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53章(1 / 2)

<h1>第353章</h1>

【公元768年,郭昕借道回鹘回朝述职,西域守军与朝廷恢复了联系,朝野上下对他们“忘身报国”的精神感动得“酸鼻流涕”,唐代宗李豫下诏褒奖,并向西域唐军通报内地情况,对守军大加赞扬。】

【至于物质支援,算了吧,河西走廊还在吐蕃手里呢。】

【直到784年,安西、北庭两大都护依旧掌控着西域五十七国和归顺的突厥部落。】

【786年,吐蕃攻占沙陀、回鹘,再加上唐王朝已经事实上放弃经营西域,安西、北庭彻底孤立无援。】

【789年,大唐高僧悟空辗转从西域归来,带回了唐军依旧掌控西域四镇的消息,也将大唐的消息带给了守军。郭昕等人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他们终于能回家了……】

【但就在这时,吐蕃再次进攻安西四镇,郭昕与朝廷断绝再次联系。】

【公元808年,在吐蕃的轮番攻击下,安西四镇陷落,大唐的旗帜在西域坠落,早已满头白发的将军郭昕下落不明……】

李世民痛哭:“这都是大唐的好儿郎啊,是朝廷对不住他们!”

郭子仪震惊了:“昕儿居然还活着!”

他要立刻上奏圣人,大唐与吐蕃的关系已经恢复稳定,即便不能派遣援军也要将物资送到西域!

……

【在与中央朝廷失去联系,孤悬塞外,外援断绝的情况下,大唐将士坚守了近五十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祖国还在不在。】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为了在这里生活下去,他们在此积极屯田,自铸钱币,维持着岌岌可危的社会经济。】

【如今我们能找到的痕迹,便是散落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唐朝货币,其中有大量货币镌刻着‘建中通宝’的字样,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建中的年号只用了四年。】

【他们直到老死都不曾忘记自己的国家,无时无刻都在盼着回到长安,盼着朝廷能够知道他们的近况。】

【但,抬头见日,不见长安!】

第330章 安史之乱5

【西域对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言十分重要,因为控制西域不仅能扬我国威,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还能牵制削弱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而保证河西、陇右的安全。】

【但,对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王朝却又可有可无。吐蕃已经占据关陇,西域便失去了他原本的战略意义,西域的存亡对此时的唐王朝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

陈汤:“若是没有强有力的武力,汉使根本无法纵横西域,更无法挺直腰杆对西域小国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班超:“即便国力削弱,也应积极开拓。在我踏上西域的土地之前,也不曾想到能够万里封侯!”

李世民:“西域是大唐的屏障,大唐国库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来自于西域的行商。李亨等人是在自断臂膀,等待死亡。”

赵匡胤:“西域与燕云十六州同样重要,等朕收回燕云十六州,下一个目标便是西域!”

朱元璋:“清除北元势力后,咱也要杨威西域!”

朱棣:“朕消灭了北元残存势力,完成了历史使命,西域就留给儿孙开拓了。”

在位仅十个月的朱高炽:……

在位仅十年的朱瞻基:……

……

【安史之乱几乎摧毁了北方的经济,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开始往南方迁徙,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国破家亡的苦难还催生了百姓对佛教的向往,寄希望于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归宿。诗佛王维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他在大唐的名气可与李白比肩,被安史叛军抓获后,严密看管,被迫接受伪职。他也因此被打成了附逆之人,仕途无望,只能在佛教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再加上皇帝大搞封建迷信,李亨、李适、李纯、李漼和李儇五代帝王都崇信佛教,大张旗鼓迎送佛骨,在大唐营造了崇佛的氛围,佛教盛极一时!】

【当时的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儒家学说为武器,提出反对佛教的理论。这一矛盾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彻底爆发,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供养三日,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下了《谏迎佛骨》劝谏君王,他列举了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得出结论“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不仅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因此丧命。】

天幕上出现了韩愈的《谏迎佛骨》。

韩愈的文章论说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魏征拊掌称赞!

评论区

“开篇先从上古时期说起,在佛法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等上古圣王都很长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