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必说仔细想来,恐怕工也不太好做,黄太太在船上搜刮她脑海中的回忆,很难想象女娘做工的情况,当然她也知道许多百姓家的媳妇女儿都是做事的,譬如说帮自家铺子的忙,做洗衣工、绣娘,到别家去伺候人帮办家务,又或是做厨子等等,但仔细想想,这些工作的画面中从未有过未受监护的女娘直接和外男对话的情况:帮自家铺子的忙,意思是在铺子里做杂活,看着货,换男人家去吃饭。则期间若是来了客人,一般都请左邻右舍中的伙计出面交接,往往还要出动两个人,即自己告诉邻舍家的女眷一些价格上的事,女眷再告诉自家男丁,伙计出面和客人交往。
还有些时候,若女客来了,两人才能直接沟通。除此以外,洗衣工、绣娘、家务、厨活,全都是和管事婆子沟通,极少数与管家的交集也很有限,黄太太自己掌家,她是知道的,偶然招来的短工倘是女娘,被管家扣了工钱便是不敢争辩的,若是婆子去开工钱,倒还敢说上几句。真正能和外男随意交流的女娘,在此时人的眼中看来身上一定是带了几分桃色——倘若没有了发生性.交易的准备,她们是不可能这么大胆的。
总之,黄太太一开始觉得周小娘子不是自立的性子,但一旦设身处地的为她考虑,便感觉到了周小娘子的为难。吴老八一定对她说过一些买活军的女娘可以从事的职业,就如同黄大人说的一样,买活军的女娘连做吏目的都有,当兵的也有,百业俱可为。那也就意味着,有许多职业恐怕必须和男性发生交集。
如今仔细想来,在黄太太的认识里,成年女子和男性应酬、周旋、谈判、交接,这是不可想象的,哪怕他们共处于狭小的空间,如此刻的福船上,黄太太也绝不会和外男见面搭话,而寡妇的声名不好就在于此点——倘若是供养不起的人家,寡妇要一直舍了脸去外头做事,必须和男人们打交道,哪怕她行得正坐得直,但一言一行仿佛都会惹来不佳的联想,也给一些和她不得不发生交集的旁人,他们的声名带来了困扰。
如果周小娘子被工作中的‘男同事’瞧上了呢?甚或是言语撩拨呢?闲言碎语能杀人,她一个弱女子,无武艺在身,只有牵累,又是外来户,这还是买活军治下没有花楼暗娼,否则这样的外来户就像是浪头的碎花,水一冲一荡,就完全消散在人海里了,几乎是没有活路可走,早晚要陷入那些拉皮条的帮闲所设的圈套中去。
黄太太越想越觉得自己从前所见还是浅薄了,她倒并不自怨自艾,而是颇有几分兴奋,因这证明她毕竟是见识到了一些在家幽居时不知道的新东西了。因有了这桩事,也不觉得船上多么苦闷难熬,成日里翻看教材,她现在最突出的念头是,一,倘若买活军能为周小娘子这样的女娘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哪怕是让她们知道在买活军治下做工可以免受男人的滋扰,而且有一些帮助能渡过最开始最困难的时期,当会有更多女娘来这里,达到他们吸引女性的目的。二来便是买活军应该印发一些关于他们治下的规矩、讲究、忌讳,介绍他们民众的普遍生活,往外散播,也会起到很强的作用,减少想迁移来的民众的顾虑。
关于太太们都必须要出去做事的规矩,她也试探了隔壁王家的女眷——隔壁的人口更多,住处更狭小,因此男人们白日都避到板上,这样女眷们把这块走廊遮住,自己戴上帷帽,还能出来散散心。而两边女眷自然免不得互相来往谈天,在到达云县之前便先结交起来。
