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8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85节(2 / 2)

刘裕正色道:“当然会这样认为,后世的中国人已经不象你所想象的那样,没有国家和民族认同了,就象你无法理解为何致远号上的将士会冒死撞沉吉野一样,大家民智已开,知道只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保护自己,才能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而日本带来的,只有战争和死亡,在他们的治下,东北之地的百姓们,会给他们强征入伍,成为他们进一步战争的工具,所以,东北之民,仍然是把自己看成中国人,在后面的几十年中,一直在不停地反抗日本的侵略,直到胜利。”

老祖冷冷地说道:“我现在不想跟你讨论这个,你就说吧,这日俄战争结果如何,还有,甲午战争战败之后,难道清朝这边无动于衷吗?而且,如果甲午战争打掉了清朝那貌似强大的外皮,除了日本外,其他的列强也会趁机对清朝发动新一轮的打击吧。”

刘裕点了点头,叹道:“是的,那段往事,不堪回首,清朝在甲午战争战败之后,外交内困,几十年积累的人心,也一朝散尽,战后国内的士人和百姓们把战败的原因,归结于那些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首的团练首领们的自私自利,也归结于太后挪用军费给自己过寿诞的贪婪愚蠢,于是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把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想要学日本那样,借着拥立皇帝夺回实权,来完成一次清朝的明治维新,变法新政。”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你说的这个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可以一直控制清朝的政权,这又是因为什么?”

刘裕正色道:“这个太后,封号叫慈禧,来自于东北满州的叶赫部,又叫叶赫那拉氏,这个叶赫部,曾经与建立清朝的爱新觉罗部是死仇,在爱新觉罗部一统东北的过程中,叶赫部与爱新觉罗部杀得天昏地暗,几乎是不死不休,如果不是爱新觉罗氏也学到了汉人的仁义之道,不象以前代人那样斩尽杀绝,只怕这个叶赫部,是要给灭族了。”

“但就算这样,叶赫部的首领在投降之前,也曾立下暗中的诅咒,说叶赫部就算只剩一个女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向爱新觉罗氏复仇,而这个诅咒,在二百多年后,这个叶赫那拉氏身上终于应验了。”

“叶赫那拉氏是一个类亿吕后的人物,政治手段极强,她的夫君早逝,而她在入宫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权谋之术,控制了宫中内外,把反对自己的一众清朝八旗满人大臣,一网打尽,而重用汉族出身的团练大臣,也是她制衡八旗之中反对力量的一招妙棋,在这些团练大臣平定了叛乱之后,这个慈禧太后又巧妙地在几个团练大臣之间,形成互相牵制之局,逼他们一个个先后解散了平叛过程中建立的军队,让自己的权力越来越巩固。”

“在她登上太后之位时,当时的皇帝还很年幼,只有几岁,所以她垂帘听政,成为象吕后那样的实际统治者,而皇帝又因为成年后得了怪病而早早地去世,她通过在宗室之中又找到一个傀儡小皇帝,继续垂帘听政,控制实权,这让她在长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内,都成为清朝实际的控制者。”

“可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这慈禧太后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后来新立的光绪皇帝,已经成年,却迟迟无法亲政,这时候一批汉族士人,贵族子弟们,开始谋画起拥立光绪皇帝亲政,逼慈禧太后放权,这样可以把自己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在光绪皇帝手上施行,毕竟,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强大和效果,有目共睹,清朝的这些士族,仍然希望着能在清朝皇帝统治下,变法图强。”

“于是这些士族们在光绪帝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小集团,开始变法图强,可是慈禧太后允许他们做一些洋务运动之类不伤筋骨,不影响她统治的小小改革,却绝不会允许他们真的挑战自己的权力,这场变法运动,最后不到百日就失败了,维新派的首领,被处死,而慈禧太后重掌权力,并把光绪皇帝彻底软禁,再不让他接触实权。”

