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买活 > 买活 第9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买活 第97节(1 / 2)

<h1>买活 第97节</h1>

真想出去看看啊……可惜,还没见到谢六姐,也不好轻举妄动。

今年不过才十三岁的信王,默默地这样期望着,虽然他绝对是吃过见过,在京城也跟在兄长身边,时常去别宫玩耍,买活军的奢物,如自行车、手表、沐浴露、手镜等等,都曾把玩过多次,水泥房更不必说,在京城就已住过几晚,但这和买活军治下的街景,又如何能一样呢?因为他们走的是内河航运,在衢县上岸,一路从衢县来到云县,路途上信王便已见过了买活军治下的街景——如此的热闹,和京城时所见截然不同!

虽然他还没有出宫建府,一直住在宫里,出宫的机会寥寥无几,实在对于京城的街景是毫无了解的,但信王可以肯定,买活军的街景绝对和京城的街景完全不同,买活军街上太热闹了,也有太多短发的女郎了,便连衣服也是以圆领衫、长裤为主,和京城哪里能一样呢?

因为有皇亲在,使团在敏朝境内的待遇是不低的,行路有阉人鸣锣清道,乘的也是宽敞的金龙舟,到了衢县之后,买活军也给予了一定的礼遇,譬如他们入关时,使者的行李可以免于搜检,喷药即可,而且他们使用澡堂时,买活军清了场,还让信王先洗,其后再是大臣们,最后方才是阉人和随从们——满足了等级上的区别,而且使团成员事前也得到了吩咐,一路上都很注意卫生,因此没有发生太多的不愉快,有几个随从和阉人被要求剃头,但这个使团还是可以理解的,买活军做事十分公事公办,并无折辱的意思,的确是因为彼辈身上染了虱子。

如此,第一天晚上,他们便住在了衢县特意空出来的一重客栈小院子里,第二天乘了宽敞的马车,沿着水泥路就到了衢县码头,此后渡河、行路,一路上都是在客栈落脚,直到来到云县,云县这里,空了五六座刚建好的水泥小院子,设在郊外也比较清净,一百多人的使团各分职责,一座住了侍卫,一座住了内侍、随从,一座住着黄谨、王知礼,另一座住孙初阳、王肖乾,这都是按职级划分,信王自然是一人住了一座。

入住之后,侍卫们便开始轮班值守,也在道路前段设了拒马,算是有个使团的体面出来,买活军对此并不阻止,不过因为谢六姐还出门未归,而此地的长官极为忙碌,因此只在第一天露了一面,第二天起,便由一个叫谢向上的吏目负责接待,食物上供给得很宽敞,吃得虽然不精美,但量是管够,想吃什么,和他说一声,立刻就能送来,话本、玩器也都应有尽有,不过谢向上对于众人外出的态度是含糊不清的,使团也怕惹事,因此彼此约束着,只在院中读书,连黄谨都不敢出去乱走,毕竟买活军对福建道的整编尚未完成,使团若表现得过于活跃,招来误会那就不好了。

也因此,虽然信王已进入了买活军境内快十天了,但却仍未能见识买活军这里的真热闹,要说有什么好处,那便只有两点——第一,这里的报纸只要一印刷便可以买来看,而且教材也多;第二,那便是买活军这里的新鲜小吃,的确是要比外头多的。

“土豆搅团。”便譬如此刻,信王翻看着报纸,对于这上头所介绍的土豆小吃,不免有些好奇,“炸薯条……这都什么东西?偏是他们花样多。”

他便拿起手边的铃铛摇了摇,“曹伴伴,今日的晚餐……”

第201章 信王驻跸云县(二)

“贵主真是这样说的?”

隐隐约约的摇铃声从微开的窗户内传到了院子里, 但曹如一时半会还暂且顾不上,只是做着手势,让他的小义子赶快进去支应王爷, 自己则仍是在院门口确定着谢向上的意思,“我等可以肆意游荡,再无不可去之处?”

这确实是对使团来说极离奇的待遇——别说王知礼、王肖乾这样见多识广的朝廷重臣了,就连曹如, 在宫中这些年来,耳濡目染, 也知晓那些外邦使团在京城的规矩:非诏不得擅出驿馆,别说出外肆意游荡了,就是从外头的酒楼里叫一桌席到驿馆里, 也要打点好了,说起来都是可能招来宫中责备的。有沟通内外, 埋伏探子的嫌疑。

虽说朝廷如今还是占据了大义名分,但强弱之势昭然,使团众人均深悉皇帝、内阁之意, 丝毫不敢拿大,因此虽然买活军并未如朝廷一般, 派遣四方司郎中来宣读规矩,众人还是安分守己, 在房中读书。本以为若能出去走走,也是等谢六姐或在泉、榕召见, 或是返回云县,合议达成之后, 才能以采办土仪的名义, 出去领略一番, 不料今日谢向上却走来,将众人聚在一起,宣布了这个消息,“六姐刚回信说了,便如同我们买活军的活死人一体看待,活死人可去的地方,诸位都可去的,不过,活死人可守的规矩,诸位也都是要守的。”

这是自然的,而且话里的意思也让曹如略微安心下来:若是‘再无不可去之处’,那县衙呢?或者是账房呢?工厂呢?甚至是让人魂牵梦萦的育种田呢?不可能都给他们随便看的吧,这么解释一番,倒还在情理之中。“定当谨守规矩!”