到底是书香世家,处处胜过周小娘子这样的人家,王家动念要来买活军这里也非止一日了,他们家安排得有条有理,除了太夫人之外,其余几房女眷均已自学了拼音、算学,自言可以通过扫盲班的考试,而孩子们凡是五岁上的,也都读了不少拼音在肚子里,这都是有远见的,到了当地,很快就能落下脚来,甚至是受到重用。
这些王家女眷还借给黄太太买活军的扫盲班考卷,黄太太如获至宝,自己做了几次,得分也还不错,想来她工作的起点也会较高,心里也因此颇为得意。又听这些女眷们谈起工作的事,她们并不抵触——因早知道,也早接受了,也并不太担心自己的岗位。由于家学渊源的关系,王家女眷的算学都很不错,她们预备去衙门做账房,“三太太写信来都说得清楚,账房么,大家坐在一间大屋子里,彼此也很少交言,我们同来同去,并不碍着什么。按三太太说,久了也便都惯了,大家都很忙,也没心思想太多,没什么人说三道四。”
黄太太依然无法想象这样的画面,因为她实在没有相应的经历。倒有些随意的举动就被人说三道四,惹来轩然大波,甚至坏了女儿家性命的见闻装在心里。除了这些以外,她也不免和黄大人商议自己的工作,衙门账房大概是不能的了,难道要去做扫盲班老师吗?那可就是真的抛头露面了——她一向以能干自诩,之前还笑话周小娘子,此时忽而也担心起来,害怕若黄大人回武林去办事,自己在做扫盲班的先生时被学生骚扰,不知该如何应对。人倒是能随意打杀,但后续势必引来极大的麻烦。
十天左右的航程,转眼便过,因为屋舍狭小,周小娘子也要照顾孩子的缘故,无法事先给她扫盲。黄太太心里始终装着这件事,这一日起来,见远方影影绰绰已现出了码头的影子,心下也是一震,忙推开窗子,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个小黑点,心潮起伏,她说来也算是有阅历的女眷,去了京城、武林,哪个不是天下名城?但眼下这个小小的码头,竟令黄太太也有了一种别样的兴奋和忐忑。
且先看看买活军的女娘们都是怎么做活的!
她这样想着,也就更盼着能早日见到买活军的女娘们,看一看她们是怎样和男性相处的,但又觉得事情不太会这样顺利——接船应当是仅限于男人的活……吧?
船行不快,而且福船不好靠岸,这艘船徐徐行驶了半日,在近海抛锚停了下来,此时已能见到港口隐约的景象——当真是繁忙已极!那黄大人叫做是龙门吊的东西,来回不断地从运船上吊货,这是所有码头未曾见到的景象,众人都拥在甲板上看得入神。而买活军的兵士已经走了出来,厉声维护秩序,严禁胡乱拥挤,免得掉下海去,并且当即拿下了几个兴致勃勃不听命令的小年轻。
云县的码头前,此时还有十余艘海船停泊,各自旗号都是不同,明显都是远洋船,单说这一处,繁盛便远过于查家私港,查家的鸟船往岸边驶去,那边也有运船过来接人,黄太太心里极其好奇这是从哪儿买来的船,又好奇这都运了什么货。又过了半个时辰,运船到了,大家便又忙着收拾行李逐一登船。
黄家、王家行李多,挪动得便慢,第二趟方才上的运船,眼看浮桥码头在望时,黄太太忽然兴奋起来,低声问丈夫,“桥上站着的那个……也是女娘么!”
她其实自己也得到了答案,当下便欣羡而又好奇地,隔着帷帽目不转睛地望向了码头上的身影——当真是好威风飒爽的一个巾帼!
这模样果真是从前未曾见过!
第90章 黄太太剪发
这个买活军的女娘无疑是吸引了许多新来人客的眼神, 从福船那里头尾相衔,一起驶来的几艘船上,乘客们都微张着嘴痴痴地看着她。也不知道是看着她的那一点, 是她鲜亮的衣着呢, 还是她奇特的发型,又或者是她的仪态——又或者更进一步的,是她和身边的男人说话的模样?
