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12章</h1>
扶苏:“他们只是被人笑话愚蠢,我阿父上辈子可是差点命悬一线,我做得难道不对吗?”
秦稷:“你也可以提前把荆轲抓住,你就是故意要让荆轲和燕丹丢人。”
扶苏:“那又怎么样?他们让我阿父丢人,秦王绕柱被六国笑话了许多年。我礼尚往来,也让他们被嘲笑,大家扯平了。”
秦稷:“所以你就是缺德。”
扶苏:“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哪国的?”
秦稷:“……好,我们不提燕丹和荆轲的事情,就说这把匕首。人家徐夫人辛辛苦苦打造的匕首,这件事一出徐夫人名声都臭了,是不是你的罪过?”
扶苏:“关我什么事?不是燕丹自己到处宣扬说他找徐夫人打了匕首吗?燕丹也是离谱,还没开始刺杀呢,就差点弄得人尽皆知。”
说到这里,扶苏开始得意起来:
“要不是我搞的这么一出,徐夫人又如何会气不过,特意寻来咸阳,为我大秦改进冶铁技术,以此证明自己的锻造水平高超,并非传闻中连把匕首都打不好的沽名钓誉之辈?”
阿父当初可是夸过他的,说他这招玩得不错。
不仅让被看笑话的人成为了燕丹,替阿父出了上辈子的那口恶气,还给大秦骗来了一个兵器冶炼上的科研人才。
扶苏:膨胀.jpg
秦稷:“???”
秦稷被扶苏的全自动立体防御弄得没脾气了。
怎么的扶苏不做人就能有那么多理由,他不做人就要被上到先祖下到子孙点评为缺德?
宣太后围观了全程后,看出点门道了。
她提醒儿子:
“扶苏不做人是有目的的,他干的缺德事都能转化为对大秦有利的结果。你和他不一样,你很多时候就是纯缺德,属于损人不利己那种。”
比如把西周公游街示众这种事。
非要说作用的话,也有,就是警告诸国不要学他们和大秦作对。但说实话,事情传出去之后,被吓到的国君没多少,疯狂辱骂秦王暴虐的人倒是越来越多。
秦王们的名声就是这么被秦稷败坏的。
秦王的名声被败坏不要紧,要紧的是他阿父的名声不能受到牵连。
扶苏对此颇为怨念,他对父亲说道:
“明明是昭襄王干的好事,骂名都被阿父背了,真是过分。”
原本扶苏还不知道这件事呢,结果地府里能联通各界。出去一打听,好嘛,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一种梗叫“天下秦王皆嬴政”。
扶苏当时就是一脑门子问号。
阿父什么都没做,坦坦荡荡一个磊落君子,莫名其妙帮昭襄王担了一大堆骂名。
商鞅和白起是他杀的,赵国的和氏璧是他抢的,逼赵王鼓瑟和把楚怀王圈在秦国不让走是他干的,什么都赖他。
扶苏:疯狂记仇。
这件事在腹黑扶苏的群聊里,大家讨论过一波。
所有人的一致观点都是——昭襄王干的事情他自己担着,有条件了一定要在阳世替父亲澄清。
始皇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无妨,朕并不在意这些事情。”
但扶苏很在意。
公子政听着他们聊天,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他仰头问扶苏:
“阿苏,后人是不是把曾祖父做的事情当成是我做的了?”
扶苏不高兴地点头,趁机告诉小阿父:
“阿父以后一定要好好经营名声,如果全天下都知道始皇帝是个仁德爱民的君主,肯定就不会把你和昭襄王混为一谈了。”
公子政沉重地说:
“这个有点难,我觉得我可能不太适合做仁君。”
扶苏却说:
“没关系,这种小事交给我。”
仁君不仁君的,也没那么难操作。
他帮阿父多赚点钱,然后告诉阿父怎么让天下万民尽快归心、过上好日子。之后再用舆论手段疯狂宣扬大秦的仁政,辅以战乱的悲惨作为对照,仁君的名头就能挂稳了。
扶苏心说他有两辈子的经验,现在做这些驾轻就熟。如果这样都不能帮阿父扫清障碍,他这一百多年白混了。
公子政露出了迷茫的表情。
见多了正经人的他,暂时还跟不上扶苏的节奏。
始皇伸手按住公子政的脑袋:
“你学你的字,不要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