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第13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第138节(1 / 2)

他们都是压低声音在说,可路就那么宽,沈福三人还是听见了。沈福和王杏花低着头,遇到这种事他们心里还是不好受的,有些彷徨,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选择,以后会不会被乡亲议论。

沈云萱则大大方方地,还说:“我改了个名,叫沈云萱。大家以后叫我云萱吧。是无忧草的意思,希望我以后能平安无忧。”

乡亲们一愣,立马夸起来,“无忧好啊,放心,你往后肯定过得好。”

“你咋想的名啊?听着就好听。”

沈云萱笑说:“以前听别人读书,我就记住了,上集市的时候又听人聊学问,自己琢磨了这两个字。”

众人惊讶了,“二丫,不是,云萱你记性这么好?听别人读都能记住?那你背一个听听呗?”

沈云萱一边走一边笑着背起了书,大家不自觉地开始跟着她走,远远看去,竟有几十人簇拥着她。沈福和王杏花也从惊讶到无措再到骄傲,身板都挺直了。

谁也没听懂沈云萱背的是啥,就是听着她背得特流利,特有内涵,看她的目光都多惊奇和敬意。会读书的人到哪都受尊敬,离沈云萱近的人甚至拍了拍身上的土,生怕弄脏了沈云萱的衣服。

他们问沈云萱都会啥,沈云萱跟他们说了几样,然后道:“我还偷偷学了认字,以前没法练,以后肯定有机会练的,没那么多活也能有空闲时间读书。要是大伙儿家里的孩子想认字读书,试试到底是不是那块料,可以把孩子送过来,我教他们,大伙看着给点家里的吃食就行,让我能贴补家用。”

“真的?能送来跟你学?”

沈云萱点头,大家都激动起来。村里没有学堂,大家想让孩子读书必须送县里去,束脩太多了,万一孩子不是那块料就亏大了,每家都好几个孩子,送谁去不送谁去啊?要是能跟着沈云萱学一阵就太好了,要是孩子学不会就老老实实干活,要是聪明会读书,就咬咬牙送县里去,家里也不会挑理,这可太好了!

沈云萱就这么一路和他们闲聊,从村东头走到了村西头。大家看到吴老太站在院门口翘首以盼,再想想这几个人凑一家子,都是可怜人,也就理解沈云萱为啥要想法子贴补家用了。

这一家唯一的后代就是沈云萱啊,不立起来咋办?不管是同情心还是对读书的渴望,乡亲们都表达了极大的善意,帮他们彻底安置好才回去。关于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过继事件,大家也完全站到了沈云萱这边。

毕竟这么善良的一家不可能有问题,有问题的绝对是沈老头那家。

沈家耀第二天听到风言风语差点气疯,不过他冷哼一声,决定不和这群愚民计较,他就要走上和上辈子完全不同的路了,是他抢来的康庄大道!

沈家耀拿着从沈老头那要来的二两银子,穿着新衣裳昂首挺胸地离开村子,前往李家,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他的新人生。

沈云萱也早起做了热腾腾的汤面,招呼道:“奶奶,爹,娘,快来尝尝好不好吃,要是去县里卖,会有人买吗?”

第143章 农家小厨娘vs大户书童7

白杏花好奇地挑起碗里的面,“这面咋这么细?咋弄的?”

沈云萱双手拉开比划了一下,“我抻的,来回抻个几十次,面条就细了,跟咱平时吃的手擀面不是一个味儿,你尝尝。”

白杏花小心地夹了一筷子,有点怕面条太细会夹断,没想到一入口,发现面条极有韧性,顿时惊奇了,“好筋道!看着细溜溜的,这么有嚼劲呢?吴婶儿、她爹,你们也快尝尝。”

沈云萱提醒道:“娘,要改口叫‘姑’。”

吴老太坐下摆手:“不急不急,晚点我带你们去上坟烧纸,把这事儿跟我爹娘、我哥嫂说一声,你们也拜一拜,再改口不迟。”

她低头闻了闻汤面,笑道:“萱萱这手艺真行,闻着就香,这么细的面条我还没吃过呢,这叫啥呀?”她先喝了口汤,眉毛一挑,“汤好喝!你要想卖,光这汤都能卖出去。这都入秋了,过些日子都该穿棉袄了,正是喝热汤的时候。”

沈福也端起碗大口大口吃起来,他不会夸人,一边吃一边不停地说:“好吃!太好吃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

白杏花仔细看面汤,“这瞧着挺清淡,滋味儿却很足,好像放了油又好像没放,咋做的啊?以前咋没见你做过?”

