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32章(1 / 2)

(' “那你应该可以看到……里面都是对你的爱。”

她很不擅长说这种话,但偏偏此刻,她却相信这是真的,就像成年人重新相信圣诞老人一样。

“我每天都能感受到。”江述月看向她说道。

第105章 死亡搁浅 不妨在游戏里当一次山姆。……

随着网络舆论的迅速发酵, 十二年前的案件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曾经被草草结案的绑架案和虐待儿童案,如今在媒体与公众的推波助澜下,被怀疑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加骇人听闻的凶杀事实。

陶栀子站在风口浪尖, 接受采访时坚定地称自己是案件的目击者。然而,伴随讨论逐渐深入, 质疑声也越来越多。

没有物证,没有尸体, 甚至连名叫“小鱼”的孩子在户籍和任何公共记录中都查无此人。

一个在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的受害者, 一个连真实姓名都缺乏的孩子,有几个人会相信她真的存在过?

指望十二年前那个年仅十岁的陶栀子口供?还是指望陈友维在录像中支离破碎、模棱两可的言辞?

证词不足,疑点重重,警方无法重新立案,更遑论指控谋杀。

最终, 十二年前的案件在法律层面仍然维持了“结案”的状态。警方称, 在没有新证据或关键发现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突破当年的调查结论。

当这一结果公布时, 舆论迅速分化。有人表示遗憾,认为司法缺乏公平;也有人批评案件炒作过度, 质疑陶栀子在利用舆论博取关注。

新闻评论区一片混乱, 而站在新闻背后的陶栀子,早已如坠冰窟。

江述月说:“十二年前的案件如果缺乏实质性证据, 尤其是没有找到受害者尸体或确凿的物证,重新定罪将面临极高的难度。”

陶栀子蜷缩在公馆的落地窗前, 透过玻璃盯着窗外那片庭院的一角, 恍惚地看向江述月,诚恳发问:

“述月,十二年前的事情, 是不是只能就此翻篇了?哪怕拿到了挂毯上的dna,也无法推动案件的重新立案对吗?”

她很艰难地说出这句话,就好像这些年那些被她天天铭记的画面,就此褪色发白。

从凶杀案到路线,到小鱼的相貌特征,虽然每想起一次都无异于重新经历一次,可那些恐怖的回忆也许藏着真相,她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想当年的细节,为的就是当真相重新找上她的时候,她可以做出最精准的判断,从而抓住真相。

江述月沉默了片刻,走到她身边蹲下,抬头看着她的脸,轻轻握住她的说,沉着地说道:

“挂毯上的dna的确被提取出来了,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线索串联起来,找到小鱼的尸体是案情的关键,如果找到的尸体,上面的痕迹会揭露全部的真相。”

陶栀子抬起眼,眼中一片迷茫:“可他们说,dna没有匹配,数据库里没有相关记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