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拿她和贾敷的婚事,即便有两家太爷在世时便定下的婚约,他们最终能走到一起,也是凭借着他们二人的同心协力和坚持,这里面经历了什么,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自那天和兄嫂将事情彻底说开后,贾敬便窝在自己的院落里好好养病。
萧淮川先前带来的王御医也是风雨无阻,每日都来宁国府帮贾敬复诊看脉,太子东宫也时不时有人送来补品,贾敬也都收了下来。
五天时间一晃而过,终于到了贾敬入翰林院当差的日子。
古话说的没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贾敬仿佛身上卸去了几座山的重量,他动了动有些僵硬的筋骨,松快松快。
“二爷,这官服看着真好看,”
素雪白皙的手指轻轻抚摸过青色官服上绣的鸟纹,语气兴奋,“二爷穿上,绝对是最俊俏的一位。”
贾敬瞥了眼三日前送来的正七品青色官服,“你这妮子,我这是去上差,又不是去选美。”
素雪促狭一笑,就算是去选美,她相信她家二爷也能拔得头筹,怕说这话贾敬恼了,她没说,而是转移话题道:
“二爷,这补子上绣的是什么仙鸟?”
贾敬这次眼都未抬:“鸂鶒,一种水鸟。”
素雪连忙吹嘘:“二爷懂得真多。”
“哼,好了,动作快些,我可不想第一日当值就迟了。”
贾敬穿好官服,换上皂靴后,当带乌纱帽时,他朝铜镜里看了一眼,额头上的伤只剩浅浅一道印痕,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将一切穿戴整齐后,贾敬在自己院内用了朝食便出了门。
外院门口站着两位小厮,见贾敬出门,连忙躬身。
素雪将手中的小箱笼递给其中一位小厮,故作严肃道:“阿寿,咱们二爷的东西我可交给你了,可要仔细着保管,听到没有?”
“素雪姐姐,交给小的,您就放心吧!小的定会好好保管二爷的……”小厮说着一顿,连忙笑着改口,“保管大人的物件儿!”
素雪挑了挑秀眉,满眼惊奇地瞅着小厮,上下打量着,“换了个名儿,连精气神都换了?瞧这嘴甜的。”
阿寿不是别人,正是先前跟在贾敬身后的二狗,因请大夫有功,史云棠不仅给了赏银,还问了二狗的意愿后,给改了和“阿福”、“阿禄”一样的名。
阿寿嘿嘿一笑,“都是素雪姐姐和禄哥调教的好。”
素雪:“好了,别贫嘴了,快随大人去上差吧,别耽误了时辰。”
阿寿抱着小箱笼追着贾敬身影去了。
贾敬出了角门,门外已经有早已经等候的马车,如他先前吩咐的那样,还算朴素低调,不算惹眼。
待贾敬坐上马车后,阿禄和阿寿两人也跟着坐在了车驾外。
贾敬伸手敲了敲门框,很快外面便响起阿禄的问候声:
“大人,可有事?”
贾敬:“前个儿让你去打探的消息,打听的如何?”
阿禄想了一瞬,立刻回答道:“您让我去打听各位进士老爷的授官情况,小的都打听到了。”
很快,阿禄便跟报菜名一般,将了解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贾敬静静听着。
待阿禄说完,贾敬勾了勾唇,“倒是巧了,没想到子虚兄和谦之兄都入了翰林院。”
薛琼作为新科状元,进入翰林院,是板上钉钉,按照旧例,状元一般都是任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而让贾敬意外的,是宋子虚。他的成绩并非前三甲,想来是朝考成绩优异,留在了京中,为翰林院庶吉士。
同为翰林院庶吉士的还有程一序。
而先前一直对贾敬再三挑衅的李玉衡,则是进了工部当主事。
贾敬眯了眯眼,神情有些玩味,“他那成绩,还能留在京里?我记得外派的几位,都优于他吧?”
“他在里面做了什么手脚?”
阿禄声音小了几分:“您果然敏锐。”
“这事儿小的也打听到了,听闻原先是要将他外派去离京城二百里地的松原县当知县,这位李公子家里使了不少银子,才让工部左侍郎呈禀吏部,说是工部不日就要修皇陵,差人手,这才把他划了过去。”
贾敬勾了勾唇,心道:果然如此。
若是他没猜测,吏部那边轻松改动,李玉衡家里应该也没少使力,看他先前那般巴结吏部尚书何清,这里面也并非没有何清的手笔。
贾敬今日去翰林院上值,却没有直接前往翰林院的官署,马车是在鸿胪寺官署门前停下。
新官刚入职,都是需要鸿胪寺统一派人领着前往各部门的。
贾敬不是最先到的,他到时,鸿胪寺门口已经停了好些马车。下了马车后,映入眼帘的也多数都是些熟面孔。
这些都是贾敬留在京中任职的同年们,以后也都是朝堂上的同僚。
“培元,你今日也上值?”
贾敬身后传来一道惊喜的声音,正是宋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