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买活 > 买活 第9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买活 第97节(2 / 2)

“六姐不喜饮酒的人,什么酒后乱性,那还要罪加一等,酒后居然能乱性,便说明此人自制力很差,不值得信任,而如此还要喝酒,说明毫无自知之明,更不配受到任何重用。因此我等买活军的吏目平时均不饮酒,也建议使团诸位贵客,在此驻留期间,莫饮酒,莫近男色女色,这可不比外间,糊涂事糊涂了,这事上凡出事必是大事,一定有人要被送去做苦役的,万万要小心。”

众人吃他这么一说,也都各自凛然,暗道果然此处规矩与外头大不相同,居然戒绝皮肉买卖到如此严苛的地步,这在外间几乎无法想象——如信王这般从不接触外务的藩王也罢了,但凡是做过亲民官,又或者是在家乡应酬过的,哪个不知道,如今略繁华一些的市镇,百业中最丰富的便是形形色色的皮肉色艺业,便连曹如都晓得,京城大小馆子,男女各占一半,还有不知多少活不下去的人家,找个有姿色的家人,不拘男女便做了半掩门。

这种买卖,实在的说,乃是最古老、最隐蔽的买卖,要说完全禁止,曹如实在是想不到能有什么办法——这种事说白了,一男一女或者两个男子,找个僻静的角落,一小会儿便能完事的,转头各自走人,官府如何能够完全管制?而且管制下来,收到的好处又有什么?似乎实在是不值得一管。因此虽然知道了规矩,但心中都迷惑不已,完全不知道这条规矩究竟是为何而来,只死记硬背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博戏,这也是相当多人答错的题目,买活军这里不许参加任何有赌博性质的活动,便连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都不许抽签——这里信王又不懂了,是曹如为他低声讲解:此时许多走街串巷卖吃食的小商贩,他不是直接卖的,而是带了签筒,你花一文钱抽签,看签上的数量而定,譬如一文钱最少也能买一串糖葫芦,若是运气好,抽了签王,那便有十串、二十串,而时不时也有人抽了两三串的签子,为的是增加一些趣味,引来顾客的兴致。

便连这程度的抽签都是不许,更不说别的了,只要是在云县周围,哪怕连打马吊都是不准的,虽然说也不是就没人打马吊了,但若是被抓了便只能自认倒霉,不但赌资全部没收,而且还要扣政审分,因此便衍生出一个行业来——因为告发抓赌是有赏钱的,如今黑市中甚至出现了设局的掮客,你若有门路,大可请他出面,去诱惑仇家打马吊等等,随后这人又告发了让官府去抓人,这样两头吃钱。不知多少海商初来乍到,在这上头吃了大亏。

“现如今那些海商也是学乖了,凡是不听话的水手,都不敢带来云县这里,又或者来了也不敢让他们上岸,只有文雅知礼的才能许他们上岸来逛逛,就怕惹来麻烦,要扣船主好不容易攒起来的政审分,便买不得我们最畅销的拳头产品了。”谢向上笑道,“至于什么酒后斗殴、出言侮辱喝骂……我们这里通通都是重刑,虽然是港口,但却也是夜不闭户的,若非如此,怎么敢让贵客们出去乱逛呢?若是闹出什么事端来,岂不是妨害了大势?”

这话绝非无的放矢,千乱万乱,这港口是最乱的,别说信王这个少年了,便是孙初阳这样的青年人,在港口也有被人拉了壮丁,充猪仔卖到外乡去做活的。越是繁华的地方,治安便越是堪忧,自古以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曹如听谢向上这样说了老大一通,也是想明白了,反倒是暗自欢喜起来:信王性子执拗,他自己不想出门还好,他对外界俨然已十分好奇,而买活军又许他们出去,那必定是要出门逛去的,既然如此,云县规矩严厉,反倒是好事了。横竖信王也不至于触犯这些规矩,治安清明,他们这些侍卫跟在信王身边也能少些担忧。

除了酒、色、赌上的忌讳之外,谢向上又仔细分说了许多匪夷所思的规矩——譬如此地的活死人,都是谢六姐的奴仆,既然如此,奴仆之间,便是人人平等,虽说身家、职司有异,但谁也不比谁高级。有些豪商,在老家横行霸道惯了,出门在外,身边的豪奴依旧如狼似虎,一言不合便对伙计、小商贩甚至挡路的百姓污言秽语,还有拳打脚踢的,便是被告上了衙门,不过赔些钱财,不痛不痒,依旧逍遥自在,但在买活军这里,这便是犯了‘侮辱罪’,一样要捉走苦役,谢向上特别提出,希望曹如等侍从注意,护卫信王和诸位使者时,不能和其余活死人发生冲突。

“规矩森严至此!”

