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1章</h1>
毕竟,课后作业是关于百家争鸣的,下次直播却要说商鞅变法,这说明主播会根据他们的评论改变播放顺序。
先秦诸侯却没有纠结这些事,就像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知道自己剩余时间不多,反倒不急了。
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秦二世到底是自己哪个儿子,除了扶苏,他还真没怎么了解过其他孩子,便是胡亥也只是年龄占便宜。
秦始皇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宽容,他们喜欢那家学说便学习哪家学说,但每一个都精通商君法,这是秦国立国之本。
他觉得扶苏过于仁义,治理国家就要用严刑峻法,让百姓畏惧,他们才不敢生事。但扶苏异想天开想让黔首归心,想废除那些严苛的律法,这是儒家的学说。儒家扎根齐国多年,齐国还不是被秦国灭亡,齐王连反抗都不敢。
儒家讲道德仁义,法家讲法律规矩,儒法两家水火不相容,他都没有办法将其融入秦国的政治体系,扶苏如何能做到。
也不知后世的朝代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因着时代的局限,秦始皇也想不到,后世的儒家身段能那么柔软,统治者想要什么学说,他们就在儒家经典中解读成什么样子。
第12章 商鞅变法
七天后,天幕如期而至,各朝都已经摆好桌案纸笔,数十执笔小吏端坐案后,屏气凝神。秦汉则准备了小山一般的空白竹简,只等天幕开讲。
秦汉的纸张已经在研制中,但只见过一次的东西,要如何做出来,墨家之人正在一点点尝试。
墨家之人已经积攒了几次评论机会,只等时机合适,便向天幕求教。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天幕下的人惊奇连连,他们从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历史的变迁。
在古代,经济学一直都处于萌芽状态,有管仲、范蠡、诸葛亮这样能够进行经济战的大佬。也有完全不懂经济,随意更改币制,导致国家经济崩溃的统治者。
譬如新朝王莽,譬如董卓的新五铢钱,还有比废纸还廉价的大明宝钞……
春秋末期曾子在《大学》中明确总结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虽然历代统治者都推崇管仲为“华夏第一相”,但却将其经济战的思想避之如虎,选择用重农抑商来规避麻烦。
殊不知,时代的洪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落后的定会被淘汰。
【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不同的田地征收不同的税赋。鲁国实行“初税亩”,按照土地亩数进行征税。郑国子产铸刑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成文法。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可以视法而动,而不是视贵族而动,有了一定的主动权。】
平行时空无数人看的目眩神迷,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想象没有成文法的时代是什么样子。
孔子:“子产,古之遗爱也!”
【魏文侯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官员世袭,由官府平稳粮价。楚悼王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整顿吏治,最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夭折。】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制,军队实力大增,但其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摇摆不定,被亲儿子饿死于沙丘行宫。】
评论区
“沙丘,困龙之地。”
“商纣王在此自焚而死。”
“赵武灵王饿死宫中。”
“始皇嬴政病死于沙丘平台。”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吴存礼:这是我的诗!
赵武灵王:“饿死!”
天幕倒是说清楚啊,是长子还是幼子,他正准备废长立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