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58章</h1>
【明军于二月誓师出发,取道居庸关、怀来、宣府,经兴和前往胪朐河。】
朱元璋:“拿蒙古舆图来!”
徐达等人立刻在舆图上作业,将朱棣出关路线画了下来。
【本雅失里听说明军出塞后非常恐慌,想要与太师阿鲁台一同向西转移,但阿鲁台不答应,鞑靼内部一分为二。本雅失里率众往西走,阿鲁台则向东而去,远避明军。】
【朱棣得知本雅失里西逃后,亲自率领精兵追击本雅失里。】
【在斡难河一带,明军追上了本雅失里并发生激战。朱棣指挥若定,明军奋勇杀敌,最终大败本雅失里军。本雅失里丢弃辎重,仅率7骑渡河向北逃遁。】
【击败本雅失里后,朱棣立即挥师东进攻击阿鲁台。在内蒙古呼伦湖附近找到了阿鲁台的军队,明军结阵攻击,阿鲁台且战且退。他还命人向朱棣诈降,被朱棣识破。】
【朱棣以安远伯柳升率领的神机营为先锋,自己率领精锐骑兵迎战,大败鞑靼部众。这是神机营在与骑兵对敌中第一次大放光彩,却不会是最后一次。】
秦皇汉武眼前一亮:“详细说说!”秦汉最大的敌人都是北方的匈奴骑兵,这种专门克制骑兵的兵种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成吉思汗双眸微眯:“我也想听……”他也想知道被誉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骑兵为何会走向末路……
评论区
“在短兵相接、挥砍厮杀的年代,神机营的远程攻击,可以凭借火力覆盖,压制蒙古骑兵。”
霍去病:“臣听过丹炉爆炸的声音,便是这种声音都能将马匹吓坏。”
“大将沐英创立了一种三段击战法,将手持火铳的士兵分为三行,第一行射击完毕后,第二行的士兵上前射击,射击完毕之后第三行上前射击,如此周而复始。”
“此时的火器还不能连续击发,放完一枪后就必须重新装填子弹。这种战法大大提高了射击效率,缩短了装填间隔,实现了火力的持续性输出。”
“除了三段击战法外,神机营还采用了束伍法作战。这种战法将神机营分为火铳队、弓箭队与马队三种基层单位。”
“在与敌人交战时,神机营会先以火铳队进行火力覆盖,然后以弓箭队进行射击,最后由马队进行追击和近战。这是最早的多兵种协同作战,提高了明军的整体战斗力。”
卫青:“热兵器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如今的作战之法,对于战争将是一种翻天覆地的改革!”
【在此战之后,阿鲁台仅带着亲眷北逃,明军乘胜追杀百余里,击毙鞑靼诸王以下百余人。】
【朱棣的第一次北伐就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成功重创了鞑靼部的势力,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再对明朝构成威胁。此战之后,鞑靼被迫臣服于明朝。】
朱元璋:“好!做的好!”
朱标:“最强大的鞑靼部已经臣服,剩下的瓦剌和兀良哈也不远了!”
【鞑靼部遭到明朝的强势镇压,瓦剌部趁机崛起,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瓦剌首领马哈木袭杀本雅失里,立本部落首领答里巴为蒙古大汗。鞑靼太师阿鲁台则向明朝投降,并请求明朝攻打瓦剌。】
【马哈木借着进攻阿鲁台的名义逼近漠南,明目张胆的向明朝示威,朱棣自然不会容忍敌人的挑衅,他当即决定亲征瓦剌!】
李世民砸吧砸吧嘴:“朕可真羡慕他,都是皇帝,怎么他就能御驾亲征!”
魏征:“明太宗的太子早在靖难之役时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明帝自然可以将朝政都交给自己的太子。”
长孙无忌:“陛下只想着御驾亲征,就没有想过刀枪无眼吗!”
程咬金:“陛下,臣等也想领兵打仗呢,周边小国都不够咱们分的,陛下就不要跟咱们抢了吧。”
李世民:……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伐,他率领马步兵约五十万,带着皇太孙朱瞻基从北京出发,向着瓦剌而去。】
【在忽兰忽失温,明军与瓦剌展开了决战。瓦剌三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率领三万瓦剌军屯驻在山上拒守,朱棣先派出骑兵挑战,引诱瓦剌军队下山,随后三面出击。】
【明将柳升率神机营,发射炮、铳,击毙瓦剌军数百人。瓦剌军阵大乱,朱棣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攻击,瓦剌军大败,数千人被杀,其余兵马也四处逃散。】
【激战中双方互有伤亡,明将郑亨、马聚中流矢负伤,满都战死,瓦剌军中王子十余人,士卒数千人被杀,马哈木率部退走。瓦剌部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
【自阿鲁台向明朝纳贡称臣之后,经过数年休养生息,鞑靼部势力逐渐恢复。鞑靼部趁着瓦剌被明军打败之际打败了瓦剌,又逐渐控制了兀良哈部,势力扩张到整个蒙古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