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40章(1 / 2)

<h1>第340章</h1>

【四年后,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尉,这是一个盘剥百姓的小官,“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杜甫不想为五斗米折腰。之后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为了生计他只能接受这个与自己所学毫无关系的官职。】

第318章 安史之乱

年轻的杜甫满腔雄心壮志,即便多次落榜依旧活的潇洒肆意,出生名门的他从不必为金银俗物担心,此时的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将来也要为生计所迫,穷困潦倒的在尘世挣扎!

李白却已经经历了大起大落,对人生看的更明白一些。

他劝慰杜甫:“子美,后人赞你为诗圣,定会提及你的生平。未来的苦难尚未发生,就如同如今的大唐,虽危机四伏,却也能破而后立!”

杜甫:“希望如此吧。”

……

【为了巩固自己的宰相之位,杜绝边将入朝为相与自己争权,李林甫提议重用胡将,虽然此策提拔了高仙芝、哥舒翰等优秀的少数民族将领,却也让安禄山势力坐大,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唐朝由盛转衰李林甫罪不可恕!】

李隆基:“安禄山!怎么可能,安禄山对朕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反叛!”

不好,他也能看到天幕,会不会提前起事。

李隆基对威胁自己皇权之人还是很敏感的,不论真相如何,当务之急必须先将安禄山安抚下来,召回京城!

评论区

“李隆基不知道李林甫的罪过吗?”

“他知道,安史之乱中,他逃离京城,曾跟朝臣谈论历任宰相。他说如果姚崇还在,早就平定叛乱了。当提李林甫的时候,他说李林甫嫉贤妒能,无人能比。”

“张九龄早就提醒过皇帝,宰相身系国家之危,李林甫为相怕是会有亡国之忧,但那时的李隆基已经听不进去谏言了。”

“昏君才能配奸臣,就是因为奸臣不会劝谏他勤政,能让他安心享受生活,不给他找麻烦。至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他早就不在乎了。”

……

【李林甫的倒行逆施让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但还是有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想要警醒李隆基,亲贤臣远小人。可惜他们的努力都功败垂成,李林甫至死都不曾被问罪。】

评论区

“天宝八载,咸宁太守赵奉章揭发李林甫罪状二十余条。结果罪状尚未呈上,李林甫便已知晓,命御史台将其逮捕,以妖言之罪杖毙。”

“李林甫是在宰相之位上去世的,与开元时期的数位丞相相比,李林甫才是李隆基的真爱啊。”

姚崇、宋璟:泻药,不想与奸佞小人相提并论!

张说、张九龄:这一次李林甫没有机会了!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成为新的宰相。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密谋造反,李林甫尚未下葬便被削去官职,抄没家产,全家流放,最后以庶人之礼下葬。】

开元天宝年间的群臣打了个寒颤……

所有人都看到了李隆基的冷酷无情与昏庸残暴,虽然李林甫罪有应得,但他却不是以祸乱朝纲、诬陷朝臣、阳奉阴违、破坏法纪等罪名被罢官,而是以莫须有的谋反之罪。

李世民:“李隆基已经彻底糊涂了,就像一个只用本能横冲直撞的野兽,失去了理智。”

魏征:“如此下去,律法的尊严何在,朝廷的尊严何在!”

杜如晦:“李林甫在位时便诬告成风,除非有人能够革除积弊,才能重彰天家之威!”

房玄龄:“新上任的杨国忠怕是还不如李林甫。”

他们没有说出口的话是:如此昏君,做出什么事都不会让人意外。

只是大唐该怎么办,这可是他们的心血啊!

【如果说李林甫是一手遮天,阳奉阴违,排除异己的权臣奸臣,但还能掌控局面。那么杨国忠就是个不学无术,无能贪婪的小人。】

【杨国忠年轻的时候便嗜酒好赌,放荡无形,备受亲族鄙视。他全靠堂妹杨玉环的裙带关系得到李隆基的重用,此后他谄媚皇帝,投其所好,千方百计巴结李林甫。不到一年时间便身兼十五个官职,成为朝廷重臣!】

评论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