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山心里感激二伯,所以跟贺渊特别亲,经常下河捞鱼,送到二伯家给贺渊补身体。
就因为这样,贺渊没意识的身体,靠着鱼汤和大骨汤,长成村里的大高个,一米**。
贺渊处理好鱼:“大山哥,我跟清哥儿说一声,早点吃午饭,早点上山。”
“行,去吧,问问清哥儿去不。”
贺渊端着木盆走向灶屋,看到堂屋里云哥儿不知道跟清哥说啥,于清嘴角挂着温和笑意。
灶台上有两口铁锅,灶台后面堆了不少柴火。
灶台对面,四根长木凳整齐排着,上面铺着长木板,木板上,菜墩、菜刀、碗筷和各种调料,摆得整整齐齐。
左边有木柜,家里粮食蔬菜都在里面。
右边有口大水缸,水缸旁两层木架,木架上放着木盆。
灶屋木窗下,靠墙有张小木桌,木桌三面各有小木凳。
贺渊看着菜墩上的鱼,他会做饭,就是做得不太好。
正要拿刀露一手,于清拎着篮子牵着贺云从门口进来。
“阿渊,咋不叫我?”
“看你们聊得高兴,就没打扰。”
“清哥下午一起去山上捡菌子不?”贺渊问。
云哥儿剥着蒜皮说:“渊哥哥,是不是我哥叫的。”
贺渊点点头。
云哥儿高兴地对于清说:“清哥哥,咱们一起去吧,山上肯定很多呢。”
于清想起贺母问贺渊是不是喜欢上别的哥儿姐儿。
心里不舒服,他当然要去,得好好盯着贺渊,笑着说:“阿渊去哪我就去哪。”
第3章
于清把锅里煮到七分熟的米和红薯倒在筲箕里,沥出米汤后,把米均匀铺在蒸桶内,表面放上红薯,舀一瓢水倒进锅里,用小火蒸熟就行。
贺小云喊:“清哥哥,酸菜切好啦。”
“行,云哥儿去一边玩,没事了。”于清说着看向贺渊,“阿渊,帮我把另一个灶烧起来。”
贺渊点头,拿火折子用干草点火放进灶膛,又加了捆木柴。
于清见锅烧干,加了猪油,油热放酸菜,紧接着鱼骨、姜片和小米辣下锅。一直炒出香味,舀两瓢水倒锅里。
等水开了加豆腐、鱼片,大火煮好倒进大碗,撒上蒜末、葱花,加干辣椒和花椒,最后泼上热油。瞬间,香气四溢。
贺渊见鱼出锅:“云哥儿,去院子里朝王叔家喊一声,叫大山哥回来吃饭。”
话音刚落,院子里就传来贺云响亮的喊声:“哥~回来吃饭了~”
趁着这空,于清炒了盘青菜,三人把饭菜端上桌。
酸菜鱼酸辣可口,配上香甜的红薯米饭,贺渊和贺山两人,狼吞虎咽。吃得精光,连汤汁都没剩。
饭后,几人帮忙收拾完碗筷,准备上山。
于清从灶屋出来,手里拿两水壶,锁上灶屋门,把水壶扔贺渊背篓里,转身又锁堂屋门,说:“咱们走吧。”
一行人走在乡间小路,路两旁杂草里开着好多野花,偶尔碰到村里人,都夸贺渊成了英俊小伙。让贺渊笑得合不拢嘴。
想起自己上辈子,没心思玩乐,那个世界娱乐和美景到处是,却一次没享受,这样累的生活,贺渊烦透了。
这一世家里不富,但也不饿肚子,既然重活一次,就换个活法。
今生他拒绝精神内耗,拒绝当卷王,拒绝过度竞争,要过全新生活,享受新人生。
贺山身材壮实,爬山轻松。于清和贺云也习惯干农活,相比之下,就他像个花瓶,光长个。
等贺渊气喘吁吁爬到山腰,总算松口气。
贺小云小声说:“渊哥哥,你好弱呀,连我都不如,一路上老要休息。”
贺渊喘着气说:“得得得,你哪能跟我比,我以前哪爬过这高的山。”
可恶,都怪这身体太弱,连云哥儿这小屁孩都比不上,平常估计路都没咋走。
于清点头,赞同道:“阿渊说得对,平常没干过这些活,说着他拿出水壶,拔木塞,递给贺渊,心疼地说:阿渊,喝口水,歇歇。”
贺渊接过水壶,喝好几口,才塞回木塞,扔进背篓。
雨后山林,菌子不少,于清跟着贺渊一路,一边捡,一边给他看:“阿渊,这个菌能吃,你认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