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53章(1 / 2)

<h1>第153章</h1>

因为先前的动员已经足够充分,此时便完全不需要再做饶舌。司马懿凝视了天际那点淡漠的烟雾,挥手向后一招;于是铿锵撞击声响成一片,精锐的骑兵翻身上马,人衔铜钱,马戴笼头,各持器械,排列成队;司马懿双腿一夹,策马向前,亲自领着前锋队伍,行入两山相间的那一条蜿蜒小道。

要想搞突袭,就必须用骑兵;要想用骑兵,就必须走平路。司马仲达这十几日精挑细选,就是挑中了这条山道——隐蔽、平直、阴凉,是很好的突袭路线。唯一的风险就是太过狭窄,军队战线拉得过长;要是有人居高临下,一波俯冲,很容易就能将骑兵一截两半,首尾不能相顾,沦为一条被宰割的死龙。当然,以司马仲达的谨慎小心,绝不会遗漏这样的险情。事实上,在选定攻击路线之后,他已经命人将路线四面一切的山岭沟壑都摸了个遍,确保不留下任何危险。这样谨慎还不够,今天动手之前,他甚至又亲自带着心腹看了几处最要害的地形,是完全确认了百无一失,才下达的命令。

因为事前已经百般用力,所以真正办事时反而可以云淡风轻。司马懿策马走在前列,左右顾盼着山道内的碧草绿树,随意举起马鞭,在前方画了一个圈,笑吟吟地从容开口:

“依我看来,蜀军到底少智,诸葛亮也实在无谋;往日种种,不过浪得虚名而已。”

显而易见,这个时候开口锐评诸葛亮,就是要临阵拉踩,给军队涨一波士气;在旁紧跟的心腹非常懂事,立刻捧哏:

“还请明公垂示。”

“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不识此理,岂不甚是可笑?”司马懿笑道:“若是我用兵,定在此处埋伏一军。所谓以逸待劳,以主迎客,还不是手到擒来?诸葛亮妄得大名,居然连这一点都看不到!”

心腹:…………

说实话,虽然身负有捧哏的重任,但心腹也有些憋不住了——他鞍前马后的跟着司马仲达筹划了整个奇袭流程,所以已经能大致猜到主君的目的,可也正因为猜到了目的,所以才格外难绷:

拜托,您老袭击的目的是菜地和粪坑;天底下哪里有好人在粪坑附近埋伏军队的?

知道您老要羞辱葛氏,鼓舞人心;但这个羞辱的角度是不是——是不是也有点太刁钻了?

可惜,司马仲达御下极严,丝毫不容假借;无论心中多么难绷,心腹都必须端正态度,恰恰当当的恭维一句:

“明公高见!”

司马仲达矜持一笑,尽显高士风范。仿佛运筹千里,一切尽在掌握。说实话,这几个月蹲守龟壳一动不动,憋闷的不止普通将士,更有司马懿这位力持稳重的主将——拜托,司马仲达从军以来征战南北,走的可都是侵略如火的路子;玩弄起北边的匈奴南边的孙权,那都是手拿把掐易如反掌,真正是从心所欲绝不逾矩,充分体现了军事指挥艺术的美,足可见高人风范;如今这样作风狠辣快进快出的人物,被逼到只能在狭小城池中一动不动装王八,你当他就不郁闷、不烦躁吗?前后反差这样之大,恐怕都要留下千年的笑柄了!

——事实上,司马懿裹足不前多日,就已经听到后方有隐隐的议论,说他当日征讨孙吴,败诸葛瑾于江夏,是何等雄姿英发,气吞山河;而今日邀击孔明,却又简直畏蜀如虎,仿若懦夫?莫非是用兵之谋,东智而西愚;进取之心,前盛而后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