“诸位的诚意我肯定是明白的,不过也请诸位体谅一下我们这些小吏目,”谢向上从身后的背包里就取了一叠卷子出来,“使团人口众多,大人们明白了,或许随从们还不是很明白。还是先请诸位做做卷子,这卷子十分简单,若是能做得满分,便可以随意出入,不过在外若是明知故犯,坏了规矩,也一样是和我们买活军的活死人一般责罚。”

又是做卷子……买活军的人是真喜欢考试……

使团众人来此,和外头不可能完全没有接触,别的不说,便是这每日里传递吃食玩物,洒扫庭除,必然都要和外界交接。这些来做事的很多都是十二三岁的孤儿,曹如等人略加笼络,便和他们十分熟悉了,谈起自己平日的生活,他们是做半日工,读半日书的,而且被发来扫地的孤儿,成绩都不太好,对于考试便非常的看重——考试的分数,所上的班级,能够决定他们这半日是扫地呢,还是去帮着算账、批卷子或者做誊抄员。曹如不止一次地看到那几个小听差在跑腿之余,手里还拿着小抄念念有词的背诵,一问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买活军是常常考的,这一次过关了,不久又要再考,真是半日都懈怠不得。

虽然是这么喜欢考吧,但也没料到连使团都成了考试的对象……曹如与孙初阳等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彼此的无语,曹如心道,“果然是反贼,行事半点不讲规矩,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我们来考你们的试,不成了你们的臣民吗?”

但话说回来,朝廷这番态度柔媚,而且外交中本就有很大的模糊地带,如果做了试卷就能出去游荡,对于朝廷的好处,自然比关在院子里要强得多,至少可以极大程度地接触本地的风物。曹如眨眼间便想到了应对的办法:只要有一二有身份的使者,表示出自己的风骨,宁愿留守不出也不肯考试,那么其余人便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变通性了。

这个有风骨的使者,其实由信王来充当是最好也不过的,他毕竟是皇亲,不愿受到买活军规矩的束缚,也在情在理。不过小王爷今年才十三岁,曹如很怀疑他的定力,也怕强行拘束了小王爷,他心情郁结,自己好容易从南京起复,展眼就要被打发回去,因此只拿眼睛去看其余几人。

黄谨是指望不上的,他对本地规矩十分的清楚,而王知礼则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仿佛压根就看不懂曹如的眼色,孙初阳面色俨然,直视前方,似乎根本不愿和宦官有什么来往,王肖乾则对曹如报以苦笑:他是必须要出去的,他要搭救打听叶首辅一家人,一并朝中其余官宦的家人啊。

还没见面,使团已是暴露了人心不齐的弱点,气势上输了不止一筹,曹如心中也是气苦,无奈地叹口气,便对谢向上道,“那还请谢先生送来律令,我们也好先研习研习。”

谢向上道,“我们这的规矩,简单也简单,复杂的多是做生意、做工时用的,你们只要做好试卷,便知道得大差不差了。”

便把一叠试卷发了下来,道,“所有要出去的人,都要做的,得了满分之后,我们会制作出入证。若是不认字,便要会拼音,算数必须会简单的加减法,否则买东西容易发生纠纷。”

果然,如他所说,试卷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算数不过是千以内的加减乘除,决不能造成什么阻碍。曹如等人只要是识字的,都可以答出来,只有一些小阉人,还没有识字,只是机灵做些杂活的,只能交白卷。

所有的使者,对于前头的知识都答得很好,不过后头的‘应用情景题’,出错便很多了,譬如其中有一题,【设问,若有女娘对你十分热情,并邀你回家共度良夜,一夜之后,又说丈夫归家,捉奸成双,要你付钱脱罪,否则捉去见官,你当:

1:给钱脱身2:向官府报官为仙人跳 3:最开始就不要跟着过去 4:让她签署单身、自愿协议书,言明所有责任由她负责,并加以保管 5:任何情况不得给钱】

这是一道多选题,而且是不定项,使团内一百多人,除了交白卷那些,其余全都选错了。此时众人分为几拨,地位最高的一批人都在一个小院内,由谢向上亲自批卷讲解,谢向上便把这题抄写在黑板上,苦口婆心地道,“这是一道扫盲班必考的题,而且错题率非常的高,诸位一定要注意了,你们所有人不论是选了多少项,都带了2,但带2的答案全都是错的,本题的标准答案是3、4、5。”

“啊!”

