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 > 分卷阅读1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3(1 / 1)

贵,自然很是惜命。” “陛下有心,重信践诺,妾感激不尽,自然不会拒了陛下的好意。” 这话真的很动听。 景华琰的眉头慢慢舒展,他反手握住了姜云冉的手。 “好,朕会让梁三泰挑两个身手最好的,日夜守护听雪宫。” 姜云冉浅浅笑了:“多谢陛下。” 两个人说了会儿话,景华琰就要走了。 姜云冉有点依依不舍:“陛下不用晚膳了?” 景华琰脚步微顿,他回头看满脸期盼的女子,意味深长地道:“朕以为,你很累了。” 姜云冉:“……” 晚霞漫天,落日熔金。 此刻姜云冉莹白的脸儿,也如同那熔了金的落日,绯红一片。 “陛下!” 景华琰笑了一声,在她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话,转身大步离开。 等他身影消失不见,姜云冉立即对青黛说:“你亲自去太医院,就说我腹痛,请赵医正过来。” 青黛神情一凛,道:“是。” 回到寝殿,姜云冉闭上眼睛,把方才同景华琰说的所有话反反复复回忆一遍。 她一边思索,一边梳理,在赵庭芳踏入听雪宫时,已经有了眉目。 前日事情繁忙,赵庭芳来时她不在,两人也没能说上话,此刻赵庭芳见她眉目含笑,也跟着松了口气。 “你无事就好。” 两人进了寝殿,青黛小心关上房门,就牢牢守在外面。 姜云冉牵着赵庭芳的手在罗汉床上落座,她给赵庭芳倒了一碗茶,把这几日的事情都说了,包括方才同景华琰的对话。 赵庭芳非常认真听完了。 听到最后,她淡漠的神情微微一凛,忍不住开口:“你无碍吧?” 姜云冉被她这样关心,心里一暖,拉着她就不松手。 “还是芳芳对我最好了。” 赵庭芳知道她是在故意打岔哄她,继续问:“陛下是何意?” 之前她还忧心景华琰疑心重,对姜云冉不利,如今看来,疑心重可是太有利了。 满宫妃嫔权贵,满朝重臣,景华琰一个都不真心信任。 而姜云冉身份漏洞百出,行事乖张狠辣,却反而能让景华琰放心。 因为她所求所想,都能让他清晰看到。 这才能让他放下怀疑,暂时给她一个努力的机会。 姜云冉道:“陛下说会送来两名黄门保护我,你莫要忧心,我自己也会小心的。” 她安抚完赵庭芳,才道:“再说,也不过是陛下猜测。” 赵庭芳叹了口气:“但愿吧。” 话题在这里结束了,两人四目相对,赵庭芳眼眸中重现浮现出恨意。 “阮忠良那狗贼眼看又要荣华富贵,我们要如何办?何时才能杀他泄愤?” 姜云冉看向赵庭芳,微微一笑。 “莫急,”姜云冉道,“今日陛下能告诉我此事,就说明陛下一早就要舍弃他。” “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姜云冉紧紧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道:“庭芳,我的仇,你的仇,茉莉他们的仇,都能报了。” 第54章 不要让仇恨,玷污你的大好人生,你要为自己而活。【一+二更】 “庭芳,我给你讲过我的故事吗?” 姜云冉至今都记得,五岁的时候,她生了一场重病。 因母亲有刺绣手艺,之前母女两个虽然困苦,却也还能吃饱穿暖,日子尚且过得去。 直到她重病。 这一场病,掏空了家底,也欠了不少外债。 她跟母亲当时栖息在淮水县,母亲在绣房里接活,借给她们银钱的也都是贫苦的绣娘们。 她病好之后,母亲就着急开始赚钱,就为尽快还清债务。 谁都不容易。 不能拿着旁人的善心填肚子。 姜云冉声音很轻,在落日的余晖中飘荡。 “那时候日子很难,但很快乐,我们母女相依为命,都还好好活着,有别的孩子欺辱我,我也都不在乎。” 姜云冉说:“穷苦如何?没爹又如何?我还不是好好长大,有母亲陪在我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 从小,姜云冉就很坚强。 不仅因她自身性格,也因宣若宁的悉心教导。 她看似只是普通的农家女,却博古通今,文识斐然,又精通绘画、刺绣、文墨。 她教导出来的孩子,一个个都很优秀。 不光有姜云冉,也有茉莉、石头,更有赵庭芳。 “也是机缘巧合,母亲偶遇了一名游商,那游商说,京中忽然新起一名新秀,从大理寺评事做起,多年来在州县处理复核各种死刑要案,为数名无辜之人翻供,成了名满州府的阮青天。” “当时母亲问那阮青天叫什么,”姜云冉冷笑,“那人说叫阮忠良。” 她抬眸看向赵庭芳。 “我从未见母亲那样伤心过。” 赵庭芳反握住她的手。 “别说了阿冉,别说了。” 姜云冉却摇了摇头。 她眼底一片清明,没有任何怨恨,也没有对往事的追忆。 不后悔,也不宽恕。 她很平静给赵庭芳讲述。 “那是母亲唯一一次失去了理智,”姜云冉道,“她在翻来覆去思索了几日之后,还是带着我准备入京。” “当时我就就明白,这个名叫阮忠良的人,肯定跟母亲有莫大的关系。” 淮水县距离京城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在去京城的路上,母亲跟我说了实情。” 这些话,姜云冉没有同任何人说过,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姜云冉都自己独自吞下。 现在,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她必须要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同伴。 只有和盘托出,不留半分隐瞒,才能不留任何错漏。 “母亲告诉我,她年少时家中是开书院的,当时有一名姓阮的少年郎从清州慕名而来,凭借聪慧拜入她伯父门下,成了母亲的小师弟。” “虽然他比母亲大,却因晚入门成了师弟。” 姜云冉重复的是母亲当年的话语,时隔多年,十几年岁月转瞬即逝,可当年母亲的话却被刀刻在心上,多年来,每当姜云冉怨恨的时候,就会反复回忆这段话。 她不能忘,不敢忘。 赵庭芳认真听着,这一次没有打断。 “母亲说,那少年从来不生气她唤他师弟,脾气很好,温文儒雅,会在灯会时给她买糖葫芦,会陪着她在后山玩耍,年少时的日子温馨动人,回忆起来都是甜蜜。”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直到母亲十九岁时,家里议亲,小师弟家里只来了个远房叔伯,说小师弟家中人口丰足,允诺让小师弟入赘。” “就这样,年少师兄妹成了夫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