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要有数,自己将能做的做完就好,我所求不多,只要一家子平平安安就成。”
史苗只求一个善终。
贾政点头:“儿子明白。”
史苗见贾政缓过来一点,便建议他:“那书读的腻了,就出去走走,出不了大事。”
大好时光,年纪轻轻,天天闷着读书多没意思,就连史苗自己也在谋划要不要出去旅游。
贾赦点头:“是。”
于是史苗又补充了一下:“带着一家子出去走走,你媳妇在家想来也闷得够呛。”
她其实巴不得在这个时期,大房和二房能物理隔离一下,大家都冷静冷静。
贾政可是个真大孝子:“母亲,那您……”
史苗摆摆手:“自己家的事,你们都那么大人了,还怕我不跟去,人会走丢?”
“儿子知道了。”
贾政点点头,这就回了自己院子。
他倒也带着妻子关氏去秦淮河上坐了船,还去湖上看看风景。
心情果然好转许多。
只是贾政既然暂时在读书上遇到了瓶颈,还有一件事他有点不放心。
那日贾政忽然和妻子关莹道:“过几日,我还想出去一趟。”
不等妻子问,贾政就主动说出来:“我想去姑苏那边。”
二奶奶马上也反应过来:“二爷您要去林家?”
上回去姑苏回来,二爷就提过那一行太过匆忙,像是有什么东西放不下。
这回要去,肯定就为着将来小姑子贾敏的婚事。
其实对于贾敏分到的家产,二奶奶也有些异议。
不过她是嫁过来的媳妇,不好开口说话,也不好表现。
况且江南本来就有厚嫁的风俗,有些人家为了撑嫁妆,对外举债的现象比比皆是。
关莹还没有千年媳妇熬成婆,这个家她说了不算。
只听贾政又道:“此事我不想让母亲和妹妹知道。”
二奶奶关莹听罢就笑了,她也不知二爷为何要‘私下’去。
贾家林家有亲,本来就该多走动。
二奶奶笑道:“如何瞒得过,您去那边,论理也该去林家才对。”
不过马上二奶奶就聪慧的回过味来:
“二爷就是心太实,你说什么做什么,也不必事事叫人知道啊!”
贾赦连忙作揖:“受教了,夫人英明。”
关莹侧身笑着不敢受:“我可当不起。”
贾政便和家中说了,与要出去游学的同窗一道,往姑苏那边去。
贾敏在家中除去日常理事,就是归置家中分给她的资产。
她把先前庄子里的王大丫提了上来,主管她几个庄户田产,又让赖嬷嬷举荐了几个人,开始预备培养自己的陪房。
贾敏还预备开一个平价的书肆,试图让读书这件事能‘便宜’些。
她还想弄个义学,正谋划着拉各家夫人和江南富商的太太们入伙,当下就不太管家事,都给两位嫂子。
史苗也没说什么,荣国府的管家权,悄无声息的交替。
然而两个媳妇也不容易,以为家中上到史苗这个太太,下至贾赦看着混不吝的,都能对管家的是说出几分条理。说话办事都不能糊弄。
虽说她们管着事,满家中威严,还是在太太那里。
……
且说贾政这一程,一路上游山玩水,诗词唱和,慢悠悠走了大半个月,才到姑苏地界。
林家看见贾政的拜帖,先是一惊,便赶紧收拾预备接待贵客。
林海穿着素服,乌发雪颜,面色一片雪白。
贾政打量着林家,收拾得倒是清净细致,只是人气太淡,丫鬟小厮都安安静静的,头也不太,没来由的冷清。
林海请贾政上坐,贾政也不推辞。
两人坐下来,先是客气一番询问来由,关照家中境况。
林海原以为这一回贾政兴许还会带了贾敏托付的东西来。
他不好询问,贾政也没说。
记着上回父亲丧事的时候,这位二舅哥一来就先把贾敏的东西给他了。
贾政捧着茶水,冷不丁冒出一句:“你还是……学一学家事吧!我不想将来,事事都要我妹妹来料理。”
虽说这回上下丧事主要是林海操持的,但贾政上回瞧着,这小子还是不太行。
不是他笨,而是从来没接触过,根本不懂。
如果遇到心思不正的下人,容易被忽悠。
林海垂眸点头:“是。”
荣国府的人有些奇怪,从来不提要自己读书如何进益。
不是让他将养身子,就是要他学管家。
贾政也知道这种话他说来立场不对,掩饰的咳了一声。
“非是我难为你,只有当过家,才知当家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