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65章(1 / 2)

<h1>第565章</h1>

【幸而,他在位时间很短,性格缺陷还没有完全暴露。】

朱高炽“咚”的一声跪了下来,朱瞻基觉得老爹的膝盖怕是快要碎了。他看着皇爷爷低沉的目光,心里更加担心……

徐皇后看着大胖儿子,失望的摇了摇头,朱高炽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宁愿被父亲叱骂,也不想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

徐皇后:“皇位不是用来享受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整个天下都在看着你,你怎么敢荒废朝政!”

朱高炽:“娘,是我错了……”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朱高炽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当日便“无疾骤崩”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评论区

“有人说他是死于纵欲过度,因为就在他死前几天,翰林李时勉上奏劝谏他不要纵欲,被他严惩,李时勉险些丧命。”

“更大的可能还是心血管疾病,过度肥胖对心血管的负担太大了。”

……

朱棣直接踹了大胖儿子一脚,“你不会当真是因为纵欲过度才暴毙的吧!”

朱高炽将头埋得很低,因为他不敢断言这是污蔑……

【朱高炽死后,太子朱瞻基继位,改年号宣德,史称明宣宗。】

朱棣对三个儿子十分失望,也只有这个好圣孙能够带给他一些安慰了。

朱棣:“汉宣帝刘询是中兴之主,唐宣宗李萙也被称为小太宗,‘宣’倒是个好字,朕要好好看看咱们的好圣孙都做了些什么。”

朱瞻基心里忐忑不已,瞪大眼睛看着天幕。

【自永乐九年,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后,就常年跟着朱棣巡幸北征,朱棣对他的教育十分看重,亲自选择翰林学士为其授课。】

【在良好的教育下,朱瞻基文武双全,聪明伶俐,时常在祖父面前维护父亲的地位,揭破两个叔叔的阴谋,也被汉王等人当做眼中钉。】

【朱高炽去世的时候,朱瞻基正代表他前往南京祭拜明孝陵,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回北京。汉王朱高煦也早已准备好了在半路截杀太子。】

【幸而,留在北京城的夏元吉等人秘不发丧,等到朱瞻基秘密抵达距离北京不远的良乡,才对外公布了朱高炽的死讯。】

【这一举措直接挫败了朱高煦半路截杀的计划,却让朱高煦更加嫉恨。】

【朱高煦在封地内招募士兵、训练军队,并暗中结交地方官员作为内应。他还多次派人到京师打探消息,试图挑拨离间皇家父子的关系。】

【朱瞻基登基后,厚赐了两个亲叔叔,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要求,朱瞻基都一一答应。朱瞻基对叔叔可谓仁至义尽,朱高煦却认为他这是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认为时机已到,举起“靖难”的大旗,起兵谋反!】

朱棣给二儿子也狠狠地来了一脚,好的不灵坏的灵,大明还真有“靖难继承法”了!

朱棣:“你不会是觉得若是没有你,当年的靖难就无法成功吧。”

看到二儿子桀骜不驯的眼神,朱棣这才确信:“原来你还真是这么想的啊!”

朱棣对这个儿子的智商已经不抱希望了,看看他找的借口吧:朱瞻基父子并没有削藩,他有什么理由以“靖难”为旗!

【历史是一个轮回,只不过明朝的轮回来的也太快了一些。】

【朱高煦设立五军,任命属官,并亲自率领中军,派遣使者到山东各地起兵响应,夺取了所在郡县的畜马辎重以作后援。】

【他还想要联合在京城的英国公张辅里应外合,张辅却直接将此事上报了皇帝,可以说朱高煦起兵之初就透露着一股仓促之感。】

张辅:陛下对你仁至义尽,你却还想要谋反,在大义上就失了分。平日也不见你有何礼贤下士之处,临到头才开始烧冷灶,本官才不想陪你玩。

【朱瞻基多次跟着皇爷爷亲征漠北,对兵事不并不陌生,面对起兵谋反的叔叔,他选择御驾亲征,以此树立自己的威望!】

【朱高煦虽然也声称“靖难”,但他远远比不上他的父亲,他从没有独立领兵作战的经验,又因多行不法失尽民心,只靠着武力想要打败拥有正统名分的侄子,这是地狱难度的。】

朱瞻基:你不是皇爷爷,朕也不是建文帝!

【朱瞻基先抢占大义名分,在朱高煦起兵叛乱的次日,朱瞻基就向全国宣布了朱高煦的罪状。随后率领朝廷大军南下直抵乐安城,将乐安城团团包围。】

【朱瞻基的亲征超出了朱高煦的意料,他本想着侄子刚刚登基,没有威望,若是派遣大将前来平叛,他就以利诱之,让其倒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