连一路上寡言少语的孙初阳都忍不住说道,“不知这街上还有多少客商,这也是捉去苦役,那也是捉去苦役,这开港怕不就为了捉人去苦役的,哪里是招人来做生意的呢?”

这话中多少有些讽刺的意思,谢向上听了,也不生气,反而笑道,“孙使者,还真别说,在我们这里安安分分做生意的客商还真不少呢——六姐有句话,我觉得是很对的,这人呢,凡是能做生意,便没有笨的,哪有管不了的道理?这便是看官府是否高效,是否有管得了的能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句话说出来,倒仿佛是把这些规矩的差异,全都归于两地官府的能力上了。众人倒不由一阵默然,孙初阳拱了拱手,却不认输,道,“我尚未眼见本地的治安,不好回答。”

谢向上哈哈一笑,道,“不错,眼见为实,诸位既然已经了解了规矩,那便再做一次试卷,此次若是过了,便可出去亲自领略领略我们云县的繁华。”

说着,便又发下试卷来,这一次虽然题目不同,且依旧十分狡猾,但所幸使者们都还算比较聪明,竟都考过了,谢向上当即便掏出空白的卡纸,为他们制作出入证,笑道,“不愧都是有来历的贵客,我们扫盲班的考试中,颇有不少豪商卡在规矩这一卷上呢。便连有文名的儒生,都未必能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

这记马屁,不论如何是拍得到位的。如此一来,信王、曹如等人便都可自由出入了,只另外几个院子里的护军、阉人,或是不会拼音,或者是思维十分简单愚笨,认了死理,无论如何也不能扭转,并非人人都当即得到出入证。只能之后安排老师过来,在院子里每日开班讲解,什么时候考过了,什么时候才能出门去游逛。

出入证到手,此时天色已将入暮,按道理来说,明日出门会好些。只曹如见信王目光炯炯,又想起下午他想吃土豆搅团而没有吃到,心中便暗道不好,果然,信王一拿到卡纸,便立刻问谢向上,“如此,今晚我们便能在外头用饭了?”

谢向上便笑嘻嘻地点头道,“若是贵客不弃,我可做你的向导。”

信王身份最尊,年纪又小,买活军特殊对待不足为奇。其余人各自都有各自的盘算,如黄谨要去探望妻子,顺便听取消息,而孙初阳显然是很想去拜望老师的,王肖乾自然亦有不少同年故旧要去拜访,而王知礼虽然和曹如一样都是内书房出身,但他是九千岁的干儿子,与曹如有些格格不入……再加上信王也不欲前呼后拥招人眼目,因此最后便只带了曹如随侍,由谢向上引路,牵来了三台自行车,三人一起骑上自行车,在众人不无艳羡的目光中,往城里骑去。

第202章 信王驻跸云县(三)

九月底, 南边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夜风中传来了一丝凉意, 但对于在北方长大的信王来说,这点子凉意压根就不在话下,哪怕没有买活军的秋衣裤,应该也一样应付裕如——之所以说是应该,是因为他虽然是国朝藩王,但为了低调以及骑车的关系,还是换上了买活军制式的衣服, 可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把两条裤子毫无遮挡地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方便蹬车前行。

这也让生性腼腆的信王, 心中暗自羞涩不已, 虽然他还是穿了两层裤子:一层棉麻布的厚外裤,一层针织的秋裤, 但却总觉得仿佛和光着腿似的, 一遇到迎面而来的行人, 便想把两条腿并起来, 若不是他们骑的车子都带有辅助轮,恐怕早摔了几次。

不过, 除了这点局促之外, 能骑车真正上路, 还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 信王在京城,自然是试着骑过自行车的, 虽然当时也觉得神奇无比, 但终究只能骑了在皇兄宫中转转圈, 并不能真正将其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使用,而且车轮在青石板上,起伏不平,体验也不算很好。

直到今日,当自行车骑在水泥路上,载着他们从一处去往另一处时,仿佛才是真正发挥了它身为交通载具的作用,让人打从心底沉浸在了骑车带来的新鲜体验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新奇——信王觉得,如果皇兄在这里的话,一定会比自己更兴奋得多,说不定还会大呼小叫起来呢。

