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把一应事宜办理妥当之后将书袋交给墨珣便回府了,而墨珣则跟着祭酒往学堂去。
一路上, 祭酒向墨珣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国子监内的情况。“国子监内有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间大学堂,分别教授不同的课业。‘正义’、‘崇志’、‘广业’之中主学四书五经, 而‘修道’、‘诚心’则是给已经开始做文章的监生学习的地方,之后便可以进入‘率性’学习了。”
“‘率性’之中学有律令、书数、射御等课程。师大人曾对我提过,你在建州也进过官学,学过一段时间。其实国子监与建州的官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国子监大多是朝中大臣的子嗣。”祭酒也不说更多了,再说下去就不太好听了。无非就是这些监生的资质参差不齐,好的也有,但差的也不少。“我想你既然已经参加过乡试,那应当是可以直接去‘率性’学堂了。”
国子监里的监生有好些都是尚未有功名在身的,当然,没有功名的监生也有名额限制,限额为三百名。这些监生所处的学堂与有功名在身的监生所处的不在一处,以免因为教学差异而跟不上进度。
宣和帝喜好角抵,对射、御也十分重视,是以所有的官学都需要将这些户外的课程加入到教学之中。
祭酒想了想,又补上一句,“几名皇子也在太学之中学习,按照学业的进度,你们会在同一个学堂,也无需太过介怀,以平常心对待即可。”
“是。”墨珣明白。他年纪尚轻,现在背后还站着越国公,若是与哪位皇子交好,恐怕会引起宣和帝的忌惮。之前墨珣也曾听越国公提过“定立储君”一事,无论朝臣怎么上书,宣和帝就是咬死了不松口。一应朝臣虽还要观望,但苗头已经有了——趁着储君之位还未定立下来时站队,自然比起已经立储之后再行依附更能博得皇子的好感。
国子监比起建州官学来,只大不小。就算祭酒言明墨珣会与皇子在同一个学堂,但一个学堂之中有百余名监生,不刻意上去巴结应当也是结交不上的。若要让他卑躬屈膝,在皇子面前作那奴颜婢膝的样子,他当真不行。
墨珣由祭酒领至学堂之后,便交给了授课的博士,而博士则随意给墨珣指了个座儿。
因为墨珣身量未开,坐得太靠后不好,然而他却来得晚,前头也没有位置给他了,只随意指了个中间偏后的位置。墨珣并不介意坐在哪里,而他进国子监也是由于越国公认为他应该进罢了。墨珣自认为学堂里教的大多数他都是会的,就算一时想不起,但只要肯花时间、耗心神去想,应该不成问题。
作为一个修真者,墨珣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差。修真的道路上虽有道友和宗门,但行至最后是自我的突破。
学堂里并没有什么自我介绍一类,但昨日越国公宴请了朝中不少官员和命夫,大家自然也都知道墨珣是何许人也。然则博士给墨珣指了位置之后便继续授课,也不多说其他。
墨珣在博士指定的位置坐下之后将书袋中的笔墨纸一应取出,因为头一天来,并不知道是什么课程,也未准备书本。恰逢课上,同窗也未有人在博士眼皮子底下与墨珣攀谈,是以墨珣好好地听完了这一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