的毅力和雄心,向着一片蛮荒,荒无人烟的荆楚地区前行开拓的,要知道,别说是商,就是上千年后的楚国,其早期的发家史,也可以用荜路蓝缕来形容。大概,也正是因为寻找铜矿,打造青铜武器的极度渴求,才会驱使商朝早期时的扩张,到了如此深远的江汉之地。”
黑袍冷冷地说道:“南方之地,从南阳盆地开始,自古皆是不毛之地,夏商之时,是三苗一族聚居此地,自从黄帝打败蚩尤之后,这些曾经的蚩尤部下,南方的苗人黎民,就退居到秦岭江淮一带,从颛顼命重黎与吴回兄弟作为祝融,南方之主追击共工氏,到禹征三苗,可以说中原的王朝,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南方的用兵,但到了商朝这时,南方仍然是苗人地界,不毛之地,虽然其技术,军事水平远远落后于商朝,但是人数众多,又散居于山林之中,别说当年,就是今天,这荆州之地的各种山越,蛮夷,也是让地方官员头疼不已。”
“商朝为了这铜矿和锡矿石建立起来了这金道锡行,但恐怕无法保证这一路之上,不受到各路蛮夷的攻击,所以在太戊时期,是在南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军队,移民屯居,以作护卫,能在江陵之地,建立起盘龙城这样的大城邑作为要塞甚至是方国,殊为不易,只是这样的地方,为何后来要放弃了呢?”
老祖平静地说道:“一来是因为九世之乱,商朝自己内部的政权纷争,上层不稳,二来是因为商朝在中原立足,定居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人口变多,比起铜矿石来说,人所生存必须的盐矿,变得更加重要,为了抢夺盐场,商朝在太戊大王之后,开始向着东方,向着那些在青州一带,曾在灭夏之战中站在一起作战的东夷盟友们开战,战事还一度不利,甚至被风夷,辛夷这些东夷部落打得大败,包括邳国也是在这个时候造反的。还是靠了当时跟商朝联盟的彭国,韦国,包括在东方的赢秦诸方国的相助,才打败了这些叛乱!赢氏诸侯,也算是从夏初的伯益失位后,才算多少翻了身。”
第5635章 四面受敌一场空
说到这里,老祖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可是为了平叛,商朝在南方也是全面收缩,势力完全地撤离了南阳盆地,更不用说盘龙城了,这些地方被直接放弃,成为空城空邑,金道锡行,也从直接派兵派人去开采矿石,变成了用贸易手段去购买,总的来说,从太戊到武丁时期,商朝在南阳以南的荆楚之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空白。”
黑袍长叹一声,喃喃道:“商朝还真的是立国以来就是四面开战,不停地陷入战事之中,其实要是只集中于一个方向扩张,尤其是对于青州与江淮方向,或者是他们起家的河北冀州之地,但凡有一个地方能稳得住,成为自己可靠的城邑和后方,也不至于这里东打一点,那边西退一点,最后四面八方哪里都没有稳得住叫。”
斗蓬点了点头,说道:“占据中原之地,无论是商,还是后世战国时的魏国,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四战之地,四处受敌,看似可以四处扩张,但往往占了以后却不能稳住,最后在别的方向受到强敌的压力,就只能退缩,把之前好容易扩张的地盘,全部再拱手送出去。从这点上来看,就象下围棋一样,直接上来就占了腹心之地,未必是好事。”
老祖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历代得天下的势力,往往从边角地区发展壮大,因为后方得以稳定,最典型的就是秦国,从关西起家,最后灭关东六国,夺取在下,周国也是类似,起于岐阜之地的关中地区,最后不断地向东扩张,终得天下,刘邦的西汉也是类似,以关中秦地而夺取天下。就连东汉后汉,也从河北起兵,扫平天下,惟一的例外可能就是曹魏和西晋,他们倒是据中原而南下灭掉蜀国,吴国,最后一统,但是在灭蜀吴之前,魏国和晋国也是一统整个北方,草原游牧势力不成威胁,而关西甘凉之地也早早地被魏国收入囊中,只需要全力对付南方的两个国家而已,算不得四面受敌。”
