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皇帝登基了,因着她生了二皇子,就封她为上九嫔的昭仪,若不是她的家世实在是不好,又不是很得皇帝的宠爱,不然一个妃位是坐得的。后来,皇帝为了平衡后宫与朝堂,一直压着几个有子嫔妃的位份,她这妃位才一直没升上去。
兕姐儿不跟奉茶宫女争这些,每次奉茶的时候,都会叫一个宫女端着茶盘,谁表现得好,谁就跟她去御前,靠着这点小手段,奉茶的三个宫女,对她都是毕恭毕敬。
楚嬷嬷知晓后,夸了她一句滑头。
兕姐儿故作腼腆,佯装稚气道:“她们想去御前奉茶,在陛下面前表现自己,我瞧着她们谁好,就让谁去,那不听话的人,肯定是不能往御前带的。”
楚嬷嬷看着她,意味不明的来了一句:“你这小滑头,难道真不知道她们的心思?”楚嬷嬷就是最普通的宫女出身,对底下人的小心思,那是一清二楚,在她心里,宫里就没有孩子,即使是不能动的石头、草木,都有自己的心眼子。
兕姐儿知晓,自己的小心思被楚嬷嬷看透,也不狡辩,只笑着道:“她们自有青云志,我又怎好阻拦,在御前,她们也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何必拦?拦了,她反而还会怪你。”
“小小年纪,倒是看得透彻,你跟你母亲倒是挺像的。”楚嬷嬷道。
兕姐儿略微惊讶道:“嬷嬷还认识我母亲?”兕姐儿这时候的惊讶不是装的,她没想到,母亲在御前还有人脉。
楚嬷嬷道:“你母亲,是个热心肠的,她在各处都开办了慈幼院,我老家那边也有。前两年,我家乡遇到了山洪,一个村子都被埋了,只有几个孩童活了下来,其中就有我的侄孙女。她说,多亏你慈幼院,她才活了下来。她失祜,没有家人,想来京投我,也多亏你母亲麾下的商会送她来京中。这么大的恩情,少不得亲自去道谢,一来二去,就跟你母亲相熟了,你母亲活得透彻。说实话,你母亲更适合在这深宫,她若进宫,必然会在这后宫有一席之地。”
说着,楚嬷嬷就看着兕姐儿,像是在打量她。
兕姐儿脸上的笑容不变,笑嘻嘻道:“可是这样,就没有我了,嬷嬷舍得吗?”她笑着,好似在撒娇。
楚嬷嬷听罢,露出一个笑来:“你呀,真真的是小滑头。”
兕姐儿笑嘻嘻的看着楚嬷嬷。
兕姐儿感觉到了,方才楚嬷嬷是在试探自己,是想看看自己入宫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想入皇帝的后宫?
兕姐儿便装作,只听懂了她的表面意思,因此,楚嬷嬷才说她滑头。
在御前行走,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说话,答非所问,是常有的。
至于旁人听不听得懂,就看对方是否聪明了。
蠢笨者,就不适合御前。
在御前待了半个月,兕姐儿看到了很多东西,御前行走的,即使只是个最底层的小内宦,都生了一副玲珑心肠。
御前的很多内宦,都有着传递消息出去的作用,有些话,皇帝不好明说的,或者皇帝想要传出什么消息,就会借这些内宦的嘴传出去。
第18章 皇后召见
在御前行走的,哪有真多嘴多舌的,不过是体察上意,将主子们的心声说出来。
后宫的娘娘们,身边也有个这样的人。
兕姐儿少说少做多看,看御前行走之人,是如何行事的,看后妃是如何邀宠的,看皇帝是如何平衡朝堂后宫的。
学习一切自己能接触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看再多的书,也学不会的。
兕姐儿年岁小,又不挡那些宫女的出路,因此御前的宫女对她是一团和气,至于那些年岁更小的宫女,则是不敢不和气。
兕姐儿这个年岁的官位,已经是许多宫女的终点,别看只是个七品的女官,但很多宫女,一辈子都升不上这个等级。
兕姐儿在御前,没受什么磋磨,皇帝见她年岁小,穿着女使的衣裳,有一种小孩装大人的感觉,对她也宽容几分。
闲时,皇帝还会与她说几句闲话,兕姐儿胆子大,对皇帝恭敬有余敬畏不足,皇帝觉得她有趣,且兕姐儿言之有物,不像一般女子,皇帝便更爱与她说话了。
御前行走的,七日一沐休,旁的宫殿,都是十日一沐休。
兕姐儿叫锦心使了银钱,从御膳房那边,要了一桶热水,清洗头发之后,沐浴一番,将自己收拾妥当。
锦心用棉布,小心的给她擦拭发丝上的水珠子。
兕姐儿问:“这几日,你可联系上了那些人没?”
锦心小声的道:“回小姐,都已经联系妥当了。”
“嗯,联系上了就好。皇后娘娘、贵妃娘娘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我入宫半个月了,只怕皇后、贵妃也要坐不住了。”说起来,兕姐儿也挺惊讶的,没想到皇后、贵妃这么有耐心,自己入宫都半个月了,她们却什么小动作都没有,让兕姐儿感叹,不愧是皇后、贵妃,就是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