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03章(1 / 2)

<h1>第403章</h1>

刘禹锡:永贞革新也是为了压制藩镇,你又为何带头反对呢?

武元衡:……

【此后,刘禹锡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公元836年,六十四岁的刘禹锡回到洛阳养老。与白居易、裴度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留下了许多诗文。】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朝廷为他追赠为户部尚书。】

评论区

“刘禹锡死后,白居易为他写了很多诗凭吊他。”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第377章 新乐府诗

【与古文运动相对应,中唐时期的诗词也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由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故名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强调诗歌必须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他的诗歌理论不仅指导了自己的创作实践,也影响了同时代的诗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白:“子美贤弟,这可是与你一脉相承的诗人!”

杜甫:“太白兄的诗文神采飞扬,非天才不可临摹,白居易等人关注小弟是因为中唐世事所迫。小弟倒是不希望有人喜欢我的诗……”

若是安史之乱后,大唐还能恢复盛世,那该多好!

【白居易是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也是第一个被皇帝称为诗仙的人!】

李白:“他也是诗仙!白对他更感兴趣了!”

【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很是推崇,他继位后想要重用白居易,可惜白居易就在这一年去世了。】

【于是,他写下一首诗,凭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中不仅融入了白居易的名和字,还有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这两首诗歌在白居易生前已经传遍天下,就连垂髫小儿和外族人都耳熟能详。】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现存3000首,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与好友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是当之无愧的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裴迪为好友王维抱不平:“摩诘才是最好的诗人,若不是天幕的介绍,李白、杜甫的文名都不如你!”

王维:“名声是后人所评,与我何干。况且后人喜欢现实主义的诗文,是因为他们也曾经历过如安史之乱那样的乱世,有感而发罢了。”

王维太过淡泊佛系,他虽经历乱世,却站得太高,离普通百姓太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河南新郑的一个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的父祖都曾做过县令,他的父亲还因功升任为徐州别驾,白居易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之下,自幼学习诗文典籍。】

【但就在他出生不久,他的家乡就发生了动乱,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建中三年,为了躲避战乱,十岁的白居易跟着父亲一起搬到宿州定居。次年,又因为建中之乱,白居易举家迁到越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