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62章(1 / 2)

<h1>第462章</h1>

“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第434章 守内虚外

【宋朝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是最接近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朝代,资本主义要想发展必要要有原始积累,宋朝除了海运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境外的财富,自然只能剥削底层百姓的利益供养中上层。】

【宋朝就连土地也是普通商品中的一个,国家不干预土地交易。一旦遇到灾年,百姓抵抗灾难的能力薄弱,只能出售土地以维持生计,那些富人自然会极力压价,百姓就变成了无业流民,只能进入富人的工坊为生,或者成为地主的佃户,随时处于破产的边缘。】

评论区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英国的羊吃人,西方的奴隶贸易……无不是建立在更多人的血泪之上!”

李世民陷入沉思:“看来这个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魏征想直接借鉴成功经验:“不知后世子孙是如何跨过这一步的?”

天幕没有解释这个问题,而是回到宋朝——

【“三冗”问题导致宋廷入不敷出,为了维持朝廷庞大的开支,只有加紧剥削普通百姓。史书记载,仁宗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三倍以上。百姓早已不堪重负,但依旧无法填补宋朝国库巨大的亏空!】

【宋朝统治者也没有忘记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

【以至于活不下去的农民大量逃亡,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甚至京畿开封府所属各县,也有盗寇出没!】

赵匡胤:“京城周围也有流寇!”

禁军都是干什么吃的!

评论区

“宋朝对士绅阶层太过优容,只要得到功名就能免除赋税,自然只能剥削小农阶级。”

“两宋总共320年的国祚,就有四百多次农民起义,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最频繁的朝代!”

“可惜都不成气候,规模不大,没有推翻宋朝。”

赵光义不敢置信:这些后人居然在为那些起义军可惜!

只要了解了北宋末年之后的事,都会站在起义军一边吧……

【当时,已经有一些官员感到危机,富弼就曾说:“自此以往,只忧转炽,若不早为提备,事未可知!”】

【再加上当时迫在眉睫的威胁——西夏、辽国大军压境,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震动了宋廷,多年沉闷的政治空气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欧阳修上书要求改革吏治,尹洙在上书中指出“因循不改,弊坏日甚”。宋仁宗在改革派的推动下,“遂欲更天下弊事”,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总算开始行动了。】

【为了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实行“庆历新政”。】

刘娥不解:“为何是范仲淹?”

他是有些耿直,也很大胆,但他能主持这么大的局面吗?

庆历三年,范仲淹不过四十五岁,朝中资历比他老的官员比比皆是!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所熟悉的语文背诵天团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政绩在北宋所有执政者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范仲淹幼年丧父,跟着母亲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因为家境贫寒,他便在醴泉寺苦读,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这就是他一天的食物。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没有被子,就和衣而睡……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中祥符八年,二十六岁的范仲淹进士及第,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