老祖冷笑道:“这个慈禧太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也说过,她精于权谋,几十年的时间里,从那些团练首领,到满族八旗的掌军大臣中,早已经是她的人,动了这个慈禧太后,就动了这些人的根本利益,这场变法,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了,可怜的这些汉人士族,一腔热血,却不知道自古以来的变法,改革,无不是要建立在君王对自己的绝对支持之上,就算是商鞅,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帮他压制那些旧贵族,也必然是失败的。”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些变法志士的死,证明了清朝这时候已经无药可救,慈禧太后和那些贵族重臣们,包括汉族的高官显贵,已经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宁可打不过日本,宁可打不过西洋列强,宁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也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

“但是这个时候,西洋列强们却是找到了新的对清朝开战的理由,他们借口这慈禧太后软禁皇帝,是大逆不道之举,逼慈禧太后退位,让权于光绪皇帝,于是,慈禧太后果然向着全世界的列强,宣战了!”

第5752章 底层民众不甘亡

老祖笑了起来:“向全世界列强宣战?这老太婆是疯了吗?一个东洋日本都打不过,还跟全世界列强开战?这些世界列强,哪可能是真的为了个光绪皇帝跟她翻脸,如果真上来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真的可以变法图强,那对列强国家是不利的,而且之前你说过,列强之间也是你争我夺,我矛盾,怎么会突然一起发好心呢?这必是各国列强联手向清朝统治者施压,要求更多利益的一种小伎俩罢了,这个慈禧太后连这个都看不明白,怎么配当一国之主?”

刘裕冷冷地说道:“权力欲已经让她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判断能力,只要任何人想要挑战她的权力,她就会跟这人翻脸,你死我活,把维新变法派从支持,到消灭,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理智上她也知道大清落后了很多,连东洋日本都不如了,不彻底地变法图强,那是要亡国灭种的,毕竟那些西洋列强也许对大清的国土与子民不感兴趣,或者暂时无力控制大清的广阔地盘,只想着打开大清的国门,进来卖东西,但东洋日本,和北方的沙俄,这两个邻国是真的想要吞并大清的,再不奋起自保,国家亡了,她又怎么会有权力呢?”

“可是当慈禧太后发现这场变法维新,是冲着她来的,要她象日本的德川幕府一样,向着皇帝交权,再也不能搞什么垂帘听政,因为只有人君在位,才能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做大动作,一个摄政的女人在位,是没有资格进行这些大变祖宗之法的,再说她的一系列行为,也是甲午战争战败的直接原因,必须退位为此负责。但慈禧太后军权在手,到了最后,直接出动忠于她的军队,把维新官员与志士们一网打尽,一切之前百日进行的变法,全部推倒不再进行,也就是说,在选择救亡强国和亡国保权这两条路上,她选择了后者。”

“从此,清朝连自己的兵工厂也不建立了,直接向着列强国家购买新式的武器,任用那些完全听命于慈禧太后的满汉官员,由他们去另组军队,而在东南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则交给以前的那些团练首领,比如李鸿章等人和他们的手下,任由西洋列强打开国门进行各种贸易,只要交够了税就行,甚至连清朝的海关收税,也交给英国人来办理。”

老祖哈哈一笑:“这差不多算是半亡国了,不过,各国列强还不满意,还要再以让光绪皇帝复位的名义,向慈禧太后施压,要更多的好处呢。我是不明白,这个老太婆何来的底气,敢跟全世界的列强宣战?!”

刘裕正色道:“因为那几年在国内出现了一批极为仇恨西洋列强,尤其是仇恨他们的宗教教会的底层百姓。之前清朝打不过洋人,被迫允许他们在国内传教,而这些教会也趁机发展了不少国人成为教民,这些教民自以为有了洋人在后面支持,越发地猖狂,就象五斗米道一样,不仅把自己的家产捐给教会,还经常横行乡里,欺负普通民众,这种官司打到地方官府,地方官员往往息事宁人甚至是偏向有洋人支持的教民,于是闹得矛盾越来越大。”

