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26章(2 / 2)

等到太子长成,他们楚国就可以坐看两人相争了。

楚王隔空和赵王达成了共识——要尽量挑起秦国内乱,避免秦国出来瞎掺和。

扶苏被这些来劝他防备相邦的人弄得不厌其烦:

“以后不见这些六国来的贤才了!”

有本事的没几个,天天整这些歪门邪道,实在是烦人。

太子政替他翻看奏章:

“不见就不见吧,仲父也说没什么好见的。”

始皇其实已经替儿子挡掉了不少。

真有本事的,史书上自然有姓名记录。谁都没听说过的人,除了少数当真是沧海遗珠外,其他的基本就能力一般了。

听说爱子被他们烦得不行。

始皇便道:

“以后这些人,推给朕去见就是。”

扶苏不同意:

“阿父已经很忙碌了,如何能让他们去叨扰您?”

扶苏干脆出了一张考卷,列举了一堆刁钻的问题。以后再有人来,就把卷子一发,让他们都答题去。

这样扶苏就只需要看答卷了,回答得不错的,再叫来觐见。

太子政拿起卷子看了一眼:

“各国车轮之间的间距不同,往来通行不便,如何能使各国同意更改车轮间距,做到天下同轨?”

——车同轨。

古代土路走久了会留下深深的车辙印,各国左右车轮间距不同,别国的车子进入本国进内,就容易一边陷入车辙中、另一边还在高高的路上。

所以天下一统后,始皇帝规定车同轨。所有车的间距都一样了,出行就可以直接顺着前车的车辙走,不用担心车轮陷入其中的麻烦。

毕竟车子本来就是两轮都陷在里头、以这个模式前进的,没有再陷一次的余地了。

扶苏这哪里是在出题考人,他就是在为难人。根本不可能有谁想得出办法,说服各国提前施行车同轨政策。

对于各国来说,车不同轨才好呢。

因为战车也是车,车轨不同,战车也会前进困难。要是全都统一了,别人跑来打自家的城池,岂不是也能顺顺利利把战车开到城下?

太子政忍不住摇头:

“阿苏,你这样太奸诈了。”

要是他们答不上来,说明本事不行,自然不必去见。

要是真有人想出了法子,那更好。赶紧把这位大才请来,将以后大一统的麻烦提前解决掉。

毕竟车同轨真的很得罪人。

始皇帝规定完新的车轨间距之后,以前的车子都没法用了。车子对贵族来说是很昂贵的财产,这和指着别人家的房子说“这些房子违反法规,不许再住人”有什么区别?

扶苏翻了翻今日上交的答卷。

然后挑出其中一份:

“我出的考卷也没有那么过分,这不就有个大才被筛出来了?”

说明他的考卷很合理,非常实用。

这下就连始皇都好奇了,伸手取过那张卷子,查看到底是谁想出了解决方案。

只见车同轨题目下,是龙飞凤舞的一行大字——「天下一统可破」。

始皇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虽然对方没有给出真正的解决方案,但对方显然已经接收到了扶苏出这道题目的本意。而且他给出了回应,告诉扶苏,我明白王上的意思。

始皇不由面露欣赏之色:

“此卷是何人做所?”

扶苏指了指:

“这里有写姓名籍贯。”

始皇定睛一看,顿时惊讶:

“竟是尉缭?”

扶苏也觉得很神奇:

“我听闻尉缭是阿父继位第十年时,才来秦国的。当时阿父驱逐了吕不韦,并决定重用他。如今距离那一年还有十三年,他怎么提前来了大秦?”

尉缭家中长辈在魏国担任过类似国尉的高官,后来尉缭自己也因为担任大秦国尉,因此以尉为氏,才称尉缭。

这个位面估计是因为相邦秦正的缘故,让他提前注意到了大秦,才会此时前来。

不过尉缭此人比较注重名分大义。

他的对外战争主张就是“挟义而战”,不能打不义的战争。

而且当年尉缭一开始死活不肯为秦王政效力,就是因为觉得秦王政治国严苛。若他一统六国,天下庶民没有好日子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