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324章(2 / 2)

同为春秋时期的老古董,百里奚也很有些三观破碎。

几个月前,他们还处在讲究礼仪德行的年代。有国君能为了践行君子之风,打仗前耐心等待敌人摆好军阵再光明正大开打。

几个月后,就直面了战国末年最流氓的秦国作风。世界发展太快,他们大秦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始皇替儿子开脱:

“都是昭襄王开的坏头。”

扶苏更正:

“应该是惠文王开的,毕竟从张仪就开始骗人家楚王了。”

始皇思索片刻:

“若是这么算的话,那往前数类似的事迹其实也不少。”

扶苏也陷入了沉思:

“所以这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习惯了,战国国君都不怎么清白。”

始皇颔首认可了这个结论。

扶苏便说:

“所以像穆公那样多次以德报怨的君子做派,真是太难得了,一定压抑得很辛苦吧?”

百里奚:……

你们父子俩真是够了。

不仅把锅往祖宗头上甩,还要调侃一句穆公为了塑造君子形象演得太过,现在的后人真是越来越不尊重祖宗了。

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因为秦国没有搭理齐国的缘故,外头依旧还在认定是管仲搞事。管仲试图解释,未果,气得干脆也不解释了。

反正赵国和楚国也拿齐国没辙。

他们国内的烂摊子还没解决,总不可能现在发兵攻齐。与其纠结这些,不如好好防备别国主动攻打他们。

税收减少了,日子很难过吧?

他们该庆幸秦国没对赋税动手,只是削减商税。不然打仗的粮饷都凑不出来,情况只会更糟。

楚王发出去的质问最终石沉大海,气得在私下大骂齐桓公是个屁的君子,他就是个小人。

偏偏这个时候,玩家打探出了吴起的去向,进宫来向楚王汇报。

不仅贵族发布了寻找吴起的任务,楚王也发布了调查吴起失踪真相的任务。现在楚王一听吴起为了逃命跑去了秦国,眼前就是一黑。

都是那些贵族惹的祸!

楚王怀疑吴起为了自保已经放弃楚国投效秦国了,毕竟吴起有过改投的先例。如今想把人请回来的话,至少得将碍事的贵族搞定才行,否则免谈。

楚王于是调头开始对付贵族,倒是没了向齐国找麻烦的精力。

可惜赵王还在锲而不舍地针对齐国。

管仲被烦得不行,干脆转头问秦国什么时候可以进军赵国。不是说时机成熟就可以把齐国商队开进去吗?什么时候时机才能成熟?

赵王都谴责他好多天了,他不当真做点什么,多对不起赵王的厚爱。

扶苏回说快了快了。

琉璃产业靠着垄断在两国多点开花,因为是高端奢侈品,只能在繁华大城里经营。无所谓,反正两国的奢侈品产业本身也只在这些地方销售。

光靠琉璃一个当然冲击不了整个行业,奢侈品分很多种的。而玩家无法做到批量生产各式各样的奢侈品,况且有些东西就是的独一无二才能卖上高价。

所以进军奢侈品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除了给秦国带来了海量收益之外,好像也没有别的建树。

扶苏却说:

“让玩家插手这个,不过是为了吸引楚王和赵王的注意力。”

这样,秦国才能在暗地里做手脚,而不被发现。

比如跑去乡村间煽动舆论。

本来小城中有不少贵族店铺在经营,村落里也有收购布匹等物的商队成员。现在生意做不下去,人手也就收回去了,这些地方的贵族眼线减少了大半。

还剩下的乡镇官吏数量有限,自然也就有很多疏忽的地方照管不到了。此时再安排本来就会四处流窜的天外人去宣扬大一统的好处,再说一说世间的异象正说明上天想要一统九州的决心。

庶民好忽悠,很容易就会信的。

在楚王和赵王不知道的情况下,庶民们已经接受了天下一统论。

他们之前就听说好像有哪位君王是注定会一统天下的,当时也就当热闹听听,没往心里去。

如今玩家带来了完整的说辞,是说上天把有为之君都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磨练出一个最有能力的君主。

就像养蛊一样,养出最强的那个。这样筛选出的君王,必然能带领天下万民过上路不拾遗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之后再配上一点神迹,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楚王光顾着提防开店的玩家在高端市场上兴风作浪,哪里有空关心底层庶民。

谣言散播了很久他才隐约听到风声,虽然意识到这个谣言别有居心,可问题在于这些说辞细品又揪不到小辫子。

谣言说现在的国君都很厉害,要从里面决出最后的优胜者。没毛病啊,它又没说谁谁谁肯定是那个优胜者,别的都是陪跑的。

楚王哪里知道,根本不用故意宣扬谁一定会胜利。之前关于秦王政一统天下的传闻作为奇幻故事传得太广了,庶民现在一听养蛊论,下意识就把这两个对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