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55章(1 / 2)

<h1>第355章</h1>

房玄龄若有所思:“陛下,自汉武帝盐铁官营后,直到隋朝,盐池盐井依旧是官府专卖,不许百姓私自开采。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开放盐禁,免于征税,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

杜如晦:“此后的一百多年,天下的食盐是没有税收的。”

天幕也说到了这里——

【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商议收取盐税,但此时盐法并不统一,各地自行其是。】

【安史之乱后,北方大地沦陷,唐王朝的财政陷入困境。颜真卿在河北抵御叛军时,就曾设置榷盐法,收取盐税以供军需。】

【李亨在位期间,任命第五琦为盐铁使,总管全国盐政,改革盐法。第五琦设置的榷盐法为:民间煮盐,只能售卖给官府,由官府统一运输、出售的制度。因为这一制度,朝廷一年增加的收入高达四十万缗!】

评论区

“第五琦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盐法改革家,但留在史书上的名声却很差。”

“开元十四年,第五琦以明经科入仕,身怀富国强兵之术,却无处可施展。”

“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第五琦身负使命踏上高位。他主持盐业改革,创立榷盐法。此举虽然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但却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因为食盐收归国有后,在原有价格上增加了一百文,百姓只能购买溢价的官盐。”

“盐铁官营就是隐形税收,看上去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实际上依旧是对百姓的剥削。”

“可持续发展的盛世应该是藏富于民,而不是竭泽而渔。”

“因盐法改革取得一定成绩,第五琦受封宰相,铸造新的钱币,一个新钱代替十个开元通宝,后来甚至一个新钱能兑换五十个旧币。”

“新币虽然比旧币重一些,但并没有十倍之多,朝廷想要用很少的铜将民间的钱财化为己有,此举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

“生活用品价格暴涨,老百姓无力问津,所有货物都被官兵用大钱抢购一空。”

“此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盗铸蜂起,百姓饥馑,怨声载道,一斗米的价格居然涨到七千钱,百姓原本的开元通宝贬值96%,铸币改革失败,第五琦被贬官。”

“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只要将自己手里的旧币熔铸成新币,便能以一当十,谁还会兑换朝廷的新币。为了活下去,百姓不得不开始盗铸新币。”

“明明可以抢钱,居然还巧立名目给个新钱,他真的,我哭死!o(╥﹏╥)o”

汉武帝想起了自己曾经多次货币改革失败的经历:……

王莽也想起了自己的大泉五十:……

秦始皇、唐太宗等人纷纷下诏,寻找精通理财之人,只要能将天幕所讲的财税改革讲解明白,便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一时间,备受冷落的数家子弟焕发新生,过往束之高阁的数学著作被人掸尽灰尘!

汉武帝却不用着急,因为他有桑弘羊!

“第五琦虽才能出众,但风评却不怎么样,盖因他与贺兰进明是同党,与权宦鱼朝恩关系密切。”

“第五琦被贬之后,接替他进行盐法改革的就是刘晏。”

第332章 艰难求存2

【代宗李豫继位后,天下经济残破,户口流散,农桑失业,财赋收入锐减。再加上为了抵御吐蕃的进犯,兵革岁动,军费剧增,财政更是拮据。】

【于是,李豫重用理财家刘晏,使其掌管全国财赋长达十余年!】

李隆基惊道:“居然是刘晏!”

朕的眼光果然独到,朕看中的人都是难得的人才!

是的,不得不承认,李林甫作为奸臣,为相十九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李隆基:……

【刘晏是唐朝著名的经济改革家,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是古代有名的神童。《三字经》中便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将他作为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

评论区

“刘晏七岁时就是公认的神童,八岁的时候,唐玄宗封禅泰山,刘宴献上自己做的《颂》,得到李隆基的赞赏,被任命为秘书省太子正字!”

“别人的十岁,已经成功上岸了(羡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