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嫂特意给沈云萱送了个金手镯,沈云萱推辞不过只得收了,听见萧大嫂把她当福星,哭笑不得。其实她觉得生孩子这事儿随缘,有可能是之前家里舍不得吃好的,每顿能吃饱已经算好日子了,根本不会经常吃肉蛋奶,而她嫁过来之后,卖货赚了钱,家里又是做吃食的,经常肉蛋不断,营养补上来了,孩子也就来了呗。
不过萧大嫂坚信沈云萱有福气,沈云萱干脆也送了个金项链给萧大嫂,萧大嫂直接当成保平安的了,天天戴着,高兴坏了。
萧大嫂觉得身体好,不用怎么休息,每天还是去百货店看店,不过她多请了一个人帮忙,倒是不算累,活动活动就当锻炼身体了。
沈云萱却想歇一歇了,这一年她没少奔走,为了抓住最好的时机抢占空白市场,打出品牌名气,她真的尽力去做了好多事,快速把摊子铺到全国。现在也是时候放慢脚步,稳一稳了,毕竟要把根基打牢才能盖起高楼,只顾着往前冲是不行的,她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研究新品。
品牌名气大了,商品种类多才是最好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占住市场。
正好,另一部电影也上映了,电影中又出现了无忧食品,上品牌名气更上一层楼。省会军区见状,很痛快地和她续签了供应合同,因为双方合作良好,又有几个军区选定了无忧食品厂做供应商。
无忧食品厂正式成为军需食品供应商之一,这可是给军方供应的,直接拔高了品牌高度。这个消息公开之后,百姓震惊,更加认准了这个品牌,都觉得能给军方供应的厂家绝对是最好的啊,不然人家军方怎么可能选她?
食品厂接到的订单更多了,一切都像沈云萱当初设想的那样,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一次首都来了记者团队,专门来采访沈云萱。首都也有商人,但没有像沈云萱这样白手起家还能这么快发展起来的,沈云萱已经成为这时候的传奇,每次有大动作都被很多人议论,所以他们特意来给沈云萱做一篇专访。
然而记者团队一下火车就愣了一下,火车站门前好热闹,小摊车一个接一个,让他们恍然有种还在首都的感觉,一点都没有想象中的小地方的样子。
他们认出其中一个卖茶叶蛋的,是上次省会记者报道中拍过照的,就上前询问,“同志,我们是首都的记者,你之前好像是在地上摆摊,现在换成车了?这车后头拉个摊位,还挺实用。”
卖茶叶蛋的小伙子忙站板正了,“几位同志好!我这不是挣了点钱吗,就学萧哥弄了摊位车,大伙儿有条件的都弄了,实用又方便,省不少力呢。”
“萧哥?是沈厂长的爱人萧俊吗?”
“是是是,萧哥现在不在厂里干了,给人盖房子呢,可牛了,就没有他不会盖的房子。”
几位记者互看一眼,觉得这边的信息和他们所知道的有些出入,萧俊什么时候开始盖房子了?又为什么好好的副厂长不干,要去盖房子?不过这些可以当做采访沈云萱的话题,他们买了几个茶叶蛋垫肚子,随口问了句,“你这是为无忧食品厂工作吗?”
小伙子骄傲道:“我以前是,后来我自己单干了
。嫂子说了,这是个好时代,遍地是黄金、遍地是机遇,只要有本事单干一定要试试,说不定就能像她一样呢?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当然没妄想跟嫂子一样,但我单干真的赚了不少,多亏嫂子鼓励我!”
“哦?沈厂长是这样想的?”几位记者没想到沈云萱会鼓励手下的人单干,还说出遍地是黄金这样的话,看来沈云萱真的很看好做买卖这条路,怪不得会成为全国第一个个体户呢。
他们已经等不及要去采访沈云萱了,在火车站拍了几张照,告别了小伙子就连忙赶去无忧食品厂。在路上,他们又看见很多固定的或流动的小摊,惊讶地拍了好多照片。
他们去过不少城市,建林市只是一个小城市,毕竟是从镇升上来的。可要说做买卖的氛围,建林市绝对超过很多大城市了,这里几乎遍地都是小摊,人们脸上的表情生机勃勃,似乎整个城市都充满了希望。
他们忍不住好奇地问了几个人,为什么会选择做买卖,不怕赔钱吗?不怕政策变动吗?
大家都说,“怕什么?沈厂长给咱打了样,咱跟着学就成了。”
“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再说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啥都怕就别想着挣钱了。”
“沈厂长都说现在机会多了,不抓住机会不是傻吗?当初老些人笑话沈厂长卖鸡蛋了,结果呢?老萧家跟着沈厂长卖货全发了!跟着沈厂长就对了!”
每个人提起沈厂长都是骄傲自豪,记者们都震惊了,这就是沈云萱的影响力吗?
