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6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65节(2 / 2)

这一商量,就让柳明月在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收到多份建议边境尽快停战,没必要将防卫战打成侵略战的奏表。

对此,柳明月并不觉得意外,而是召来一些重臣商议此事。

“边境的战报,大家都看到了,不知诸位卿家对此意下如何?”

柳明月清冷的声音,听上去透着些漫不经心,但是在场众人却都丝毫不敢大意。

兵部的钱尚书立刻拱手道,“陛下,依臣之见,周边这些蛮夷小国,以为我大安因先帝驾崩,而陷入国力虚弱状态,就敢勾连各方,先行发起挑衅,其心可诛,我们一定要趁此机会,给他们来个深刻的教训!”

李尚书不赞成的回道,“钱大人,我们大安这次在多边作战的情况,依旧能将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已经足以展现我大安的强大,实在没必要继续在那些蛮夷身上多耗费时间和物资。”

作为户部尚书,李尚书太清楚为打这些边境之战,耗费有多大了,心疼得他都没心情过年。

可是他也知道,这些仗是一定要打的,这是新帝用来向周边各国扬大安之威的最好方式。

所以自边境将要起战事的消息传回京中后,他就一直很配合的给拨款拨粮,从不打折扣,只是这心中,一直在盼着能早日收到捷报,好摆脱这花钱如流水的日子。

工部秦尚书一直不动声色的关注着柳明月的态度,已经通过不明显的反应,发现她更支持钱尚书的观点的态度。

“李大人,这几场边境战事,固然耗费得大了些,但这毕竟只是一时的,只要能趁此机会,多收复一些我大安的失地,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收复‘这个词,很符合柳明月的心思,所以她直接嘴角微勾,毫不掩饰自己的赞成之意。

却让在场其他人都忍不住嘴角抽搐,他们觉得秦尚书这个老家伙,为讨得女帝的欢心,属实太拼了些。

大安开朝立国后,不仅没再丢过寸土寸地,西北那边,甚至还直接占取了一大块的草原,哪来的失地可’收复‘。

不过他们也都注意到柳明月的态度,皆在心中暗自权衡,是投女帝所好,站秦尚书和钱尚书的立场,还是出于自家部门的利益考虑,选择支持李尚书。

“秦大人,就算我们大安能够收复前朝丢掉的那些’失地‘,你可曾想过,收复之后,要那些偏僻之地有何用处?”

想往那种偏僻之地派官员,人家都不愿意去,因为这是真能让人丢命的危险事。

这些年经手过无数工事项目后,秦尚书对这一话题,可谓是张口就能来,哪怕他自己都未必信。

“郭尚书这格局小了啊,哪怕是偏僻之地,只要是我大安的疆域,我们只需按照圣上的旨意,因地制宜,好好经营,总能改善那里的情况,反正对我们大安而言,疆域越大越好,能多占些地盘,总归是件好事。”

王尚书开口道,“秦大人,战争不是唯一可以扩大疆域的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在接下来徐徐图之,只要我们用心谋划,估计要不了几年,就能让那些蛮夷小国自己分崩离析。”

终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柳明月这才开口道。

“嗯,王尚书此言甚是有理,孙子有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强兵,乃是我们大安的底气与最坚实的依靠,若仗着兵力强大攻城掠地,确实有失大国风范。”

眼看刚才还明显表现出支持战事继续扩大的女帝,一张口,竟然支持王尚书的建议,顿让众大臣都深感意外。

正当他们还在揣测,女帝这话是不是在反讽时,就听对方继续道。

“大家可以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才能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将咱们大安周围的这些’失地‘,都给收复*回来,你们可以各选一地或多地,只要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良策,朕这边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事成之后,朕绝对不吝重赏。”

承中女帝的大方,乃是天下皆知,毫无争议的事实,甚至到了真正能泽及苍生的地步,在场众人当然不会怀疑,所以他们都难掩喜色的齐声应下。

这些人能在朝中屹立不倒,哪怕有些人的行事作风与观念,令柳明月不喜,但她也没将人给换掉,足以表明,他们都有真本事,能做得好事。

为此,柳明月即便常就某些问题与他们起争执,也不会想着要打压或换人,如之前的吏部张尚书,三年前就已被她给换了下去。

当然,她也没忽视这些人都已逐渐年迈,需要培养继位者的现实。

为了让柳明月尽快同意停战,相信他们有能力通过谋略来达成’收复‘周围各域的目标,王尚书等人随即就告退。

明显还有话要说的两位丞相没走,而是跟着柳明月回了勤务殿。

“陛下这是打定主意,要将周边这些小国,都直接纳入我大安的疆域?”

两位丞相都有些不解,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是熟读过炎黄史的人,都知道那些距离大安京都路途遥远,甚至是如隔天堑的区域,即便能占下来,也难以治理,交通联系都很不便。

柳明月起身拉下挂绳,一幅舆图随之便展现在三人面前,她拿起一柄木尺陆续指向舆图的几个区域。

“你们看,从京都到这些区域,确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一带有终年不化的雪山相阻,这一带,有终年笼罩着毒障的崇山峻岭相隔。”

两位丞相点头,这正是他们无法理解女帝的这一决定的原因,现在听到女帝亲自为他们分析这些,让他们更觉糊涂了。

却见柳明月随即用手中的木尺指向陆地之外,那些海岸线指了指。

“但是你们可别忘了,咱们大安有船啊,只需从海上走,去哪边都便捷,还能让我们的船队,多几处自家的港口。”

两位丞相这才恍然大悟,他们这辈子一直生活在陆地,哪怕现已知道发展海外贸易有多赚钱,但是作为一辈子都生活在内陆的人,对海域着实没什么概念。

毕竟在他们所读过的那些经史子集上,也没怎么记载和海域有关的内容。

何相迅速回道,“陛下圣明,不错,我们大安如今拥有海军,不管是往返这些区域,还是往这些区域派军,走海道,比走陆道省时便捷多了。”

崔相眼露精光的看着舆图上的那些区域,点头附和的同时说道。

“是啊,老臣记得书中曾有记载,说是南方这一带的沿海小国,因一年四季气候温热,甚至能重种植两季稻谷,前朝曾试图此入此种,却因环境不适,产量过低而作罢。”

若能将那一带都给占下来,大安不仅可以实现在这一片陆地上的真正统一,还能再增一大片粮仓,他们这些做成这件事的君臣,又将能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功绩。

“这些区域,本就是我大安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只因过去交通联系不便,才放任他们自立为王,如今,我们大安是时候该将这些疆域都给收复回来了!”

柳明月欣慰的点头,坐回御案后的同时抬手示意道。

“都坐下吧,咱们能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就好,这是件做成之后,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肯定不能急于一时,要从长计议。”

两位丞相心里都有数了,人家想要趁大安的先帝驾崩,新帝继位,可能根基不稳难以服众的关键时期,从大安占点儿便宜。

而他们大安的这位女帝,胃口更大,打着要将人家全都一口吞下的主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