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79章(1 / 2)

<h1>第379章</h1>

【譬如:他对边塞战事不断很是忧虑,写道:“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他歌颂战士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着长远的考虑,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占据领土,更是为了完善边防战略:“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

李白举杯相敬:“真是风骨凛然,白不如矣!”

杜甫也赞道:“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高适也很高兴,只要有人赏识自己,他的仕途就不会蹉跎那么久了。

……

李白将郁闷的情绪随着酒水一饮而尽,当即兴致勃勃道:“天幕多次提及吾与子美,没想到确实达夫拔了头筹。不如猜一猜,接下来天幕会提及哪位诗人?”

杜甫道:“如今边塞诗尚未形成流派,但流传天下的却有很多,譬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便是太白兄也有许多边塞诗啊。”

高适:“某倒觉得,应是岑参,他的边塞诗最是奇崛伟丽,天马行空。”

【盛唐边塞诗的第二位代表人物,便是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

【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幼年丧父。年少之时用功苦读,学遍经史。】

【开元二十五年,20岁的岑参向天子献书,却没有得到赏识,之后在长安洛阳之间奔走十多年。】

【直到天宝三载,岑参进士及第,三年后,他被授予官职,得到一个兵曹参军的职务。这是最低等的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岑参非常失望。】

【但为生活所迫,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官职,怀着这样矛盾的情绪他写下了《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有个官做,虽然官微职小,但为了这五斗米,也只能无奈接受了。

第354章 边塞诗派

【岑参早期的诗多为写景、送别与感叹怀才不遇之作。】

【他对远谪岭南的好友王昌龄殷殷祝福:“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送王大昌龄赴江宁》”劝慰他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以待之后的转机。】

【也曾对远赴边塞的好友颜真卿倾诉别离之情:“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参以胡笳之声送别友人,诗中的边关虽哀怨却又令人神往,隐含着诗人对边塞的向往!

【此后,岑参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两次从军边塞,担任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幕府僚佐。】

【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夕,大唐的西北边疆战事频繁,岑参在边关生活六年之久,边关的风雪、冷月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

【因多年边塞生活,岑参的边塞诗数量做多,这些边塞诗雄奇瑰丽,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与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

【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写到“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诗人笔下的边关,风沙遮天蔽日,满地碎石大如斗,以环境的自然恶劣凸显将士的英勇无畏,“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将士们拥有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最后,预祝大军胜利归来!】

……

【岑参的另一首代表作更是奇思妙想,瑰丽浪漫。那便是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写于岑参第二次出塞期间,此时的他深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写诗送别即将回京的友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呼号,八月的天气,边关已经开始下雪,突如其来的寒冷并没有阻碍友人的归京之路。在诗人眼中,枝头的雪花如同梨花一般,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迎着纷飞的大雪,友人踏上归途,冻结在空中的鲜艳的旗帜,在白雪的映衬下越发绚丽,如同寒风中林立的将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