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45章</h1>
“此时的朱榑可能还没有谋反的行为,只是试探性的伸出了自己的脚,就被朱允炆打断了!”
“朱棣登基后,恢复了他爵位,朱榑却更加骄纵,自认为自己不比朱棣差,召集刺客和江湖方士,私自铸造兵器,封锁青州,欲行不轨。”
“被朱棣发现后,依旧不知悔改,最终还是被废为庶人。”
“宣德三年,福建有一个人冒名小齐王谋反,被抓到北京,朱榑也因此暴死……”
“啊……这……”朱元璋不得不说,朱榑既没有能力,又不知分寸,如果这不是自己的儿子,他都得说一句“活该!”
第515章 靖难之役
评论区
“代王朱桂,朱元璋第十三子,初封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就藩大同。”
众皇子中又一个跪了下来,朱元璋都懒得理他。
“大同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重要,因此,代王朱桂承担着明朝的边防。”
“但朱桂为人骄纵不法,多次受到朝廷的责罚,他擅自役使驿站的车辆和人员,殴打驿使,多次擅自离开封地,到其他地方游玩,甚至私造王府,这些行为都违反了明朝的藩王制度。”
“怪不得会被当做出头鸟。”
“说不定朝廷处理了这些个藩王,还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呢!”
朱元璋将这一笔笔帐都记了下来,可想而知,接下来明朝的皇子要过一些苦日子了。
不过,若是真能扭转他们的性子,将会有无数百姓幸免于难!
【建文元年四月,湘王朱柏被人诬告意图谋反、伪造宝钞及擅虐杀人等罪名。面对朝廷的逼迫和诬告,朱柏感到无比愤慨。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选择以死明志,自焚而死!】
【他亲手放火焚毁了湘王府,穿戴好亲王的衣冠,手执弓箭骑着白马跃入火中自尽,王妃妾室以及王府一众人皆跟着朱柏而死……】
朱元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喃喃道:“自焚而死!”
朱标和朱棣也很喜欢这个小弟弟,对此同样不敢相信。
朱标将朱柏揽在怀里,安抚着他受伤的小心灵。
朱棣:“十二弟只是喜欢舞文弄墨罢了,到底是何人污蔑十二弟?”
评论区
“朱允炆是生怕他爷爷在地下寂寞啊,不到一年时间,就把他亲儿子送下去陪他了。”
朱元璋:“噗……”
“湘王朱柏算是朱元璋的儿子中评价比较正面的一个了,他文治武功都很出色,善于书画诗词,得到当时的才子解缙的高度评价。自身臂力过人,善使弓矢刀槊,有豪侠之气。”
“朱柏就藩后,一心在荆州招纳文士整理古代典籍。也曾数次率军出征,成功平定叛乱,可见其军事能力也不错。”
“这样的文治武功,还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的皇子总免不了遭到他人的嫉妒。”
“朱元璋去世后,朱柏的内心本就极度悲痛和绝望,他本想亲自到南京为父亲奔丧,但却被侄子朱允炆以遗诏为由阻止,虽然这个遗诏确实是真的,但朱允炆却没有考虑到父子亲情,让朱柏齿寒的同时,也加剧了他自杀的决心。”
“朱柏死后,建文帝还给他上了一个‘戾’的恶谥,直到永乐朝才恢复名誉。”
朱元璋骂骂咧咧道:“好啊,真是咱得好孙子,不仅杀人还诛心,就算咱真的下了这样的命令,你就不会施恩安抚啊!”
朱元璋固然看中太子,一心维护嫡长子继承制,但现在的朱允炆还是个奶娃娃,爷孙两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自然比不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朱柏之死一举撕下了建文帝君臣虚伪的假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明的政治走向,促成了皇权的改弦更张,是大明朝往后二百多年江山的新开端。】
【此时,所有藩王都明白了,建文君臣是在跟他们玩真的,有人开始惶惶不可终日,也有人开始暗中筹谋,积攒资本。然而,建文君臣的动作还没有结束,黄子澄提及的五王还有一个没有处理呢。】
【两个月后,岷王朱楩因罪,被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对于洪武朝来说,朱楩两年后才会出生,他们倒是能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事情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