第93章 嫁给年代小白脸vs军嫂后妈18
记者按照约定,在无忧食品厂见到了沈云萱。沈云萱已经有了一点肚子,穿着宽松的连衣裙,虽然和市场上流行的裙子不一样,但也很好看。
几位记者得知她怀孕了,连忙恭喜她,还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沈云萱顺势为婆婆做的连衣裙打了个广告,说这是于虹女士担心她穿衣服不舒服,特意设计的,彩虹牌连衣裙,孕妇很适合穿,胖些的人穿也好看。
记者惊讶道:“沈厂长的婆婆之前似乎在摆地摊,现在已经有品牌服装店了吗?”
沈云萱笑道:“是啊,我婆婆开的是彩虹服装店,公公开的是萧记饭店,大嫂开的是幸福百货店,我爱人组建了一个鹏程建筑队。全家唯一没做生意的是我大哥,他是市一中的主任。”
记者更震惊了,这一家子不止是“发达”二字能够形容的啊,搁在别人家,家里有一个这么厉害的,全家都能吃饱过好日子了。而他们家是个个优秀,这也和其他人家很不一样,因为总要有人照顾家里,或者谁开店,其他人就到店里帮忙,沈云萱他们却各自开店,然后请了好多工人,记者还没见过谁家是这样的。
面对记者的疑问,沈云萱理所当然地道:“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和喜好不一样啊,现在有最好的国家政策、最好的发展机遇,错过就太可惜了。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抓住机遇去发展自己热爱的事业,首先实现个人价值,其次平衡照顾家庭,刚好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我们不打算多生,将来也就不需要谁牺牲事业只为了照顾孩子。这样大家都有丰富精彩的人生,才不枉在这个时代走一遭!”
记者问:“沈厂长认为现在是非常好的时代吗?”
“当然!国家正在飞速发展,这个过程绝对是国家变化最大的、国人经历最多的、内心感到最骄傲的。我很高兴出生在这个时代,能和国家一起成长,期待将来看到国家强大兴盛的那一天!”
记者听得有些激动,又询问沈云萱接下来会不会有新打算,迈开更大的步伐,对未来的政策走向又有什么分析。
沈云萱表示未来一定会重视人才,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不论是文化知识还是一技之长,只要肯用心去学,绝对错不了。不过学习的人多了以后,挑选人才的标准又会更看重办事能力和技能等级。做买卖这方面,刚开始大部分人都能赚到钱,慢慢的市场饱和了,肯定会有一部分不适合做生意的人被淘汰,那也没关系,到时国家发展起来一定会增加很多岗位,甚至很多行业,总有适合做的事,最重要就是多尝试,不过要谨慎尝试,小心被骗。
沈云萱因为是重生者,对未来的预测当然十分精准,这还是她特意模糊了说的,已经让记者们听得如痴如醉,像听领导、听专家分析未来一样。首都来的这些记者都是大学毕业,家境也不错,眼界宽广,在沈云萱面前却觉得自己才像什么都不懂的那个,越发感叹沈云萱真称得上是乡村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只有亲眼见过才知道她有多优秀!
谈到未来的计划,沈云萱说太远的还没考虑,只说下一步要做的,她打算在省会和首都开分厂了。首先要在今年大学生毕业时,招收一批优秀有才干的大学生,培养成工厂骨干,帮她将分厂开起来,并从中选出最优秀的几个管理工厂。
分厂开起来之后,再上架几样新产品,在食品这个行业进一步发展。如果有机会可以继续投资电影,让大家闲暇时有更多娱乐影片可以看。
记者提到她资助孩子读书的事,沈云萱也透露接下来会选一些合适的地方建学校,进一步帮助孩子读书,让孩子们有机会有更多的选择。
这个时候刚刚开放经济发展,还没有哪个人快速致富然后花大笔钱做慈善,沈云萱是独一份。记者听说她要建学校,对她更加佩服了。好多人有钱了之后都忘记初心,渐渐变得唯利是图,但沈云萱似乎一直在帮助别人。
建林市的人们提起沈云萱一脸骄傲,恐怕不止是因为她做生意厉害,更因为她善良人品好吧!
之后记者参观扩建后的工厂,意外发现有个车间竟然全是残疾人!他们再一次震惊。沈云萱对他们说:“每个岗位的工作需求不同,他们在这里只需要仔细检查产品,核对数量,装箱封箱。工作简单,能认真负责就行,很适合他们。”
残疾员工都笑着对记者说,沈云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他们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有这么好的工作,一定会认真负责,不辜负沈云萱的好意。
接着记者又发现工厂的保安和货车司机都是受伤退伍的军人,他们可能身体里有弹片,或者有点跛脚什么的,无法继续再当军人,转业有的没得到好工作,来沈云萱的工厂却算得上是高薪工作,他们都很高兴。
记者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样一家工厂,再三扩建,不知道给当地提供了多少岗位,养活了多少家庭。沈云萱居然还能考虑到照顾残疾人和受伤退伍的军人,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据说沈云萱给几大军区提供的罐头只赚了一点点,她是真的在尽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啊!
记者们不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但他们对沈云萱已经从最初的好奇,变成了发自内心的尊敬,有一种感动,让他们想奋笔疾书,把世上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堆砌在沈云萱身上,她值得!
沈云萱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热爱,热爱这个国家,恨不得掏心掏肺帮助国家成长,也热爱自己的生活,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得尽兴又有意义。这种热爱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