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70章</h1>
阎伯屿神情肃穆:“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是一个典故,东汉时名士徐孺,家境贫寒,却品行高尚。当时的豫章太守是陈蕃,他素来不接待宾客,却专为徐孺设了一榻,平时高高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这便是后世“下榻”的典故。
阎伯屿不由得感叹:“天才啊!”
此言与天幕的声音交叠,顿时有了一种时空错位之感……
【当听到王勃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不得不叹服:“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庾信:“这是化用了予的《射马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不得不承认,还是王勃这个后辈的文章更加大气恢弘。
扶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始皇:“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这人历经磨难,将人生看的很明白。”
位列秦朝咸阳宫的张良:“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命运不济,委身仇敌,好惨啊~
刘彻:“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历经文、景、武帝三朝,有才却不得重用,等到武帝想要征辟此人时,他已经九十岁了……
武帝再缺人也不能压榨一个九十岁的老翁啊。
冯唐:“文帝名如其人好文,而我好武,因此得不到重用。景帝人如其名好美,而我貌丑,因此得不到重用。武帝文武皆好,美丑皆喜,却偏生重用年少的;而我却老了,因此也得不到重用。”
武帝:……
至于李广,李广无法封侯,难道不是因为他的功劳不够吗,关朕何事!
刘彻无法共情那些失意文人的自怨自艾,他就从没有失意的时候!
刘恒:“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朕对贾谊是很看中的,只是他的政策并不适合如今的大汉。未免朝中公卿与诸侯王打压,才将他打发去了长沙,没想到贾谊自己看不开,早早就去世了。
刘庄:“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若是他没有记错,梁鸿是他儿子刘炟一朝之人。
梁鸿作诗讽刺皇帝,得罪了汉章帝刘炟,只能逃到齐鲁一带躲避,很快便病死了。
在齐鲁做舂米工为生的梁鸿吟唱着让自己遭灾的诗:“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登上高高的北芒山,回过头把皇都遥望,高大的宫殿多么雄伟啊,可那都是靠着穷尽民力……
字里行间都是对帝王穷奢极欲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李世民:“王勃急于入世,却屡遭坎坷,心中满是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
李靖接着看下去,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虽低沉却不乏壮志!”
身为四十多岁大器晚成的名将,李靖对此感触颇深,即便是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时,他也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武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此后,她的称帝之路可能会遇到更多阻碍,但却无人敢小觑自己的执政能力!
高宗李治:“真是奇才啊!”
武后:“本朝有如此奇才,当为文教盛世!”
王勃:“陛下,娘娘谬赞了,臣如今尚未写下这篇文章。”
李治兴致勃勃道:“子安定要写一篇超越《滕王阁序》的文章,让天下人开开眼。”
王勃:谁懂,当爱好变成工作,亚历山大啊!
【王勃文不加点,顷刻而就,引得满座大惊!】
评论区
“王勃在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佳话。”
“在序文最后,王勃还作了一首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