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48章(1 / 2)

<h1>第248章</h1>

卫青:“陛下,臣以为北征匈奴必须将其打痛,却不必致力于消灭匈奴。”

主父偃提议:“陛下,可分而治之,扶持弱小的部落,压制强大的部落,让他们无法统一起来对抗中原。”纵横捭阖,远交近攻,这可是他的专业范畴。

汉武帝:“这些是在将匈奴逐出漠南之后的事,朕还等着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呢。”

……

【经过六年的治理,刘义隆将刘宋政权内部理顺,百姓安居乐业,国势蒸蒸日上。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将北魏夺走的土地抢回来的实力。】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乘着北魏与柔然交战,南方黄河沿线防御空虚的时机,刘义隆派遣到彦之率军5万,从水路北上黄河,段宏带着精骑八千直指虎牢关……刘宋大军出击,总兵力多达十万。】

刘裕皱眉:“十万人怎么就敢北征,你的敌人可是占据中原大地的北魏啊!”

先天条件限制,南朝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北魏的国力。

第231章 南北对峙

【开战前,刘义隆特意遣使北魏,表明自己出兵只想要回被北魏夺取的河南地,不会深入河北。北魏正与柔然交战,也只能暂避锋芒。】

刘裕:“天真,愚蠢!北魏也有志于一统天下,必会寸土必争!”

【开战伊始,刘宋大军顺利占据洛阳、虎牢等地,但战局的发展却出乎了刘义隆的预料。这一年十月,北魏彻底击溃柔然,凯旋而归。十一月,北魏大军南下,趁着黄河封冻,渡过黄河发起反攻。到次年二月,刘宋占据的城池再次被北魏攻破。到彦之仓皇失措,沿着黄河逃亡,一路逃到了历城(济南)。】

刘裕攥紧了拳头,“到彦之是哪里来的蠢货,檀道济呢!”

南朝经历了六年的发展,兵强马壮,北朝却连年征战,士民疲敝,如今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居然因为用人不当错失良机,刘裕心痛不已!

【第一次元嘉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刘宋什么都没有得到。】

评论区

“宋军兵力不足,在加上刘义隆的过度指挥,有此败也不算意外。”

刘裕一想到自己在前线打仗,后方有人指指点点,还不得不听,就深感窒息:“打仗的事能远程操控吗,你又不在前线,简直是多管闲事,你怎么不画个阵图让前线将士按着你的阵图来打!”

另一个时空的宋太宗赵光义猛地打了一个喷嚏:不会是大哥在骂我吧,可是天幕也没有提到北宋啊?

刘裕受不了了,他再次下令,命刘义隆前来大营,彭城由副将镇守。

刘义隆是他的第三子,这些年他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长子刘义符身上,次子刘义真也能得到一些关注,对其他的儿子就很少关心了。

刘裕深感不妥,他要趁着最后的这几年亲自教导刘义隆,教他如何打仗!

“刘宋并不是没有大将,只因刘义隆忌惮檀道济的功绩,让他坐了冷板凳。”

“直到前线支撑不住,檀道济才临危受命,率领数万兵马北上增援,可惜此时已经晚了。”

“檀道济北上之路被北魏层层阻击,连续交战二十多天才到达山东,等他到达历城见到的只有士气崩溃的到彦之残兵,粮草也被北魏烧毁了,檀道济只能下令南撤。”

“屋漏偏逢连阴雨,刘宋军中出了一个叛徒,带着宋军粮草告急的消息投降了北魏。北魏立刻派出大军追击,宋军顿时人心惶惶。”

“这时候就要看我们《三十六计》创始人的风采了!”

“檀道济知道北魏定会派遣细作探查实情,等细作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檀道济带着士兵清点粮食,只见宋军营中米谷满仓,军粮充足,宋军士气也很稳定。”

“北魏得到这个消息后,怀疑投降的士兵是檀道济特意派来诈降的,一怒之下斩杀了那些降兵,再也不敢发动攻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宋大军从容南归。”

“其实那个细作看到的都是檀道济特意演的一出戏,粮仓中装得都是沙子,只有最上面覆盖了一层粮食。这就是成语唱筹量沙的典故。”

刘裕松了口气,北征虽然失败了,但元气还在,还有第二次机会。

他赞赏的看向檀道济:“卿兵法超群,是大宋的中流砥柱啊。”

檀道济谨慎的接受了主君的称赞,他还不知自己将来是什么样的下场,只希望不要太过不堪……

【檀道济历经三朝,军功卓著,却深受刘义隆忌惮。刘义隆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由他的弟弟刘义康辅政,刘义康掌权日久,野心膨胀,担心刘义隆死后,他无法驾驭檀道济,便撺掇刘义隆除掉檀道济。】

评论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