沈云萱见他们都喜欢就笑了,“是拿猪油、葱花、酱油、胡椒粉好些样调料做的,以前家里没什么调料没法做。再说我稍微折腾点花样,他们又该骂我霍霍东西了。还是奶奶和善,调料也全,我才想做着试试。”

吴老太忙说:“往后家里的东西啊你随便用,不过你不用总做饭,我还能动,我来做。你不是跟乡亲说要教孩子认字吗?你干你的正事就行。”

“奶奶,我喜欢做好吃的,以后换着花样给你们做。”沈云萱凑近些把二十两银子塞给吴老太,略带得意地说,“奶奶看,我又把银子要回来了,还多要十两。咱以后好好补身子,天天吃好吃的。”

吴老太吓一跳,“要回来了?这、这能行吗?他们不又有理由找过来了?”

“不会,奶奶你就放心吧。”沈云萱胸有成竹的样子让他们安了心,这才说,“我可能小时候饿着了,从小就喜欢琢磨好吃的,后来认字了会读书了也更注意这方面的事,从书坊看了些游记,也听走货郎闲聊提了一些。这是江南的阳春面,汤底透亮滋味儿却不清淡,跟咱这边的手擀面味道完全不一样。

我也没去过江南,没吃过正宗的,但是吃着挺像书上说的感觉。”

三人都很惊讶,“江南?”

他们村子比京城还靠北,村里人从来就没出过县城,更别提知道江南的事了,哪里能知道江南的面条?江南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充满新鲜感,再细品面条,就像在吃什么美味佳肴。让他们吃到江南阳春面的沈云萱,在他们眼里也变得厉害起来。

不过经常去县里扛大包的沈福提出了一点担忧,“阳春面很好吃,但里面有猪油是不是要卖贵一点?在路边卖的话,不会有多少人买吧?”

这一点沈云萱考虑过了,“刚开始,我们弄一点方便拿的便宜的吃食,比如饼、馍、糖葫芦、豆腐之类的,等客人多了,再卖稍微贵一点的,用料好一点的,一步一步慢慢来。”

沈福有些迟疑,“你真要去县里买吃的?”他犹豫着没说泼冷水的话,但他是不太看好,县里卖东西的人不少,生意好的却不多。毕竟只是个小县城,大家都不富裕,偶尔买一份尝尝也就算了,不会常买。

可他们从乡下拿东西去县里卖,路程就很远,走个来回很累,牛车不是天天有,坐牛车还要铜板,这么折腾就更难挣钱了,路上也不安全,还不如他去扛大包。

沈云萱道:“不是我去,是我们一起去!我想过了,爹你扛大包太累太伤身体,进山打猎太危险,娘洗衣服帮人做被子也都是辛苦活,容易落下病,干脆咱们全家劲儿往一处使,不管干啥,一起干。反正手里头有银子,先试试呗。”

沈福和王杏花对视一眼,他们二十多年都是天天干苦力,这一下子闲着还真不适应,一起卖吃食真的能行吗?

还是吴老太拍了板,“孩子都不怕,你俩怕啥?萱萱说得对,太危险太累的活儿咱不能干,一家人齐心协力,有啥干不好的?这行不成就换一行,先试试呗。以前你们吃太多苦了,以后就多养养,咱干半天歇半天,先养出点肉再说。”

吴老太说着又把二十两银子塞回给沈云萱,“这个就当奶奶给你们的心意,萱萱你是个有主意的,你收着。只管买肉、买好吃的回来补身体,做买卖要用钱也只管用,不够了再和奶奶说。”

沈云萱也不矫情,

收了钱笑道:“诶,奶奶放心,我肯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天天吃好喝好高高兴兴的。”

“好,好!奶奶跟着你过好日子。”吴老太笑得见牙不见眼。她已经好几年没这么高兴了,添丁进口,一下家里就多了三个人,还都是这么孝顺的晚辈,她能不高兴吗?

吃过饭,吴老太拿出前一晚准备好的一筐香烛纸钱,沈福连忙接过来背在身上。王杏花也拿出一件外衣给吴老太添上,扶着吴老太往后山坟地去。

吴老太心里感动,这么多年她自己一个人,终于又感受到家人的体贴关心了啊。搞不懂沈老头沈老太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孩子不疼,偏要疼那几个耍心眼的,早晚有苦头吃。

拜祭过先人,这场过继就算彻底完成了。吴老太掏出三个红包分给他们,满脸慈爱:“往后你们一定要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