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知渺干脆暂时推了礼部那边的活计,慢悠悠地收拾行囊。
薛宝钗眼下掌着薛家,反倒比他更忙,要安排好京里各处的铺子,还要给金陵老家那边去信……整日里忙得没一会空闲的。
薛夫人急匆匆地进来,就见女儿面前站着四五个掌柜,正在盘账,她心底心急如焚,又不好当着掌柜面前说什么,只坐立不安地在内室等着。
等了好一会,薛宝钗才姗姗推门进来,“妈,你怎么来了?”
“嗷哟我的好闺女啊,你还笑得出来,”薛夫人急得嘴角冒泡,“姑爷那边怎么说,真挨贬了?他到四川去,你呢?”
“文书都下了,还能有假,”薛宝钗好笑地看着母亲,“至于我,自是要去的。”
明面上看,江知渺是因着放跑□□两位皇子的事情受到牵连,但这么一场事下来,他们也并非没有好处。
萧禟手下那么多的铺子,他眼下不是九皇子了,这些铺子自然不能再归属于他,除了大部分被户部收编,还有一些落到了薛宝钗的手里。
并且,过了那一夜之后慢慢看,她才看明白江知渺这步棋走得多精妙。
萧慎登基,论理他该因从龙之功而升官的,奈何这人年纪太轻资历太浅,六部官员也难以容忍一个方及弱冠的小子压在上头,一个不好,萧慎就要落得任人唯亲的名声。
与其浪费这个机会调到哪个偏远衙门去将就,倒不如以退为进,来日一举封侯拜相。
其次,他与萧禩的过去是抹不掉的,陛下多疑,眼下好时不觉得,来日不好了难免会多想。
当年咱们三个一块长大,你连他都可以抛弃,如此冷心冷情,来日会不会这样对我呢。
在这样一位多疑的皇帝心底埋了疑心,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是以,牺牲一次算不上好的升官机会,换取皇帝心中重情重义的好形象,这才是值得的。
只要萧慎想,来日什么官职当不得。
至于放跑皇子这事,说起来有些大逆不道,但江知渺所用的人手,可都是萧慎的。
他可是坦坦荡荡地放走的,是萧慎自个没拦。
薛夫人见女儿一副若有所思,想着想着就笑起来的样子,一时间颇感无奈,“行吧行吧,好在是成都,我听你爹说过那是个好地方,若是别的山沟沟了,我可舍不得你去。”
“妈,”薛宝钗无奈地笑笑,“我不在京城,这边的生意还要你还要哥哥伯父他们多看顾一下。”
“应该的,”薛夫人叹了口气,看着她眼睛有些发红,“我女儿这么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薛宝钗依偎进她怀里,“妈妈,到了那边我会给家里写信的,等安定下来了,若是想了,就让哥哥送你们过来。”
“若是一切顺利,三年任期一到,我们就回来啦。”
“我的乖女儿。”薛夫人忍不住湿了眼眶,搂着她默默掉眼泪。
到了第二日,送走了妈妈,薛宝钗又熟门熟路地到了林家。
林如海在盐政上有功,这次新皇登基,他被升任为工部侍郎,林黛玉这些日子除了忙书院的事,便是在京城找屋子准备等父亲上来。
工部侍郎已是高官,如此一来,林黛玉的身份水涨船高,她长得貌美,又素有才情。一时间林家、贾家的门槛都被媒人踏破了。
贾母有心为她择婿,早年林如海还在扬州的时候,她动过把两个玉儿凑一块的主意,但现下就是贾家人也不得不承认,贾宝玉配不上她了。
这些年读下来,贾宝玉诗词文章已写得不错,只是仍旧对世俗科举深恶痛绝,偏振兴家里又少不得这两个。
倒是把贾政气得个人仰马翻。
接了几家大户人家的拜帖,贾母深深叹息,倒底放下了,专心为外孙女相看起来。
林黛玉不以为意。
见到薛宝钗,她仍旧是小姑娘一样憋起嘴,故意别过眼去不看她,“有些人不自往南边去,到我这林府来做什么。”
薛宝钗笑着连连揽着她肩膀讨饶,“好妹妹,蜀地偏远,特到妹妹家讨碗茶喝。”
“谁要给你喝茶,紫娟,去拿碗给她上碗白水来,让她知道我们林家的茶可不是这么好喝的。”林黛玉哼了一声,眼底却泄出笑意来。
这一世林黛玉要看着书院,薛宝钗要管着薛家,她们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不似原著里那边日日在大观园里同饮同食,但依旧好得如一个人般。
毕竟,惺惺相惜,又何必局限在朝夕相处之间呢。
别过了亲友,二月中,江家一行人收拾好行囊,在渡口乘船,一路顺风顺水而下了。
京城依旧有些寒凉,越往南去,河水化冻,春意盎然,到了苏杭一带,更是两岸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数不尽的风流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