这对兄弟的感情是相当好的,皇兄虽年长,但性情要奔放些,信王则要更为内敛,甚至用别扭来形容他的性格,也不为过。以他对买活军的态度来说,一开始信王是颇感新鲜的,之后又因为买活军和阉党密切的关系,暗地里有些不喜——不管九千岁有没有察觉,信王对于九千岁心里是有芥蒂的,因为他的大伴曹如和西林党关系不错,受到宫中排挤西林的牵连,被打发去了金陵养老,这件事是九千岁一手操办,而此后信王虽然表面还是笑脸相迎,对九千岁也叫一声‘厂公’,但私下其实深厌他为人,甚至有点逢九必反的意思。

虽然这算是迁怒吧,但信王还小,性子又执拗,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也没人敢于劝解,于是这几年,信王对买活军带来的种种新鲜事物,便处在微妙的状态之中,又不愿和皇兄一样,完全如痴如醉,连教材都仔细研读,甚至更做出了按考试分来划定侍寝名录的荒唐之举(从今日买活军的考试来看,皇兄倒是无意间切合了买活军的真传了),但要说对买活军的东西完全不屑一顾呢,他又确实是有几分好奇的,便如同对买活军话本子的态度一样,信王是从来不说它有多好看的,不过新的话本子送到宫中不久,他也总会取来看一看就对了。

以这样的心态来说,他本不该如此迫不及待地前去市集领略的,不过,就如同他对皇兄的了解一样,信王的兄长皇帝,对这个弟弟也所知甚深,这一次派遣他南下以前,便对信王面授机宜,希望他完全放下成见,虚怀若谷,不要揣着任何架子,尽采买活军的所长,便是有什么不认可的地方,也千万不要和买活军争吵,只是做好天家的眼睛,旁观买活军的得失,品味买活军百姓的喜怒哀乐,如此,方才能为将来的争斗,增加一丝可能的胜算。

这是把买活军当成未来的心腹大患看待了,而信王亦被皇兄的胸怀感动,也觉得皇兄说得有理,如今国朝实在已经是危若累卵,这便说明老一套的确是行不通的,不管新一套能不能行得通,予以钻研总是不会有错。

尽管被派来买活军这里,远离家乡,甚至未来几年或许都不能返回,他也有些失落,不过十三岁的信王,对于皇位还是丝毫没有觊觎之心的,兄长正值盛年,而后宫妃嫔经过考试这一番折腾,竟还接连传出了有喜的消息,作为藩王,压根不会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尤其信王一向是以正经人自诩的。因此他并未意识到皇兄支开他这个举动中的多重政治含义,依旧一心要履行好皇兄的交代。

而有了这一层借口,此时便可以开放的胸怀,尽情地发掘买活军这里不同于外界的地方,不至于有任何心理负担,就譬如说买活军的衣物,他便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从容换上的,还让曹伴伴惊讶了好一会,这才不情愿地跟着更衣。

不过现在,相信曹伴伴也感觉到了买活军衣裤的优势,敏朝的曳撒、道袍,对于自行车来说,都是很不方便的东西,披披挂挂,卷入车轮会造成事故,掖在腰间也并不美观。所以可见服饰之风出于实用,有自行车的地方,两条完整裤筒不加遮掩的裤子,便自然会是他们的着装风俗。

【衣裳发式之变,十数年而迥然有异,不以为文明……】他心底默默想着谢六姐的这句论断,也是暗自点头,此时的信王,心被分成了好几份,一份用来赞叹骑自行车的潇洒飘逸,为这前所未有的自由而新奇不已,另一份还在思索买活军的政治得失,不过后一份心力时时被前一份侵占而已。

尤其是他们已经很靠近城区了,道路两旁出现了不少行人,大多数都用欣羡的眼神望着他们的身影,信王一方面觉得非常的新鲜——他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直起腰的人那,另一方面,又感到了一丝陌生的虚荣。

——他出生至今,实际一直是天下最尊贵的一群人之一,走到哪里都是鸣锣开道,闲杂人等一律回避,信王常见的场面,是他走到哪里,便有几个或者十几个阉人、宫女躬身跪伏,正眼也不敢打量自己,除此外他连大臣都基本见不上,像这种一群人不断地指点、眺望着自己的身影,并且流露.出明显的艳羡之色,这样的场面还是生平仅见。

而且,阉人、宫女,本就是自家的奴才,自小便表现出的恭顺,似乎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并不能撩动信王的心弦,而一群自由的,并不受到他和他的亲人所管辖的陌生人,他们的羡慕,不知为何,反而很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让他有了一丝亢奋,无形间把腰杆挺得更直了,信王这是还不会大撒把,如果他会的话,说不定他也会假装无意地撒撒把,听听人群里传来的喝彩和惊呼的。

