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苏让工匠画了一艘现在海船的外观,看了许久发现所谓的海船,其实就是江船的放大版,形状和后世的有些不同,首先他是楼船,并且底部是平的。
于是奇怪的问道:“为什么海船上没有帆?”
他只知道自己在博物馆看到的郑和下西洋所用的海船,是有帆的,还不止一个。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古代海船,也是有帆的。没想到,现在竟然没有帆。
至于底部,赵苏也记得他看过的海船,都是梭状的,底部尖尖,这样吃水深,并且不容易倾覆。
可惜的是赵苏只能依葫芦画瓢,将外观画出来,内部结构就无能为力了。最多就知道有个方向盘,带动绞索,可以控制海船的方向。可具体怎么制造,他也无能为力。
他的想法是,如果对工匠有所启发就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宁愿按以前的来,他这个外行就别瞎掺和了。
没想到,有个工匠忽然激动的浑身颤抖起来,“帆,还有尖底,方向舵,是这样,就是这样的,你们记不记得,我们看过的。”
赵苏“嗯”了一声,他们看过?
秦朝压根没有这样的船,他们上哪儿看过。
另外几个人都不说话,激动的人一下子明白过来,脸色煞白,看向公子,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会跟徐福说说看,如果能让我看到原图,也许我能明白点什么,如果不能,那也没关系。”赵苏马上就明白了原因,匠人所说的这些,应该出自云梦泽所留下的书册。
云梦泽有先人所留的上下两册书卷,上册为预言书,下册为天书。天书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只是不知道用什么所写,晦涩难懂。所以,能够被云梦泽学习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看匠人汗出如浆,赵苏安抚他道:“与你无关,云梦泽有人告诉过我,你们有先人所留的书册。”
“更何况。”赵苏玩味的一笑,“你们奉皇命来到新村,自此便是新村的居民,又何错之有。”
此前激动的工匠,将牙一咬,跪地道:“草民程大力自此便是新村的人,公子叫我往东,我绝不往西。”
赵苏也不看另外几个匠人,哈哈大笑,亲手将他扶起来,“好。”
这一声好,叫得另外几个匠人,从凳子上弹起来,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赵苏摆摆手,示意没有关系,温言道:“我来只是想问清楚,你们对制造海船可有经验,琅琊郡的海船进度有些慢,我准备找些人去帮忙,不知道你们可愿意前往。”
他们俱都点了头,赵苏才言明,除了琅琊郡那边由朝廷给的工钱之外,新村还会再贴一部分给他们,当作出差费。
徐福也不知道是怎么传话,反正很快就有人将几张羊皮纸送了过来。羊皮纸明显是抄录下来的,但一笔一划十分精准。
赵苏感慨万分,他曾经设想过,如果这位真是穿越前辈所留,会是英文,拼音还是什么脑洞大开让人看不懂的文字。谁也没想到,这位前辈留的,就是简体中文。
也不奇怪这个时候的人看不懂简体中文,虽然都是方块字,但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演变,现在的人又不知道中间演变的过程,怎么看得懂。
不过要说琢磨,也不是完全琢磨不出来,总还是能解读出几个字,否则也不会从这册天书里,学到各种知识。
赵苏将这几页羊皮卷翻译成现在用的小篆,让人抄录几份,一份在小学里讲学,一份给程大力让他研读。
韩阳也很快有信过来,有应明这个熟悉闽越的前王子在,找出不少以前造过海船的匠人,他已经打包让人护送来新村。
赵苏一想也是,听听他们的想法,统一意见再让他们去琅琊郡比较好,不然这两拔人在外头看来都是新村过去的,结果自己人还吵吵起来,多不像话。
等人来了才发现,这群匠人和中原语言不通,又赶紧安排人给他们恶补语言,等到两边可以交流,才将天书里有关海船的内容讲解给他们听,询问这些人的想法。
可以预料的,两边谁也不服谁。
徐福的老乡从小听着仙人的故事长大,等有机会接触天书,谁不是诚惶诚恐生怕给先祖丢脸。等到公子翻译出天书的内容,一个个早就将公子当作仙人的再传弟子,毕恭毕敬的模样,就是伺候祖宗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