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66章(2 / 2)

墨珣才写了一大半,铜锣声便响了,又到午饭时间了。他一听到响声还愣了一下,又翻了翻自己桌上的卷子,显然是没料到自己今天动作竟然这么慢。他反复呼吸了几次,这才将卷子放到一边,等待中午的米汤和大饼。

每日的饭点相当于是休息时间,可以在屋里随意动一动,但一般的考生在吃过饭之后便会投入新一轮的奋笔疾书中,而无暇休憩。

墨珣用过午饭之后,取桶中清水敷面,闭上眼缓了一阵子,这才又摊开卷子继续写。

第二篇考题——“君子谋道不谋食”,出自《论语·卫灵公》。说的是“君子只谋求行道,不谋求衣食”。然而,樊迟曾经向孔子请教过如何种庄稼,而孔子却说从政者只要做到重礼重信,就会有百姓来投靠,根本不用他自己去种庄稼。

孔子的意思很明确,无非就是在说社会分工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擅长的事情,每一种工作都会有人做,也总有人会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墨珣不免又想到安秀才了。

安秀才正是如此,考了一辈子科举,却从来没中过举。虽说“耕也,馁在其中矣”,但不耕,亦是“馁在其中”。而孔子所说“学也,禄在其中”,可屡考不中,又要从何处得到银钱呢?

墨珣知道自己现在的想法不对,决计不能写进卷子里,但他还真就这么觉得。不过若不拿安秀才当君子,倒也不是不能往下胡诌。墨珣思索了一阵,将题中的“君子”拔高到圣贤的高度,权当那些人当真不食五谷杂粮了。

这第二场考的杂文当真是写得他头疼,好在他筑基之后的视力有所提高,傍晚时分,夜幕降临之际,他总算是把今天的卷子做完了。

墨珣交卷后又用了晚饭,而不知怎么突然就忆起下午杂文的题目来,却死活都想不起自己究竟写了些什么。墨珣以手掩面,而后按了按眉心。相对于昨天的十拿九稳,他怎么就觉得今天的考试悬了呢?

天气不知怎么在一夜之间突然热了起来,等第三天的卯时一到,墨珣睁眼便发现天已经微亮。这第三场考的策论,他心中已有计较。策论是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或是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府试的出题者自然是不敢公然让考生议论当前政事,随意评判圣上的功过,所以题目必定是向朝廷献策。而题目可涉及时政、农事、民风等,最重要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若是再一味以别人的观点来说,那么就很容易给阅卷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这次考的是,大岙县去年下半年山洪暴发后的重建。

墨珣还在徽泽大陆的时候也下山救助过几次洪灾,当然,修士的处理方法必定与凡人的不同。可却是有依据可循的,再加上洪灾才刚发生过,大岙县的处理方案也可以当作是参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