嗯,这个谢向上,骑自行车的姿势便相当的好看,买活军这里,不论是男丁女娘,都似乎以雄壮为美,谢向上的腿有力,人也高,骑车时身子便可以挺得很直,踩动起来轻松自如,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隔着裤子也能看到大腿上肌肉鼓动……如果用《斗破苍穹》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很酷。

信王身形一向是有些瘦弱的,因年纪小,也不算很高,他看着谢向上的背影,不由得就明白为什么皇兄也热衷于摔打身子,还在后宫的考试中,完全仿造买活军的规矩,加入了一种叫作‘体测’的东西。

他刚才迎面见到了几个女娘,骑着自行车彼此追逐,风一般地掠了过去,大笑声还在风中飘荡,信王不得不承认,倘若是敏朝常见的裹足女娘,四肢若柳枝般纤细柔软,固然是姗姗文雅,但骑起自行车来是绝不会有这样好看的。他刚才只是无意间看了一眼,就是……嗯……怎么说呢……那种有力丰满的大腿其实也并不难看……

“我们把自行车放在县衙吧。”很快的,前方就出现了一个大院,里头满是水泥小楼,虽然天色已晚,还是有许多吏目进进出出,其中有男有女,大多步速很快,令人一看就知道,这里办事的效率也慢不到哪儿去。谢向上安顿着信王和曹如,把自行车牵到县衙内院,里头已经停了十几辆自行车,谢向上掏了一条细铁索出来,把三人的自行车锁在一起,道,“这样便不会骑混了——若是骑得不好,太费车,老要去修的话,可能会被剥夺骑车的权利,所以各家的车分配下去后,都要自己小心呵护着。”

他为人处世不卑不亢,又风趣健谈,虽然全不像是敏朝人一样,对天潢贵胄毕恭毕敬、诚惶诚恐,有时候还有点糊弄人,但几天接触下来,信王其实并不反感他,闻言忙道,“这车可是车胎老会漏气?我们宫里的车便是如此,到后来轮胎都瘪了。”

“路况不好的话,到处都是小石子,被车轮压过,四处迸射,很可能就划伤了车胎,因此便漏气了,要拆下轮胎回来补,”谢向上便仔细地对信王解释,“这个东西现在还不能自产,所以当时我们送了好几副轮胎过去,是可以替换的,坏了的车胎可以托人带回来修补。”

原来如此,信王这才明白为何自行车胎是鼓的,有时候又是瘪的,原来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自然有人一直在递送轮胎。他点了点头,心中焕发了新知的喜悦,问道,“我可以去看补胎吗?”如果皇兄能去看的话,一定会很高兴的。

“当然可以了。”谢向上笑了,“明天看吧,今晚先吃饭。”

信王已决心要写信把补胎、修车的所有细节都记下来,给皇兄寄去,他知道皇兄一定是极喜欢这些的。“好吧,吃什么饭呢?”

“我们这里的酒楼现在是很多的,能吃辣有川菜,想吃海鲜,本地也有许多小饭馆,很多是以活蒸为号召,不过从前若没有吃过海鲜,第一次吃得太多了可能会拉肚子,喜欢吃面食,也有北方菜馆。”

信王一行人当然带了厨师,四平八稳的御膳是他自小吃惯的口味,但海鲜——这是很难得的,宫中一般吃不到这个,对信王来说,这完全是传说,他既不了解海鲜的种类,也不知道大多海鲜的滋味,宫中能吃到的海鲜,大多都是咸腌类,不可能有活蒸,这两个字他之前听也没有听过,不知为什么,‘活蒸’这两个字一钻到耳朵里,他便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决心道,“今晚吃活蒸海鲜!”

但又很快犹豫起来,“但我下午想吃薯条和搅团来着——为什么报纸上全在介绍土豆的吃法?看得人怪馋的。”

这句话有些不自知的天真,谢向上不由笑了起来,“自然是因为这是一种新东西,现在又丰收了,自然要多介绍这主食的吃法,百姓们才会晓得炮制,也会有更多商贩乐于将它买回来琢磨着作法。”

果然是和政务有关,信王不觉也点了点头——这和他的想法倒是合在一处了,“不错了,别看吃食小事,其实一点也不小,和民生息息相关呢,这便看出报纸的好来了,若是告示,都以简要为主,断不可能这样连篇累牍的写细务。”

“邸报上也不能刊载吗?说来,邸报和塘报有什么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