“在青州,并州,还有清朝首都所在的冀州幽燕一带,不少底层的民众也在一些回乡官绅的组织和引领之下,搞起了一个叫义和拳的组织,以习拳练武,强身健体为名,组织起民众,对付那些乡村里的教民,他们不再指望官府,而是聚众直接去对付教民,发展到后来,甚至有些练气功的义和拳民,自称刀枪不入,而那些西洋的武器,不过是妖法邪术,只要用中原传统的各种破邪之术,比如洒狗血之类的对付,就可以将之破解呢。”

老祖勾了勾嘴角:“看来他们是请了一些土神小仙上身,这种刀枪不入的把戏,自古皆有,但是极耗法力,短时间内保一两个人免受伤害可以,但若是在大规模的战场之上,要成千上万的人都有这个本事,那除非…………”

说到这里,老祖停了下来,怪笑不已。

刘裕咬了咬牙:“你的意思,是用鬼兵,长生人这些邪术,对付西洋列强的枪炮,对吧。”

老祖微微一笑:“我只是有点奇怪,到了这个时候了,这些祖传的神功,怎么就没有了呢,就算你刘裕再不喜欢,如果是为了打赢这些外来的入侵者,这些前代的禁术,也应该用出来了吧。”

刘裕厉声道:“这些妖法邪术,后世就不再出现,恐怕是你们这些邪神妖魔,被彻底消灭,不再能出现于世间了。就算还有,你们又岂会帮着中国的百姓,去对付列强入侵呢?”

老祖摇了摇头:“这可未必,听你所说的这个义和拳,有些人是有些异术神功的,恐怕也是有这些法师术士的加成,如果能借着对外作战,立下战功,继而当起高官,控制朝政,掌握权力,那还是可以吸引一些神仙入世的。”

刘裕冷笑道:“可惜,就象你说的那样,这些法术诈力,无法在千军万马的大战中用出来,义和拳是一场底层民众针对外来入侵的抵抗,但是没有经过良好训练,也缺乏有力组织的这种义和拳,他们更多的作用是对付教民这些外国列强的走狗,到处捣毁教会,屠杀教民全家,这些事情惹毛了西洋列强,于是借口让光绪帝复位,要求慈禧太后下令严惩各地的义和拳。”

“但是慈禧太后在看了几场所谓刀枪不入的表演之后,真的相信了这些义和拳民,有着神仙护体,可以打败列强的军队,于是就有了对全世界列强宣战的举动,很快,列强们组成了八国联军,以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这几个为主,出兵数万,从青州一带的海口登陆,直指清朝的首都,北京。”

第5753章 黑暗之中亦求索

老祖勾了勾嘴角,沉声道:“这清朝的首都,是在哪里?你说的北京,是邺城,还是邯郸?”

刘裕摇了摇头:“都不是,是在现在的渔阳,涿郡那里,邺城一直是自古以来河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在后世时,已经因为种种原因半废弃了,而我说的这个北京,就是在现在还不算大城的涿郡地区,经历了几百年,数个朝代的修建之后,成为整个北方头号的大城,清朝和清朝之前的两个朝代,都是以北京作为都城的,但这里离海岸线也比较近,如果有来自海上的强敌,从大沽口一带或者是青州半岛登陆,那很快就可以形成对北京的威胁。”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如果是渔阳,涿郡的话,那是幽州地界了,靠近长城,这么说来,离北方辽西之地,山海关外的燕国故地也很近啊,如果你说的那个日本,占了朝鲜,再夺取辽东,岂不是越过长城就可以攻打北京城了?”

刘裕正色道:“在北京城作为首都给建立起来后,那对于北京城北方,东北方向,辽西之地的防御,就成为重中之重,那边是崇山峻岭,并不容易大规模骑兵通过,而且,后世把山海关,修得几乎是如潼关一样坚固,成为天下第一关,即使是清朝当年入关夺取天下时,也是在山海关前浪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算打破,从陆上要进攻山海关,打到北京城下,是非常困难的。”

“反倒是在现在的平城一带,并州北部的地区,成为了后面近千年来,漠南游牧和东北东胡民族进入中原的最大通道,不过,就算打进并州,再想东进打到北京,又要穿越整个太行山,并不容易。总的来说,想从陆地打到北京城,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几个朝代都敢于把都城放到北京,说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根本原因。”

老祖冷笑道:“这么说来,反而是从海上登陆,直取北京会更容易一些,那八国联军肯定是有着制海权,可以用舰队运送大规模的军队登陆,这清朝,难道就靠了这些义和拳的拳民们,去跟八国联军战斗吗?”

