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39章(1 / 2)

<h1>第339章</h1>

那些暗中串联的朝臣,从隐秘角落递到太子东宫的信件,像是一个个催命符,将李隆基架在火上烤!

深居后宫的杨贵妃惊慌失措,她幼承庭训,对史书也算了解,自然知道昏君的后宫会面对怎样的境遇。

她就像一株菟丝花,只会攀援而上,无法承受任何打击……

【曾经的李隆基勤俭节约,虚怀纳谏,销毁宫中服饰车马,金银器玩,珠玉锦绣,一扫过去几十年的奢靡之气!】

评论区

“他下令三品以下的大臣不得佩戴金玉,妇女的服装都要跟着丈夫和儿子的一样,已经织成的锦绣全部染成黑白色,禁止采珠玉和织锦绣,并罢免两京织锦坊。”

“遣散宫女,节省开支……”

“其实与其将金玉珠宝销毁,不如将他们用到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的地方。”

“李隆基的行为如同一出滑稽喜剧,就是演给文武百官和天下人看的,该说不愧是梨园祖师爷!”

……

【晚年的李隆基却骄奢淫逸,荒淫无度,每年给后宫美人的赏赐超过百亿万。李隆基根本不问这些钱财从哪里来,更不在乎在朝廷的催逼下有多少百姓破产流亡……】

评论区

“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花鸟使的职位,为他从民间挑选美人。”

“上行下效,群臣勋贵为了投其所好,争相巴结杨贵妃和杨家,满朝上下奢靡之风盛行。”

“每当去华清池游玩,杨家人为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他们的马车上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马匹也以黄金为衔。”

“仅为杨贵妃做衣服的宫人便有七百多人。”

“杨国忠当众表示,我们家就是因为裙带关系才起家的,在史书上肯定留不下好名声,当然要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了。”

……

李治:“那些钱财是朕和阿耶、媚娘几代人才积攒下来的,不是你一人的功绩,你凭什么将其挥霍殆尽!”

武后:“杨氏无功却忝居高门,那些有功之臣怕是要心生不平了。”

【曾经的李隆基恢复谏议制度,虚怀纳谏,任人唯贤,政治清明。】

【晚年的李隆基却怠慢国政,听不进去任何劝谏之言,罢免正直贤能的张九龄,宠幸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好大喜功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将大唐盛世一步步推向深渊!】

始皇:“什么开元盛世,朕只看到了亡国之相!”

汉武帝可太有经验了:“穷兵黩武,百姓疲敝,天下岌岌可危!”

年轻的李隆基不相信这是自己会做的事,犹自在与朝臣争辩。

晚年的李隆基却双目浑浊,常年沉迷享乐的他脑子已经转不过来了,他将所有人都赶出宫殿,一个人在内惶惶不可终日。

【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他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嫔妃宦官交情极深,因此对玄宗的动向了如指掌,每每上奏都能得到李隆基的肯定,深得他的赏识。】

评论区

“口蜜腹剑!”

“凡是比他才能出众的人,他都会想尽办法将人除掉。”

“张九龄是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大臣,却败在他的阴谋诡计之中。”

“……”

【李隆基不理政事,李林甫便对上阳奉阴违,对下排除异己,让皇帝安心享乐。他举荐性格柔弱的陈希烈为相,他却在家中处理政务。以至于李府门庭若市,政事堂却门可罗雀,陈希烈不敢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变成了一个橡皮图章。】

评论区

“李隆基看中兵部侍郎卢绚,对其赞不绝口,李林甫便对卢绚谎称皇帝要让他去岭南,相当于变相流放。他还妆似好心的给卢绚出了个主意,让他主动请求却做太子宾客,这样就不用去岭南了。”

“卢绚果然上奏,唐玄宗曾有一日杀三子的壮举,新太子李亨也是他提防忌惮的对象,朝臣与太子交好,唐玄宗怎么可能高兴,自此便不再关注卢绚。”

年纪轻轻已经头发斑白的太子李亨:仅仅是提防吗?本宫这太子当的如履薄冰,随时有性命之忧!

【李林甫与武惠妃是政治同盟,即便武惠妃身死,李林甫依旧希望寿王李瑁成为太子,但李隆基却更看好三皇子李亨。李林甫与新太子李亨没有任何交情,便想要扳倒太子,立一个亲近自己的皇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