买活军这里的人和外头不同,这一点在来路时已被许多人提起了,但此刻还是第一次在真人身上被验证。这个女娘的所有地方几乎都和外头大不相同。她的衣着是极显眼的——鼓鼓囊囊的棉袄外头穿的是一件橙红色的罩衫, 在灰暗的天色之下, 就像是把周围的光全吸引到身上那样明显, 这是外间绝没有的料子,款式也是前所未见,虽然是女娘,但却没有穿裙子, 而是穿了一套的衫裤。
她的姿态也是未见过的,这件罩衫上有两个兜子, 此时这女娘便把双手揣在了兜里,随便地站着, 哪怕是乡下的农妇也不会这样站——一条腿支着,一条腿撇出去, 随意地伸展着, 甚而时不时还因为久站的缘故,往下压一压腿, 松散一下。这种站姿只有青皮流氓偶尔会这么做, 只要是有一点教养的人家, 多数都是垂手立, 而更常见的站姿:农户家不分男女,多数都是佝偻着,驼着背,望着脚下的地面,这才是本分人家的站姿。
像是黄太太家里的门丁家将,在公务场合则多是挺立着,双手、双眼都自然下垂,绝不会贸然迎视对方,这样的站姿在此时实在是相当少见,更不要说这样站的人还是个女娘了。而她竟也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站着,偶尔伸出手拨拉一下自己的发辫——
她的发式也是很特别的。传闻中买活军的妇女也都剪短发,在黄太太的想象中,所谓的短发,便是贴近头皮的青头,或者和此时的孩童一样,剃着光头,只留下头顶心的一条小辫子——北方的建奴不分老少都留这种头,实在是很可笑的。而且因为建奴不断骚扰边境的缘故,成年人留童头相当令人反感,但买活军这里的男丁多是青头,而女娘的短发看来也和想的不同,这个女娘的头发放下来大约到肩头,或许是因为要来海边的缘故,她把头发高高地扎了起来,在脑后和兔尾巴似的,随着转头甩动。瞧着有一种怪异的活泼——在老成人眼里当然是轻浮的,但黄太太瞧着却觉得很精神,这短发练武倒是方便。
浮桥上大约站了六七个兵丁,她是唯一的女娘,其余的买活军也不老实,或许是天冷的关系,他们有些来回走动,有些舞动着手脚,彼此间随意地谈笑着,随着船逐渐靠近码头,他们脸上的表情也看得清楚了。是一种奇特又丰富的面孔——他们脸上的表情是很丰富的,绝不像是一般的兵丁和百姓那样木讷,但却又并没有那些豪奴们常见的谄媚或轻狂,黄太太很难描述,因为她没有见过这种面孔。这是一张和她来的所有地方都截然不同的脸,完全不在礼教框定的范围里,显得无法无天,却又并不狂妄,显得很、很……
“他们瞧着是真自由。”
黄大人似是明了她心中所想,忽而探头过来,在她耳边说道。黄太太心中一动:不错,不错,便是这个词,自由,他们瞧着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而这是她在京城所有人,哪怕是权贵身上都难得见到的一种情绪。
自由……自由,确实,买活军这里是很自由的,连女娘都在自由地和兵丁们谈天,这些兵丁们也穿着一样材质的罩衣,只是颜色不同,发灰发绿,花色相当低沉,想来也会更耐脏一些。他们不知在说些什么,时而哄笑起来,那女娘也时不时扭头搭腔,兵丁们对她也并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就好像……就好像在买活军这里,年轻,没有亲缘关系的男女彼此闲谈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一样。
在来到买活军这里,考量着,想象着出去做工以前,黄太太也从未想过这样的事情是可能的。她虽然来自武将家庭,但八岁以后也不太会见到外头的男丁,而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在他长到十岁以后,彼此交谈也要站得远一些,更不会有丝毫的肢体接触。若是堂表兄弟,那更不必说了,八岁以后一般是见不到的,就是见到了也最多微笑示意,难有言语交接,那些艳情话本里所写的亲戚间勾搭的故事,对黄太太这个阶层来说是极其遥远的,“那都是书生意淫的百姓间事!”
