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54章(1 / 2)

<h1>第354章</h1>

评论区

“仆固怀恩的女儿为国和亲,却被朝廷猜忌他与回纥牵扯不清,成为政敌攻讦的把柄,让仆固怀恩不寒而栗,同时又悲愤万分。”

“仆固怀恩奉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回纥可汗)和女儿回漠北,宦官监军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仆固怀恩百口莫辩。”

“无数人风传仆固怀恩谋反,仆固怀恩进退不得。他曾是郭子仪的部将,他的部下都是郭子仪曾经的旧部,在颜真卿的建议下,李豫派遣郭子仪前去劝降。”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招降曾经的旧部,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可能发生的动乱。”

“只要郭子仪站在这里,就代表着大唐的军威!”

“可惜的是,仆固怀恩却走投无路,只能孤注一掷,带着死忠于自己的部下,起兵叛乱。”

……

【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共数十万人来犯,郭子仪率兵抵御。】

【最终,一代兴唐名将仆固怀恩暴死于鸣沙军中。吐蕃、回纥大军也被郭子仪平定。代宗李豫听到消息后,只能遗憾的说“怀恩不是反贼,只是被左右所误导了”。】

仆固怀恩痛哭流涕:“能得到陛下的谅解,臣这辈子值了!”

……

【代宗李豫登基之初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安史之乱平息的第二年,吐蕃便大举进犯,边将向朝廷告急,但掌握朝政的程元振根本没有将消息上报给皇帝。】

【等到吐蕃、党项人打到关中,李豫才知道吐蕃入侵了,且已经逼近都城长安。李豫下诏诸将勤王,各地节度使不满程元振把持朝政,不肯出兵。】

【于是,长安再次沦陷,成为吐蕃的战利品,李豫连夜逃亡陕州。】

【危机时刻,李豫不得不再次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迎击吐蕃,陷落十五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李世民给他们数着呢:“这是第二次了,长安失守,天子逃亡……”

一国都城被敌军肆虐,这是将朝廷的脸面扔在地上踩啊!

唐初的将领一个个愤怒的嗷嗷叫,叫嚣着要灭了吐蕃,永绝后患!

魏征给他们破了一盆冷水:“吐蕃现在的首领叫松赞干布,这样的枭雄若不能真心折服,必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房玄龄:“吐蕃的地理环境比南越还要恶劣,大军行军困难,难以适应,怕是会被吐蕃人压着打。”

李世民:“大唐的首要目标依旧是突厥,不过派遣一支小队前往吐蕃探探路却是有必要的。”

一些将领瞬间便心领神会了皇帝的用意,只要能摸清当地的环境,吐蕃早晚都会成为大唐的囊中物。

第331章 艰难求存1

【危机时刻力挽狂澜的郭子仪是唐朝中期最著名的将领,也是我们后人所熟悉的郭令公、汾阳王。】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中,入仕从军,积攒功勋官至九原太守。】

武则天:“有此人为例,还有何人敢反对朕设立武举!”

刘彻:“朕的大汉也需要武举。”不能可着卫霍两位大将死命用啊!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起兵勤王,指挥大军收复河北诸郡、收复两京、参与邺城之战等战役,官拜兵部尚书,入阁为相!】

【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第二次收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

评论区

“单骑退回纥!”

“心服蛮夷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

……

“代宗继位后,在程元振的谗言下,郭子仪被剥夺了兵权,负责督造皇陵。等到代宗被迫逃出长安时,举目四望,无人可用。只能命郭子仪为副元帅抵挡吐蕃大军,此时的郭子仪手中只剩下二十个亲兵了。”

“郭子仪在危难时刻,力挽天倾,代宗唯一能给的信任便是丹书铁券,并将他的画像供奉于凌烟阁!”

文彦博:国家再造功居最,绘像凌烟迈等伦。

周敦颐:国家唯赖老汾阳,盖世勋名树远疆。铁券图形传宦谱,儿孙世世宠恩光。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