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幕到来之前,就算咱们会造纸,也获取不了知识。 可是现在天幕就挂在那里,我们只是把天幕上的字抄下来,就是很丰厚的知识。” “看我,居然把天幕忘了,刚才居然没想起来。” 这样一来,人们心里的最后担忧也消散。 【随着纸张的出现,知识开始面向更广阔的群体。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被尊为“万世之师”的春秋战国孔子孔丘。】4 “万世之师?孔丘,孔子!” 诸子百家目光当即落到孔子身上。 孔子则眉头微皱,“这是在说我?” “当然是你,咱们战国时代,难道还有第二个孔丘?” 就算真有第二个孔丘,也不像孔丘一样能被称“子。” “不,我的意思是,这赞誉,于我而言未必是好事。” 孔子并没自我怀疑,而是觉得“万世之师”这个赞誉太过,让他有些被高高架起。 【关于孔子,我们先不提他那“世修降表”和“后裔多个父系”的子孙后代。 我们主要说一下孔子对学习的教导态度。】5 “世修降表?后裔多个父系?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吗?”诸朝古人们震惊。 其他朝代的人也就算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可是能看到孔子本人脸色的。 而孔子本人,则呼吸再呼吸,“世修降表,是说我后代骨头软弱;后裔多个父系,说明后世有不少冒充我子孙后代的人。” “他们听着好风光,为什么我这个祖宗,却如丧家之犬?”孔子不明白。 “总不可能是后世帝王们比咱们战国君王更有眼光?” “额,应该不是这点,也许后世尊崇你,是另有原因,总不可能是因为你复兴周礼的理想。” 对于孔子的梦想,别说诸国国君,就是他们也不看好,因为也不看周朝距今已经多少年。 如果说战国诸子因为面对面,对于孔子八卦还有所克制。 那其他朝代,对此可就一点不客气了。 “后裔多个父系,这说明孔子的子孙后代,并不是孔子的真正后裔?!” “应该是这样,他们要真是孔子后裔,怎么可能会有多个父系。” 顿时尊崇孔子后裔的朝代们,看向孔子后裔们的眼神变了。 这让那些人别提多愤怒,“污蔑,后世这是在污蔑咱们,要知道为了保持孔家血统纯正,女人们一律不得接触外男,极其严苛,怎么可能会有那种伤风败俗之事发生!” “相信后世要是没有证据,语气绝不会这么轻慢,虽然咱们所处时代规矩了,可更早的秦汉唐时期,先祖们可没像我们这样。” “为什么就不能是有人看到孔家利益,故意冒充呢?” “毕竟对于有些帝王而言,孔家后裔,是不是真是孔子血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听话就行。” 也有孔家人,在意那句“世修降表”。 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他孔家的硬骨头们最初已经死完,只有选择臣服的那些人,才成功活下去。 但不管怎么说,顶着孔子后裔名头,这么做是对孔子这位老祖宗的抹黑。 “噗,天幕,这不是真的!”秦汉唐时期,孔子地位还没尊崇到“万世之师”的地步,可朝堂之上,儒家的力量却不容小觑。 总之听到姜叶的话,秦汉唐的儒家们纷纷破防,至于宋元明清的儒家们,则忍无可忍的对天幕破口大骂,因为他们觉得姜叶在诋毁他们的圣人。 不过他们的评论,并没出现在台前,被姜叶和江雪看见。 对于让诸朝古人们八卦和破防的话题,只被他们一笔代过。 【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师,在这之前古代虽然有官学,但普通人根本进不去,换句话说,古代知识是被贵族们垄断的。 直到孔子出现后,开始私人教授弟子们知识,虽然也有门槛,但门槛比官学门槛,降低一大截。 如果说官学需要看出身等条件,那孔子弟子们只要能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就能跟着孔子学习。 至于衣食无忧都没法保证的人,第。一需求并不是知识,而是生存。】6 “这点孔子确实没得说,要不是孔子,他的许多弟子,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知识。” “战国时期想获得知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贵族的身份,没有身份,有钱也进不去官学门槛。” “我们也教授学生啊,为什么我们没被封为“万世之师”?”战国时期,其他诸子很疑惑。 要说孔子教学生,他们也教学生啊,要说学生数量,他们学生数量也不少,比如农家。 还有典籍,他们同样也有。 那为什么偏偏是孔子,从他们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可能后世帝王,有需要我的地方吧。”孔子叹息。 战国时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