的确,百姓和官宦之间,所隔的何止天堑,所以官宦人家爱买幼童幼女,收在手里慢慢地教养规矩,也很忌讳自家的丫头婆子回家探望过夜,在他们想来,民间的一切都是肮脏的,并不止是物理上的脏,也有男女大防不谨带来的不快。在自家教得规规矩矩的丫头,回到陋巷之中,是非得要家丁跟去保护的,说不准就遇到什么青皮流氓,臊皮了去,这在民间很常见,但于豪门而言,却会坏了他们的规矩。
黄太太因为自己大概也要出去做事的关系,对这件事是想得很仔细的。在买活军以外的地方,成年男女从不存在交往,只分为几种情况:守礼本分的男儿,会对所有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女眷视若无睹,便是女方主动和他说话,他也和没听到一样,主动拔脚走开。
除此以外,那就都是不守礼的男人了,这些不守礼的男人倒是可以搭话的,或许胆子小一些,也不搭话,他们的共性便是会用一种异样而粘腻恶心的眼神,来扫视着经过他们身边的女性,这种眼神中透露着一种饥渴和侵犯的态度,甚至光是承受这种眼神都仿佛是对女娘品性的一种评判——如果你是个正经的女娘,怎么会被人这样看呢,定是因为你不正经了,所以我们才会这样的看你。
正因为如此,年轻寡妇的生计是尤其艰难的,若是四五十岁守了寡,那也罢了,若是个年轻的寡妇,家里又没有别的男丁,那么她必定有些事是需要男人来做的,就譬如说打水,打满一缸水至少要来回挑三次,这也不是家家都有井,那么从公井到家,有些时候要走一里路。来回走这么三趟,也就是壮小伙子才不当回事,对女人来说,许多人是无法完成的。
挑水、洗缸、劈柴,一般都是男人才能做的力气活,村子里也没有卖这些的,家里没有男人,便只能请人帮手,除非请的是娘家亲眷,否则注定便是口舌是非,人们不但会用异样的眼神来看待寡妇,也会用异样的眼神来看待帮助她的男丁,因为他们在求助的过程中不得不发生接触,而这仿佛就是两人已有了不当关系的证据。
周小娘子急于再嫁,便是存在着这样的考虑,而黄太太也不能说她没有道理。只是此刻,她好像的确见识到了买活军的不同,在买活军这里,男女的对话是很自然的,不但自然在女娘自己的态度,也自然在男丁的眼神里,这些男人并不会用那种下流的眼神去打望女娘。他们和买活军那女娘说话的态度并没有任何特别。
这或许是因为买活军那女娘生得普通的缘故,她的肤色是颇黑的,并不白嫩,因为穿着棉袄的关系,身形肿胀胖大,并不婀娜,举手投足也很豪气,并没有女娘常见的风流婉约,黄太太很留神地看着周小娘子,因为周小娘子算是他们这艘福船的‘船花’,她乘坐的运船还在黄大人他们前面,不过周小娘子上岸时,虽然也惹来额外的打量,但这些买活军也没有流.露出那种令人厌恶的眼神来,黄太太大约能读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哦,满漂亮的。”
然后也便是如此了,并没有别的,没有那种难以言说的下流的饥饿,他们又专注于做起了自己的事情,和吴老八交谈着,登记,指路,分出一些人来带路,将上岸的人群分成几队……
黄、王两家人由于身份特别,被格外的礼遇,因此可以互相等待,船上其余的乘客,早在上船时就反复接受了相关的训练,此时自然地按性别分为两队,往岸上去了,就连水手也在陆续下船,黄太太遥望远处的关口,倒是明白了为何查家的水手也多是青头,想必他们是陆续都到城里来逛,而不得不被剃了光头。
云县的关口防备如此严密,是出乎黄太太意料之外的,她是坐过船的人,津卫港、武林港、海宁港都比不上这云县港防护这般严密。不但要看身份,而且要看体温,男女分队,各有吏目进行测量,关口两侧还以图画、拼音、文字标注了流程。这招贴不知是用了什么技术,印得活灵活现,而且很大,虽然是黑白,但瞧着不像是版画,真不知是如何印出来的,和她看的小说一般,似乎也并非此世之物。
