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把和岳飞一起镇守在北方的韩世忠、梁红玉宣召回中枢,是因为赵芫发现不仅仅边关需要武将,中枢同样需要。国际军事战略思想的解释权在中枢一直被文官掌握,而文官早已有既定的一套理论逻辑,还犟得很,与其想办法和他们都嘴皮子辩论,不如将有能力的军事思想家调到中枢担任重要职务。韩世忠虽是武将,却深谙为官之道,和大部分官员都能维持在友好以上的关系,调他和梁红玉来中枢的影响会比其他人小。
任命岳飞知燕山府事兼留守、都统燕云十六州军事,任命吴玠知太原府事,吴璘为太原府留守,姚平仲知延安府事,刘琦知秦州事兼秦凤路总管。将几位在抗金战役里表现突出的将领分别安排在西北边线的重镇位置上,朝廷中有脑子的官员基本上就能看出来接下来的军事政策走向,识相的人便不会没头没脑地乱提反对意见。
任命李清照知兴仁府事,任命科学院学士二十名分别在泉州、庐州、青州、广州等地担任大小推官。此条直接将科学院的含金量拔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告诉天下读书人,考入科学院一样可以当官。等李清照在兴仁府历练好了,再调回中枢来,底下各州也有科学院出身的基层官员在职,如此便足以形成一套新的的老师-门生的技术官员体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才负责,给予技术人员足够的待遇和光环,才方便后续的人才挖掘和培养。这是科学院设立的根本目的。
一波组合拳下来,将朝中众人打得眼花缭乱,心里有小九九的官员短时间内竟不知应该先对哪一条提出上疏意见。当然,即使他们提出意见,也不影响赵官家的指令执行下去。
接下来就是对西北政策的具体制定,如何使西夏尽量长久拖住金国的军事力量,为大宋恢复民生和充实军备提供发展的时间空间。
第140章 西狩缓攻
当郭孝友回京的车马碾过汴河桥板时,暮云如展开双翼的火凤笼罩了半座东京城,瑰丽壮观。多年外任归来,坊墙拆尽又重建的街市陌生得令他怔然,不由想起靖康元年身在燕山府听闻东京城破的消息时,心境是何等悲凉。那时,即使他如何运筹谋划,也止不住在夜深人静之时幻想若国破家亡,他郭孝友当如何。
御街旁的花糕铺里蒸雾裹着菊花甜香飘了过来,他转目去望,只见熟悉的三四层高的鼎味楼外,青布招子悬在半空迎风飘荡,窗户里头作时兴打扮的娘子在铜吊里煨着青茶,门口店小二喜气洋洋地招待来往不绝的客人,忙得脚不沾地。更远一些的汴河中央的画舫缓缓飘过,从里传出悠扬的乐曲声。盛世繁华,一如往昔。
郭孝友攥紧怀中磨得光滑的鱼袋,收回目光,端坐在马车中,只觉得心中万般滋味难以描绘。他不愿去想,东京城破时,这里曾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
从朱雀门转入内城后,便有黑甲侍卫上前来询问他的身份,听闻是郭相公,侍卫随即走在前方为他开路,听说官家早已在宫中等着他了。前头韩督统、梁督统回京时,官家也这样派人等在门前,迎接两人回宫。
“韩将军,梁将军什么时候回的京师?”郭孝友仿佛闲谈一般问。
“前两日就到了,还赶上了一趟大朝会。”
郭孝友点点头,表示知晓了。
临到宫门前,车马停下,郭孝友步行入内,天色将黑,领路的换成了位蓝衣押班,两人直接来到了勤政殿外,押班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向里头禀报。
须臾间,就见一道颀长的红衣身影快步朝这里走来,屋内的烛光刚刚点亮,竟没能照亮她的面容,直到近前时,屋外头未消散的红云投下几道光斑映在来人的身上,郭孝友于是终于看清了她的模样。眼前的少女,不,已是位顶天立地的天下第一女子的赵芫穿着朱红色的公服,头发用玉冠简单束起,额头绑了根缠编暖玉的朱红额带,两条红缨鬓顺着耳畔垂在肩头,随着主人的动作轻轻摇摆。她的面容如云霞洁净白皙,五官比起少时犀利了许多,圆圆的葡萄似的双眼仿佛一瞬间变作了纤长有神的杏目,有些陌生,又十分熟悉。
“小郭老师,”看着面前这眉间有着一块青色胎记的精瘦男子,赵芫有些激动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