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29章</h1>
【同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经过多次交战和谈判,方国珍最终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投降了朱元璋。】
评论区
“方国珍算是元末农民军将领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了。”
“他在投降明朝后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享受着朱元璋的优待。最后,于明洪武七年病逝于南京,享年五十五岁。朱元璋还为他亲自设祭,他的神道碑都是宋濂撰写的。”
……
【统一江南后,朱元璋已经具备了改朝换代的实力,但他的头顶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小明王!】
【在消灭张士诚的同时,朱元璋就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廖永忠却在瓜步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就这样一命呜呼!】
评论区
“关于韩林儿的死因,历史上存在很多争议,不过普遍认为廖永忠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指示。”
“就凭廖永忠做下这件事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加官进爵得到朱元璋重用便能看出事实的真相。”
“廖永忠在鄱阳死战,平定两广,西灭明夏,北征蒙古……战功赫赫,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令人唏嘘的是,明朝建立后,廖永忠却因朱元璋的猜忌被赐死于洪武八年……”
朱元璋面色涨红:“此言荒谬,廖永忠分明是因为僭越逾制获罪的!”
明朝开国功臣:……
【以刘福通韩林儿为代表的红巾军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农民军坚持斗争13年,历经“大小数百战”,波及大半个中国,对瓦解和推翻元朝的统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韩林儿死后,朱元璋消除了称帝的障碍,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朱元璋也被称为洪武大帝!】
【此时北方的元军早已在红巾军的攻击下四分五裂,朱元璋占据江淮,也将元朝的粮仓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明军拥有大量火器和骑兵,蒙古骑兵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卫青:“这个火器到底是什么,为何可以消弭骑兵的优势?”
霍去病:“若是大汉有火器,那些匈奴人就不足为患了。”
……
【公元1367年,朱元璋发布《谕中原檄》,号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檄文中有一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流传至今,一百年前孙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便是以此为纲领,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随即,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古往今来,无数割据南方的政权想要北伐都没有成功,孙权被挡着合肥之外,刘裕功业未成身先死,如今的朱元璋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北伐策略——】
【首先攻取山东,继而转攻河南,占据潼关。然后攻取河北及元朝大都(今北京),消灭元朝。主力再由大都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陕甘,完成北方统一!】
孙权有些不解,“这目标定的是不是太大了,而且短时间内转战中原大地,明军有这样的实力吗?”孙权更想说的是:朱元璋就不怕步子太大扯着淡!
刘裕反倒觉得朱元璋的策略太死板,不够大胆,“为何不将第一目标定为大都,长途奔袭,以战养战,一战消灭元朝的统治中心!”
天幕下的观众都在试着分析朱元璋的计划,也有一些人眼前一亮,看出了一些端倪——
周瑜:“先取山东,便可以消灭蒙元的屏障!”
诸葛亮:“进兵河南,可以切断元朝的羽翼!”
李靖:“夺取潼关,相当于占据元朝的门槛!”
李世民:“这时元朝势孤援绝,对于大都便可以不战而取之!”
岳飞:“最后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刘彻:“这个朱元璋还真是文韬武略,难以捉摸啊。”
……
朱元璋的北伐战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相较之下,孙权、刘裕更为灵活多变,却往往缺少稳定性和连贯性!
【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先后平定了山东、河南,并占领潼关,使元大都处于孤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