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01章(1 / 2)

<h1>第301章</h1>

【对于汉朝的百姓来说,皇帝就是天神在人间的意志,是不容反抗的存在。于是,王莽利用人们的盲目崇拜,取代刘氏,登上帝位。】

【但,王莽的改革太过脱离实际,最终被愤怒的百姓推翻,天人感应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东汉末年分三国,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南北朝并立……皇帝这个名号也被拉下了神坛。】

评论区

“皇帝都被人当街杀死了,还有什么至高无上的。”

“皇帝的血也是红的,与普通百姓并无不同。”

“那一套君权神授的论调,已经骗不了天下人了。”

……

【南北朝时期,代表着最高权力的皇位在关陇贵族之间流转,失去了其原本的至高无上。】

【李世民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思想,让天下的百姓认可大唐,相信他这个皇帝!】

【从隋朝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中,他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于是,他从孟子的思想中找到了“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荀子的思想中找到了“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是故君子不可不严也,小人不可不整一也。”(《孔子家语·六本》)

天下太平之时,水面波澜不惊,托着朝廷这艘大船向前航行。

一到王朝末年,水势汹涌澎湃,瞬间便会推翻腐朽的王朝!

【最后,李世民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皇权的至高无上性不是来自于上天的授予,而是民心所向,民心就是天命!】

【在以民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李世民实行的所有政策都更偏向于普通百姓,他是难得拥有爱民之心的皇帝。】

评论区

“李世民登基之初就下令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他爱惜民力,不夺农时,从不轻易征发徭役。”

“李世民患有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宫殿中,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住了很多年。”

“对灾区减免租税,开仓赈济,还下令缩减政府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贞观年间真的是多灾多难,当时的百姓幸好遇到了一个爱民的皇帝。”

“贞观元年,李世民派遣使臣巡视各地遭灾的农田,救济灾民。”

“贞观二年,李世民拿出宫中的金银珍宝帮助难民赎买被卖掉的孩子。”

“同年,天降蝗灾,李世民口啖蝗虫,将所有罪过归咎于自己一人,帮助受到蝗灾的难民度过难关。”

“贞观三年,关中大旱,李世民亲理刑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前往各地名山大川求雨,命百官匿名上奏,说明朝廷得失。”

“还下令招抚流民回乡,安定民生,准许受灾的百姓去其他州郡寻找生路。”

……

唐初群臣忙着将天幕提及的天灾人祸记录下来,即便不能避免,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第282章 贞观之治

【李世民以隋朝的灭亡为戒,重用人才,知人善任,不问出身,从谏如流。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皆是中正廉洁之士。他还不计前嫌,重用原太子的属官魏征、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李世民能够发现每个人的独特才华,将他们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刘邦对此深以为然,身为皇帝,不必是全才,只要能够发现人才,并知人善任,就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评论区

“房谋杜断!”

“魏征不只是太子旧臣,还曾建议太子谋杀李世民。”

“尉迟恭铁匠出身,还曾是刘武周的部下。”

“秦琼本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的部将,跟着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张须陀被李密打败后,秦琼带着残部投靠了镇守虎牢关的裴仁基。之后裴仁基带着虎牢关投靠了李密,秦琼也成了瓦岗寨的部将,与程咬金结识。”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他们二人成了王世充的俘虏。王世充对他们礼遇有加,十分看重。但他们十分不耻王世充的奸诈行径,阵前投靠李唐,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秦汉的名将对这种不忠的行为颇有微词,不过,一想到王世充的为人,便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魏晋南北朝等乱世的将领则十分羡慕他们的际遇,乱世之中,能找到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君太难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