图画简明扼要,倒是众人都看得明白,一个人头上、身上有小虫飞舞,另一人对他交叉双臂,做了拒绝的样子,意思便是买活军不要有虱子、跳蚤的人,第二张则是一人站立,身上有许多毛发都被圈了起来,头发、胡须、胸毛、□□等等,上头都有虫子乱爬的意思,意思是若有了虱子,这些毛发便都要被剃除。
而下一张则是此人变作了光头,便被放了进去。第四张画的则是几个人,或是面色绯红,或是伏地呕吐,种种病态,则被引入了另一条道路,文字写的简单,‘急病者痊愈后才能入关’。
那另一条路是在关外一处孤零零的房子,做灰黑色,便是黄大人所说的水泥,黄太太忖道,“是怕过了病气么?管得倒真正严格。”
因这些都是在船上说过的事情,众人都很配合,各自进了澡堂。黄、王两家人分出管家去和买活军交割行李——所有带进来的行李都要在当事人见证下进行大略翻检,还要喷洒一些除虫的药水,这是害怕家具里也有跳蚤臭虫寄宿。不过大部分来买活军这里的人行李都不多,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是以索性自行放弃了见证搜检的权利,全都交给买活军来处理。
黄大人的头发上次是被全剃了,一年来没有长得很长,平时外出多是佩戴义髻。这次从武林到云县,虽然车马劳顿,但因为走得从容,带了除虫的药香,也有开水浇烫床板的余地,一行人侥幸都并未染上虫子,黄太太顺利通过了检查,被打发去洗澡,她不由也松了口气——剪短发,她是并不太排斥的,还有些跃跃欲试,但剃光头那还是不剃的为好,更不说还要剃别处的体毛了。
哪怕丈夫已预先多次描述,但从下船开始,所见俱都是闻所未闻,她也只是能勉强装得处变不惊,指挥兼安抚着三个女佣人——女澡堂也是第一次见识,那样多的女子在其中坦身露体,着实是令人羞怯不安,但很快黄太太便被淋浴征服了,她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并多花了五文钱,多买了四桶水和两片香皂,将头发和全身都好好地搓洗了一下,在喷头下打从心底叹了口气,只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这样干净过。
这话不无夸张,但却也不假,北方冬日太冷,一般多以擦澡为主,夏日才动用脚桶——这脚桶大约是比膝盖略高一点,木底铜面,若是富贵人家,也有以薄银做面的,也是陪嫁必备之物,可以容得一人跪坐在里头洗浴。到了冬日,那便是大盆装水,打湿了棉巾擦身,便是这个也不能时常做到,因为天气实在冷,家里若没有暖阁,擦一次身也是很可能着凉的。
黄大人这些男儿,还能去澡堂子,妇女洗澡便只有这般了,这种淋浴的样式,是外间所匮乏的,尤其是黄家人一路颠簸,在河船上还能时不时擦身,到了海船上之后,因乘客多用水紧张,十余日都没有抹身,南边天气又潮湿,身上早瘙痒了起来,这澡堂里暖和得几乎燥热,此时以硫磺皂搓洗,只觉得再舒适不过。
唯独一点不好,便是头发,黄太太现在理解为何买活军的女娘都是短发了,长发搓洗费事不说,实在是难干,洗完澡了也只能在休息区逡巡,在她之后,那些先剃光了毛发才进来洗澡的妇女,一个个都光溜溜的,倒是很快洗好了出来,身上几乎都是红的——搓泥留下了一条一条的红杠,彼此交谈着穿上买活军发给她们的麻衫、棉袄、棉袜、草鞋,陆续往外去了。
便连那几个诸暨王家的女眷,也失去了在船上的矜持,面色有些微红地和黄太太打了招呼,先行离去。倒不是因为刚才在澡堂子里大家赤诚相见了,而是因为她们也被剃了头,便说明也有染虫的,而黄太太并没有,有些伤了脸面。反倒是身上几乎都瘦干了的王老夫人显得很从容,她年岁长了,见惯了大风大浪,并不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