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2章(1 / 2)

身后的于清一直心不在焉,不知琢磨啥坏主意。贺渊不想多问,反正一条船上的人。

一条大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能看到河中游鱼,两岸街道种着柳树。站街上抬头能看到高山上的书院。

这儿不像东西街那般喧闹,一眼望去好几家书铺子,铺子外摆有花花草草。

不远处拱桥边,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坐在木桌后,接妇人书信拆开念:“你儿子说,很久没写信,不知家里好不好,他在军营都好,这几年边疆没打仗,别挂念。”

中年妇人拿手帕擦泪:“周夫子你帮我写封信。让他在军营照顾好自己,别担心家里,缺啥来信,我托人送。”

之后说了一堆琐事,比如,他爹去哪哪赚几十文,他大嫂前几月生了个大胖小子。家里买了几只鸡,村里哪家娶了媳妇,昨日家里吃了肉。

引得周围等待的人一阵不满意。

穿粗布衣裳的汉子不乐意道:“行了行了。周夫子哪有时间呀,我们排这么多人,你写那么多,去前面找人给钱,慢慢写。”

妇人不甘示弱回道:“哪能这么说,我也排好久才到。”

一时间吵吵嚷嚷。贺渊路过听了一耳朵,带着于清不紧不慢地走,快过半条街,也没看到能摆摊的地儿。

回头见于清还心不在焉,贺渊伸手掐他白皙脸颊,问:“回神,咱俩走这么久,你知道哪能摆摊吗?”

于清猛地回神,低头想想:“我不久前听村里哥儿姐儿说的,不知真假。”

“说太安山下有个大平坝,往年不让在山脚下摆,说吵到人家学习,但今年说书生休沐时,交几文钱就行,都是些书生、少爷或者小姐在那玩乐。”

“那我找人问问呗。”贺渊左右张望,见左边街道上,扛葫芦架子的老人匆匆赶来。卖糖葫芦的可不就得到处跑。

贺渊快步上前,在老人身边礼貌询问:“大爷,我问您个事呗。”

老头着急:“嘿,我说你小伙子不买糖葫芦,还问啥事,我这忙呢,没时间说。”

“你看前面排老长队了,一会儿晚了,周夫子可就走了,到时候我还得花钱找人看信呢。”

贺渊笑道:“这不巧了吗?我也会看信呀,我向您打听个事,也帮您看信,您也不用排队,大爷,您还忙着卖东西呢,哪有时间呀。”

于清紧跟贺渊身后,听这话精致脸上露出愉悦神情,眼眸闪着亮光。

但老头不信:“就你,你要是识字,咋没念书,还在外闲逛。”

“这不,一学就头疼,学几年不学了嘛。您要不信,您随便指个铺子,我都能念出名。”

老头听半信半疑,看拱桥那边,今天没卖几根糖葫芦,哪有时间排队。

再看这小伙子英俊,有几分书生气,衣服没补丁,身边夫郎也俊俏。一看就像读过书。

老头说:“我看你小伙子像好人,想来你也不会骗人。来来来,咱们去那台阶上坐着,你给我念念信,我整日在镇上跑,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事。”

第12章

贺渊坐在石阶上接过信封,拆开看了一眼说道:“大爷,您这是女儿寄来的信吧?”

“诶,你咋知道?”

“信上写着呢。您女儿说一个月后带着外孙回来看您。”

随后,贺渊把信上的内容一字不落,轻声念了出来……

老头听后连连道谢,贺渊也问起太安山脚摆摊的事。

大爷跟贺渊说了不少,说那平坝子确实每次只有休沐的时候才能摆摊。不过得交十几文钱,还不能太挤,摊位是有数量限制的,想卖东西得趁早去占位子。

贺渊想着要不先去看一眼,虽说不是休沐的日子,来都来了去瞧瞧也行。

正打算跟老头告辞,老头却拉住他说:“小伙子,你识字,那也会写字吧。”

我小儿子再过三个月就成亲了,她下个月回来,还不如跟她说三月后回来。也能赶上她小弟的喜宴哩。

贺渊面露难色,略显尴尬地解释道:“大爷,我这既没笔又没纸,怎么给您写呀。”

“诶,那边周夫子人好,空闲时就帮人免费看信、回信,只要给些纸张和笔墨钱就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