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10章</h1>
“孙权一直没有立皇后,此前孙权最喜爱的妃子是步练师,她虽不是皇后却享受皇后的待遇,但她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而且已经去世三年了。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也是孙权的宠妃,对皇后之位志在必得。”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孙和成了太子,王夫人距离皇后之位更进了一步。”
“对孙权影响最大的不是后宫的夫人,而是步练师给他生的两个女儿。长女孙大虎最初嫁给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早逝,孙大虎改嫁全琮,被称为全公主。她虽然是女子,却不甘于沉寂后院,孙大虎与王夫人关系极其恶劣,对孙和也恨之入骨。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都被全公主阻止。”
“孙权生病后,全公主密告王夫人面有喜色,孙权勃然大怒,责骂王夫人,王夫人郁郁而逝,孙大虎与孙和彻底水火不容,孙权与孙和的父子关系也被消磨殆尽。”
“太子去宗庙祭祀,与太子妃的家人见了一面,就被诋毁是与妃子家共谋大事,太子还能又什么大事,不就是等着登基吗,孙权对孙和的信任也渐渐消失了。”
孙策抬手就拍了孙权的脑门一下,“太子是储君,你居然因为一个女儿的几句话,怀疑太子。”
孙权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就昏聩了,怎么能行事如此反复,以致国事不稳!
“孙权做的就不对,太子与王爷同等待遇,同居一个宫殿,没有嫡庶礼节之分,怎么表明尊卑。”
“《周礼》有言: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礼仪就是用来分别嫡庶尊卑的。”
“原本两人待遇一样,在群臣的激烈劝谏下,才有了分宫而居。鲁王回到了诸侯王的待遇,但他的野心已经被养大了,并不认为自己与太子有什么区别。”
“全琮当时位列大司马,有他支持鲁王,鲁王有底气与太子争锋。鲁王的属臣不遗余力的诋毁太子与其支持者,欲除之而后快!”
“东吴才多大地盘,与其内斗不如将视线放到北方!”
“既然大哥不在了,底下的兄弟就都有了野望。”
“洪武年间的即视感……”
第195章 三家归晋
朱元璋:“……洪武!难道朕的标儿也英年早逝了!”
他立刻喊道:“太医!快宣太医!”
朱标心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如此!难怪将来大明的皇位归属四弟一脉……
朱标看着身边担心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们,还是冷静下来,先安抚老父亲。
朱棣眼泪汪汪,不仅是担心大哥,也是在为自己的“清白”而高兴。
天知道他这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就连他自己也想不明白,有大哥在,他这一脉怎么可能上位?
天幕终于为他洗脱了“冤屈”,一定是大哥英年早逝,父亲选择自己成为了继承人!
朱棣:原来父亲这么爱我gt(^_-)!
永乐大帝:你想的还怪好的嘞……
【因两宫之争朝中大臣也分成了两派,分别支持太子与鲁王。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潭等朝中大员都支持太子,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等人支持鲁王,东吴朝廷上下分裂为两半,困守江左,热衷内斗!】
陆逊、诸葛恪:长幼尊卑不能乱,我们支持的是太子这个名分!
全琮:太子非嫡非长,如果不是先太子去世哪里轮得到他。鲁王更加贤明,陛下也更喜欢鲁王,我们支持的是陛下!
孙权:孤的合肥,孤的天下!
【这场储君之争持续了整整十多年,这十多年,东吴天灾不断,与魏国的战事也输多赢少,吴国元气大伤。史载“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官寮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东吴的政治风气变得极其浮躁。】
评论区
“还有大钱、科令修改等等的反馈经济下行的处境出现。”
“孙权铸大钱,一枚值五百。”
“孙权铸造的货币重量只有五铢钱的2.4倍,价值却是五铢钱的500倍,这就是抢钱啊。”
“对于这种将老百姓当成傻子的政策,百姓的反应就是倒退回过去,以物易物!”
“蜀汉也曾发行过这种币值过大的货币。”
“古代这种币制改革,就是为了搜刮民间财富,最终受到压榨的只有老百姓。”
“货币贬值,物价腾贵,百姓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