刘裕叹了口气:“当然不能完全指望他们,慈禧太后和清朝的重臣也不会真的信了什么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的鬼话,但也是抱了一丝侥幸,毕竟,组织起来的义和拳民足有数十万,即使是作为先登的炮灰来驱使,也可以消耗八国联军的弹药和锐气,而与他们一起作战的,则是近十万左右清朝后来编练的新式陆军,照着西洋军队的操典训练出来的,已经不仅限于满族的八旗了,西北那里平叛的军队是这种新式陆军的主力。”

“但这种正规军与拳民混合在一起,其实并不能提高多少战斗力,对上西洋列强,仍然是不堪一击,拳民们其实大多数是比较愚昧的村夫,是真的信了那套刀枪不入的说法,他们很勇敢,面对着八国联军的大军,面对着先进的洋枪洋炮,一批批地冲上去,一批批地给打死,尸横遍野,却连洋人的身都很难接近,而清军的正规军打得也不错,尽了全力,可是在对战之中,也不敌西洋列强的大军,最后,在损失了数万军队和十余万拳民之后,清朝战败了。”

“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整个后宫,还有大多数的官员,一路西逃,不战而放弃了北京城,留在城中的八旗百姓们和不愿意逃跑的部份清军将士,和八国联军进行了最后的战斗,造成了敌军不小的伤亡,但这场战争,仍然是以八国联军的胜利而告终。毕竟攻破敌国首都,要是换在传统的中国,那差不多都可以意味着王朝的灭亡了。”

“但是八国联军和西洋列强们,所设想的那种北京城一丢,全国各地的盗匪与军阀揭杆而起,天下大乱,中国四分五裂的情况,却没有出现,虽然南方的那些个曾经的团练首领和他们的弟子们,搞了个东南互保协议,没有派兵北上支援慈禧太后,但也并没有因为北京城的失守而宣布自立,就全国范围来说,也不象历朝历代那样各地反叛四起,处处烟尘。”

“慈禧太后在逃亡路上与八国联军讲和,除了付出了巨额的赔偿之外,还下令处斩那些主战的,主张与义和拳联手对敌的官员们,并宣布义和拳是反贼叛民,下令各地的清军官员要对其加以剿灭。”

“腐败无能的清军,对付西洋列强不堪一击,但是屠杀和镇压起以普通百姓与农民为主的义和拳成员,那是如狼似虎,于是这场反对外敌的,从底层民众发动的运动,惨烈地失败了,加上之前的变法运动的失败,全国上下,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有识之士的士族,都已经看清楚了,清朝的统治者,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光绪皇帝,还是那些满族八旗的勋贵,都已经没有资格再去领导这个国家,领导中华民族对抗外来的侵略了,尤其是对于想要彻底吞并和灭亡中国的日本和沙俄这两大列强,是必须要换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带着全国上下一起对抗他们。”

“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们,就抱着这种救亡图存的思想,开始了各种救中国的尝试,有些人去学习西洋各国的政治和军事模式,想要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有些人想要继续洋务运动,以中国的财富换取西洋的武器,推翻清朝,以汉族为基础编练新军,以四亿的汉族人力,来完成庞大军队的建立,还有的则是主张暂时投靠与倒向几个列强,利用列强之间的争斗,争取自己变法图强的时间。”

“当然,还有一部分的人,坚决地要求进行彻底的革命,因为中国的衰弱,是自下而上的,根源不在于皇帝或者是太后的无能,而在于基层的乡村的控制权,一直是在地主手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