“曹操在征战天下时,也是利用蜀国和吴国势力未成,不能对他形成实质性威胁时,东征徐州灭吕布,北上消灭袁绍平定北方,又远征草原,打垮了乌桓势力,从此北方再无曹操的对手,这才南下开始对付孙刘联军的,虽然赤壁战败,但不影响曹操一统北方,三分天下有一多半的土地和人口的事实,并不需要面临商朝或者是战国时魏国的那种四面都有强敌的被动局面。”
黑袍正色道:“是的,曹操在对付袁绍的时候,绝不会再轻易地陷入和刘表的长期战争,也不会把宝贵的主力军队,投入到在荆州的作战上,这点恰恰是商朝所缺乏的,他们为了一点眼前的小利,只为了能取得铜矿,就派出大军,深入到荆楚之地,结果导致无力去平定青州,关中,并州这些离得更近,也对商朝核心统治区更有威胁的地方,最后,还是得被迫放弃经营了上百年的荆楚之地,把到嘴里的肉又给吐了出去,殊为可惜啊。”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商朝的短视无谋,很大程度上,青铜在那个年代,不仅是要做成礼器,向祖先与神明进行祭祀和占卜,也是要给军队打造武器的矛头,身上的甲胄等,可以说是国之大事里的祀与戎这两样,都是离不开铜矿的,但中原一带的铜矿不是太多,满足不了商朝在势力扩张,人口增多后,对于青铜的要求,所以商朝的四处扩张,第一是为了人牲用于祭祀,这第二嘛,就是为了寻找铜矿石了,而在南方,江汉之地,还有江州,淮南以南的地方,有大量的铜矿,当商朝人发现了这点后,那就是控制不住向南方扩张的冲动了。”
斗蓬冷笑道:“要获得铜矿石,可以通过贸易,通商的办法,为何一定要出兵去抢夺,去占地方呢?商朝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东边的海盐与玉器,西方的人牲与马匹,北方草原上的牛羊与战车,毛皮,南边的铜矿石,锡矿石,铅矿,这些都是商朝想要的,因为想要,所以就得四处用兵,占人地盘,掳人族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带来血腥与恐怖,还有死亡,做生意讲究个和气生财,以前商朝在夺取天下之前,虽然没占这些地方,但通商天下,也不缺这些东西,为何占据中原,建立王朝后,反而这也缺少,那也不够了呢?”
老祖微微一笑:“根本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商朝夺取天下,占了中原后,融合进商朝的人可就多得多了,那些夏朝的遗民,还有其他的部落,很多都被商朝所吞并,成为商国人,而商朝有义务来养活这些子民,所需要的资源,无论是食物,还是矿产,都比以前要多了很多,就象食盐,以前商朝靠了跟东边的青州东夷部落,比如风夷,辛夷,莱夷搞好朝贡和通商关系,就可以满足,但后来随着商朝的人口增多,只靠通商无法满足其需求了,只有直接出兵,夺取海边的盐场,全部供商朝本国人食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商朝后来与东夷盟友翻脸开战的根本原因。”
黑袍的眉头一皱:“这么说来,商朝是为了食盐,玉器,必须要自己占据青州东边的临海之地,所以与莱夷起了冲突?”
老祖点了点头:“是的,而要到青州作战,就得从中原一路沿黄河,济水向青州推进,路上就必须要经过以前的盟友,风夷,有辛氏这些处于豫东,青州西部的方国,这些方国,曾经是商朝灭夏时最坚定的盟友,但再好的盟友,也不能允许商军无障碍甚至是不打招呼地通过自己的领地,建立要塞和粮仓,加上商王一度对东夷的战事不利,甚至败于莱夷之手,加上这时候出了九世之乱,商朝上层王权不稳,于是风夷,辛夷,包括东南方徐州一带的邳夷,都和莱夷一起,联手反了。”
第5636章 借道灭国风险高
黑袍的眉头一皱,说道:“原来是这样,上层动乱,权力相争,而周围的方国又纷纷造反,怪不得商朝在九世之乱时,几近亡国,虽然存活了下来,但势力也是大幅度地缩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