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605章(1 / 2)

<h1>第605章</h1>

【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蒙古人哱拜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人发动叛乱。】

【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之命,率领大军进剿叛军,但叛军实力强大,初期的平叛行动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明政府调麻贵驰援宁夏,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统率辽东、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军队以及浙兵、苗兵进行围剿。】

【七月,麻贵等大将捣毁了蒙古叛军的大营,一路追到贺兰山,将其尽数驱逐出塞。紧跟其后的各路援军在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决水灌城!】

【李如松采用反间计,使哱拜集团内部发生火并,随后攻破大城,围困哱拜家。哱拜自缢身亡,哱承恩等人被擒获,至此,哱拜之乱得以平息。】

【史称“宁夏之役”!】

评论区

“李如松是明朝中后期的杰出将领,他的父亲是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自少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李成梁的高祖李英原本是朝鲜人,后来归顺了明朝,被授予铁岭卫指挥佥事的职位。”

“李成梁年少的时候便英毅骁健,有大将之材。但李家家道中落,到了李成梁这一辈,几乎一贫如洗。他也因为家贫不能承袭祖辈的官职,直到40岁依旧是一个平头武生。”

“嘉靖四十五年,李成梁在巡按御史李辅的资助下,得以袭铁岭卫指挥佥事,开始其军事生涯。”

“隆庆元年,土蛮入侵永平,李成梁赴援有功,升为副总兵,负责协守辽阳。此后,他多次击退蒙古和女真的侵扰,为大明镇守东北边疆,战功卓著。”

“万历元年,李成梁率军击败被朝廷视为辽东大患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兵马,世荫都指挥同知。”

“万历二年,李成梁率军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就在此役中,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被俘,后来被李成梁收留,做了李家的仆役。”

“这可是清朝开国之祖,居然还做过李成梁的俘虏。”

“努尔哈赤居然是万历年间的人,那女真部落不就是在这段时间崛起的?”

“说明朝实亡于万历还真没错……”

朱元璋:“一念之差,若是此时便杀了这个努尔哈赤,将来岂不是便不会有清朝了!”

朱标:“大明衰弱后,总会有其他势力崛起取代大明的地位,没有努尔哈赤也会有其他人。”

朱元璋:“最起码得是个中原汉人,不能让鞑子入关!”

朱标对此甚为赞同:“是啊,鞑子以少数民族统治泱泱华夏,一心只顾着提防汉人夺权,闭关锁国,目光短浅,沉浸在入主中原,统治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李成梁镇守辽东,经历了数十次战役,多次击败蒙古和女真的军队,战功累累,被誉为“二百年来未有也”!”

“但李成梁的品行有很大的缺陷,早在万历十九年,他就因虚报战功和奢侈无度被弹劾罢职。”

“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再次受命镇守辽东,但此时的辽东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州女真部在努尔哈赤领导下日益强大。”

“李成梁只能改变策略,转攻为守,放弃宽甸一带,将当地居民迁入内地。但在迁民过程中,居民恋家,不愿背井离乡,李成梁就以大军驱迫,导致死者无数。这一举动再次引发言官的指责和弹劾。”

“李成梁晚年因奢侈无度和虚报战功而备受争议,就连他的子弟和奴仆也腰缠万贯,奢侈无度。他还结纳朝中权贵,用搜刮来的钱贿赂朝廷的各级官员,为自己歌功颂德、抵挡政治攻击。”

“尽管如此,李成梁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贡献仍然被后人所铭记,他与戚继光合称为“南戚北李”,是明朝后期军事将领的杰出代表之一!”

……

【万历二大征便是被称为“朝鲜之役”的中朝联军抗击日寇!】

【日本的战国时代后期,逐渐崛起了一个以织田信长为代表的势力,织田信长以统一日本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削弱地方大名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然而就在公元1582年,日本统一前夕,织田信长在京都的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包围自杀身亡。】

【作为织田信长家臣属下的丰臣秀吉立刻采取行动,击败了明智光秀,继承了织田信长的权势地位,逐渐走向权力的巅峰!】

【1590年,丰臣秀吉攻陷了最后一个敌对势力——北条氏,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