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稀罕那些地,留给他那宝贝儿子吧!”吴默说着,手上使劲揉搓着衣服,像是跟衣服有仇似的。
洗完衣服,吴默把木盆往背篓上一扣,起身往家走。一路上,他心里还在琢磨着刚才和刘夫郎的对话,越想越气。照刘夫郎说的,里正肯定不会轻易让赵大丽改嫁,这事儿怕是还得闹一阵,这婆娘可真不让人省心!
另一边,于清跟贺母用过饭,就把屋里屋外拾掇得干干净净。外面日头暖烘烘地照着,正是一日里最舒坦的时候。
于清坐在床边,拿着件嫩生生的黄圆领小衣裳,轻轻给熙小宝套上,再细细地系好扣子,嘴里念叨着:“来,戴上这顶小兔子帽,风就吹不着咱小宝喽。”说着,把绣着小兔子的帽子给熙小宝戴好。
于清抱起小儿子,走到屋檐下,朝着蹲在桃树下玩泥巴的泽大宝喊:“贺允泽,赶紧回来把你那脏爪子洗洗,不然我们走了,就把你自个儿留在村里。”
泽大宝一点也不怕,奶声奶气地回嘴:“哼,小爹爹坏,丢了窝,窝让奶奶打你。”
于清抱着熙小宝,无奈地跺跺脚:“真是的,跟你爹一个贱样。”
泽大宝小嘴一撇,气呼呼地跑过来:“爹爹给窝糖糖吃,才不剑‘。”
于清伸出手指向木椅上的水盆:“我数三下,赶紧把你那脏手洗干净,不然今儿非揍你不可。’一……二……‘”声音还没落,泽大宝就小跑到水盆边,嘴里嘟囔着:“瞧瞧这……这急脾气,窝慢慢稀嘛。”说着就把手伸进水里瞎搓了几下。
这时候,贺母背着满满一背篓红薯,沿着小路慢悠悠地回了家。瞧见大孙子这样机灵,笑得嘴都合不拢:“哎哟,我家大宝可真聪明,还会自己洗手呢,来,奶奶给你擦擦。”
泽大宝听到奶奶的声音,高兴得直蹦跶,笑嘻嘻地把手伸过去。
于清问:“娘,你这红薯是在哪买的?”
贺母边给泽大宝擦手边说:“上午买豆腐的时候,周夫郎跟我说,老杜家今年红薯种得多,卖得便宜,才三文钱一斤。”
于清点着头说:“那可挺划算。”
贺母又接着说:“可不是嘛,咱晒些红薯干,给我孙子当零嘴,还能磨牙。”
于清应道:“行,娘,趁着天还暖和,咱先带孩子去镇上吧。”
一家人收拾妥当,关好门窗,就往村口走去。
到了村口,只见一辆牛车停在那儿,车上已经坐着张文德和李雯,还带着樊娃,看样子也是要去镇上。
于清他们上了车,互相打了招呼。
李雯笑着说:“清哥儿,真巧,咱们都凑一块儿去镇上了。”
于清回道:“是呢,雯姐,这都下午了,你们去镇上干啥呀?”
“这不,我娘家大嫂又生了个小子,我去镇上买点红糖啥的,明儿一早给她送过去补补身子,顺便带樊娃去扯块布做身新衣裳。”
九岁的樊娃比以前胖了些,头发有点乱蓬蓬的,倒显得俏皮可爱,笑起来露出两个小虎牙。
车夫一挥鞭子,牛车“嘎吱嘎吱”地往镇上赶去。
泽大宝玩了一上午,累得不行,一头扎进于清怀里睡着了。
熙小宝却精神,一直到下车,还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瞧着四周。
李雯和张文德牵着樊娃,要去西街集市买东西。
于是,几人就在岔路口分开。于清背着一背篓红薯,怀里抱着熟睡的泽大宝,贺母牵着熙小宝跟在后头,慢悠悠地往家走。
第89章
夕阳西下, 暖和的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洒进课堂。
杜夫子站在前方,手持书卷,讲解着诗经。
众多学霸们腰杆笔直, 目光随着讲解在书卷上移动。毕竟是重点班, 氛围总是很凝重, 学习进度也总是很快, 记不住的就拼命背, 背不下的就会降级, 偌大的学院总有下一个能人顶上来。
鹤林书院的重点班共有七间教室, 由书院七位德高望重的夫子分别授课。七间教室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在后山,其间回廊蜿蜒,庭园错落,四季景色各异。
此时,在杜夫子的课堂上,除了学霸, 还有几位旁听的普通班学子。他们是凭借出色的月试成绩才获得这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