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043章(2 / 2)

但是,如果真把人逼急了……那兔子急了不还咬人吗?

墨珣心里想了几个法子,都觉得不大合适。

他虽然身在大理寺,与征兵、打仗这方面没什么挂钩的地方,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嘛。

玉门关被雅砻破了,对整个大周百姓而言,都会是一场灾难。

就算墨珣想要置身事外,可越国公、赵泽林、伦沄岚他们,哪一个不是大周人?

也难怪,一直稳重的牵复帝会连着几次在大殿之中发怒了。

墨珣此时就跟鸿薪王当初被牵复帝任命为征西大元帅时的感觉差不离——都是纸上谈兵之流。

没有真正接触到大周的军事部署,亲身了解到军队的情况,就窝在怀阳里要指挥征西大军打仗简直令人笑掉大牙。

墨珣的表情与牵复帝的如出一辙,也是愁的。

随后没几天,牵复帝果然收到了来自征西大元帅鸿薪王的密折。

密折是很厚的一叠,里头详细阐述了征西大军败守玉门关的事。

鸿薪王这个大元帅在边关的守将看来就与牵复帝派来的监军无异。

鸿薪王大概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平日里与几个大将在一处商量对策的时候也是多听为主,嫌少指手画脚的。

而且,鸿薪王还担起了给牵复帝写奏折的责任!

这可是大好事啊!

这样一来,边关的其他武将就不用再另外给牵复帝递奏折了!

写奏折对于大多数的武将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大周的武举虽说也有考“文”的方向,比如一些军事策略之类的,但总归还是以“武”为主的。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武”的方面考得好,“文”那方面完全可以打个商量。

像之前,与墨珣一同在建州官学就读的姜伟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姜伟平参加武举虽榜上有名,但武举考试之中所考的“文”方面毕竟是少数,以至于两人平日里说话,墨珣也不敢引经据典,只捡着通俗的说了。

好在,以墨珣也不是那种酸腐之人,闲谈之中也多是正常的话语居多。否则,墨珣恐怕就还得费心思去跟姜伟平解释,自己刚才说的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好好说话,可不比多费唇舌、多做解释来得舒坦吗?

不过,像武将给皇帝写奏折,都可以请代笔的。

在大周,许多武将都不是武举出身,而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身上那一身的军功也是实打实浴血奋战的来的……有些还是因为当了小将才有机会读书识字。所以,大多数的武将,文学造诣都不是很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