不少人便‘啊’了起来——大多数人倒是不选1的,都知道这个一定是错的,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本着好百姓要多报官的心态,以为2在标准答案之中,多数都选了2、3——3是一定对的,至于4、5,倒很少有人选,因为‘任何情况不得给钱’,似乎也显得小气了,怎么能白睡了人家,又不给钱呢?

“不选1和选5,是一个道理,我们买活军这里是不允许皮肉生意的,便是你给钱也不行,她收钱也不行,一旦有了金钱往来,便是触犯了我们的律令,要被送去彬山做活。”

谢向上便掰开了揉碎了讲解,“但不选2,是因为我们这里也不承认仙人跳,并没有这个罪名。即是说,即便这个女娘是因着诈骗、勒索的目的,百般地引诱了你去和她困觉,而你心中知道自己是受了引诱的,是进了她的套子,但只要她说你是强迫了她,那么官府便认为你是强迫了她,要以奸.淫罪论处,送往彬山至少是苦役五年。”

“什么?!”

阉人们还好,这种事情和他们是无关的,而那些素来风流的亲卫们便大惊失色了,“这是为何呢,这不是颠倒黑白了吗!那此地岂不是仙人跳横行了?”

“我们买活军只认可一种情形是情愿的,那便是她在事前出具了协议书,你们双方签署,表明了她完全自愿,对于今晚可能发生的行为有了准备——行为的内容,也要明确说明,并且送交官府存档,那么那一夜的行为便不会被算是奸.淫。过了那一夜,协议书便告无效了,她若是不去官府告发还好,若是去告发了,那便是奸.淫罪。”谢向上冷冰冰地说。

连王知礼都忍不住说,“哪有人在事前便去官府存档的?这样的规定,其实也是无用。”

“也不能说是无用,什么事情,口说无凭,只有落于文字才可免去争议,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怎么判呢?”谢向上解释道,“这便是第四点的选项,而且还要注意这个考点——如果协议书里没有体现她是单身,那便默认了你知道她的婚姻情况,倘若她因为你们的关系,离婚蒙受了损失,是可以向官府主张,要求你共同担责的。”

“我们这里,有许多的客商,都吃了这个亏,又是要去做苦役,又还要分担损失。因此诸位一定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孟浪行事,免得影响了朝廷和买活军的关系,于和议有碍。”

虽然买活军的种种规矩,有许多是让人非常费解的,譬如要女娘出来做事,譬如不许有余力的百姓买田,但这样的规定依然超出了所有人的理解能力。便连信王都迷惑起来了,偷偷写了条子给曹如,曹如看了一眼,忙问道,“如此规定,是为了在港口消灭皮肉生意么?此是何道理呢?”

别说信王,就连曹如现在也好奇起来了,自己加了一点,“男女之间如此,那么象姑馆,小倌南风馆这些生意,又如何呢?”

“一体办理,因此我们都奉劝来往的客商,在此地要谨守规矩,尤其是注意清誉,莫被算计了去,现在坊间颇有一种套子,黑话叫作‘一鱼两吃’——先引了你去他家里喝酒淫乐,收了高额的茶酒钱,等到那事儿完了之后,又翻脸说这是奸.淫,要收极高的堵嘴费,倘若你不给,她便立刻叫唤起来,当即来人把你抓个正着,所有痕迹一应俱全,告上官府去,说这是奸.淫。”

“你拿不出协议书,那便不能证明她是情愿的,而茶酒钱她也可以辩解说是她家茶酒本来的价钱——而且你又没有收条,你说你付了多少钱,可有证据呢?因此她便不算是卖的,而你却是实打实犯了奸.淫罪,彬山苦役五年起,还不算要交给官府的罚金呢。若是给了钱,要的至少也是四五百两,都是按着席间套出来,你带来的生意银子来要的,把你的本钱至少掏走了一半,她这才满意,才是揭过此事不提了。”

虽说凡是港口,便少不了三教九流,什么仙人跳、拆白党、杀猪盘是屡见不鲜的,但云县这里的套路,和外头又都不一样,众人此时也不觉得这试卷多此一举了,倒都听得用心,仿佛大开了眼界。王肖乾道,“如此,虽说也是在律令之中,但岂不冤枉哉?只怕这客商回去了之后,大肆传扬恶名,倒有许多船只不敢来这里贸易了。”

谢向上道,“不论如何,官府的规定如此,我们也不过只是在常有此事发生的酒馆门口,钉上告示警戒而已。这种事其中的道理说破了极为简单——从来只听说女子、小倌被人强迫了去的,未曾听说那在上头的人,软塌塌的一根棍子,被人强行弄得硬了,去成那样的事儿。你若真没有那个意思,别人怎么能强迫你呢?”

“要管皮肉买卖也好,管奸.淫诸罪也罢,自然是从源头管起效率最高,因此我们是奉劝所有前来买活军治下的男丁,在我们这里,得管好了□□那物,若是没有管住,惹来的所有麻烦都先要占了八分的错处去,再没有能随意脱身的——也不能推过给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