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阿渊盯着书铺叹气,于清一点不意外,心想难道阿渊想读书?农家人家中但凡有点钱,都会送孩子念书。
可现在,书院开学了。晚了点,不如等下半年送贺渊去书院。这样相公以后不也是书生。
于清不指望贺渊像贺明梁一样考中秀才,只希望贺渊能识几个字,在镇上做个账房先生就好。
说不定那些看不起贺渊的人,以后看他有出息,心里得后悔死。
于清越想越觉得行,若是贺渊争气,自己说不定还能做童生夫郎。到时候贺渊拿书本,温文尔雅说,于清是我夫郎。想到这,他忍不住笑出声。
贺渊看于清发呆,嘴角上扬,最后还笑出声,好奇问:“清哥,想啥好事呢?”
于清猛地回神,先愣一下,然后挽贺渊手,边走边说:“我想今年下半年送你念书。”
贺渊听,连忙转头,惊恐看于清,结结巴巴说:“清哥,我……我看还是算了,读书费钱,我这脑子也学不出啥。”
于清转身,眼神深些,但还是温柔说:“阿渊,咱家条件不差,你放心,要是担心爹娘辛苦。我绣活不错,咱俩成亲后,我来镇上找活。”
“到时候赚钱供你读书,不会让他们操心。再说,你聪明,以后认字去镇上做账房先生轻松。”
开玩笑,读书不得拼命?贺渊去书铺看过,这的字不是繁体字,他都认识能写。可大学、中庸、四书、五经,他一个都不想背。
上辈子读书太多,现在看到书就头疼,更别说背。贺渊不管于清咋想,连连摇头拒绝:“这事儿,我真不行,不去。”
于清见贺渊抗拒,只好说:“离下半年还早,以后再说。先不说了,得快点,不然好肉都被挑光了。”
第7章
他们顺着近路拐个弯,穿过两条胡同,到了菜市。
正值春季,菜市到处是摆着应季蔬菜和山中野果的地摊。不过,两人对此没啥兴趣。
农家人嘛,各家都自己种菜,想吃果子就去山里摘几个解解馋,这些主要是卖给镇上住户。
到肉摊前,摊前围了不少人。好在镇上肉摊多,不拥挤。
于清和贺渊走到李屠户摊前,问:“李叔,今儿肉咋卖?”
李屠夫见有生意,从木凳起身,说:“老价钱!你看,镇上卖肉的多了,谁也不敢随便涨价。肥肉十八文,半瘦半肥的十四文,猪下水要吗?七文便宜给你。”
于清目光在肉铺扫一圈,最后指块肥肉说:“李叔,就这块,给我割下,我拿回去熬油。”
“行,你看从这割行不?”
于清撇嘴:“哪用这么多?给我割一半。”
李屠户把刀往中间挪:“那这样咋样?”
“对,就这么着,要左边那块。”
李屠夫割下肉,用秤称:“正好三斤,您瞅瞅。”
于清低头瞧一眼,从荷包数出五十一文给李屠户:“来,叔,包起来。”
“好嘞!”李屠夫拿大草叶包好,用麦秆捆牢,“给,清哥儿,再看看还要啥不?”
“你瞧这块肉多好,肥瘦相间,买一斤回去给渊小子补补呗。”
贺渊赶紧说:“李大叔,够啦够啦,出来这趟花不少啦。”
“哎哟,渊小子,你刚恢复,多买点补补嘛。”
贺渊拉着于清走,不忘回头:“李大叔,下回,下回再说。”
两人没在菜市多待,快回铺子时,贺渊被街边小摊吸引住。
“清哥,我说给你买木簪,咱去那摊看看,有喜欢的没。”
于清脸上泛起酒窝,以为贺渊随口说帮他出气,没想到真买。
心里甜,又想自己平日在村里,还得干活,用不着木簪。
平常用布条绑绑就行。赶紧拉住贺渊:“不用,我平日在村里忙,买了也舍不得戴。”
“瞅瞅呗,闲时你戴着逛逛,省得村里那些人乱说话。”
说完,贺渊反手拉于清到摊前。
见客人来,摊主立马笑:“哟,小公子给夫郎买簪子吧?随便看,我这簪子,样式多,价格公道。”
贺渊低头瞧摊摆的各种木簪,旁边还有一排胭脂:“清哥,喜欢啥样的?”
于清不想花这钱,劝道:“没喜欢的。快晌午了,咱赶紧回。”
贺渊直接拿一根,问:“清哥,这根咋样?”
于清看一眼,青绿色,样式像青竹,这木簪没几十文下不来。忙说:“不行,不好看。”
贺渊又换根刻桃花的木簪问:“那这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