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买活 > 买活 第18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买活 第187节(1 / 2)

<h1>买活 第187节</h1>

“只要人手充足,社会上的任何工作都会有人去填充的,你想的矿产危机可能根本就不会到来。连部长,你还是要多有些理性的头脑,既然你这么看重技术,那么我建议,你做任何大尺度的推断,并因此一惊一乍之前,先好好地考虑考虑数学。”

大家围绕着矿产危机的可能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归根到底,这其实又是个数学问题,全国的可耕种土地能容纳多少农民,如今的人口繁衍速度,都是重要因素,这是个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还关系到人们对于百姓生育前景的展望,比如行政部长冯丰收,他认定在天下太平之后,人口会有一个恐怖的增加,因为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会因为时局而上升。“一对夫妻生五个——三十年后,等现在这些犯人都死完了,天下的人口会是如今的五六倍,到那时候还愁矿山没有人吗?”

陆大红则以为,到时华夏的人口要计算来自海外的迁徙者,“若是把吕宋等地重新纳入国土,不要说三十年,三五年内,土人极大可能会向内陆迁徙,就像是华夏百姓为了发财往外走去一样,这些土人,在海外做工也是做工,来华夏做工也是做工,但在华夏,各方面条件毫无疑问比海外要好,他们肯定想来,而我们还能不准许自己的国民迁徙做工吗?这些人来到内陆,能做什么?只有在吃苦上和我们的百姓攀比,到那时候,多少矿都给你填满了!”

正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有时一个人钻的牛角尖,在另一人看来俨然是可笑的,连翘自己的眉宇也是越来越开朗,她必须承认,自己也不是永远正确,也有想得少,看得短的时候,被这么怼一怼也蛮舒服的。但是,谢双瑶对于这种就事论事的讨论不算太满意,因为连翘把自己的所有思绪都写在了报告里,而这份本来只有谢双瑶能看的报告,被她发给了所有人,这里还有一个大家都避而不谈的问题,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

“要说我呢,从你的报告——很诚实的报告,这一点要夸奖的,这是很有效的沟通,尤其是把对我的怀疑和猜度都写出来了,不容易,值得表扬——”

她先夸奖了一下连翘,随后说,“我从你的报告里,看到的是神化宣传的后遗症——把一个统治者神化,固然在最开始是有好处的,会带来很高的服从度,但是,后遗症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就像是现在这样,虔诚的信徒会有一种感觉,自己将因虔诚而得到一切,得到应许中的乐土——就像是你的思维定势一样,你是绝对虔诚的,因此,你一旦发现了神明也有背信的时候,便会感到了信仰的崩裂。”

“神怎么会有阴暗面呢?神不应该是完全如经典中所记载的一样,向外布施着乐土的光辉吗?”谢双瑶模仿着连翘的口吻说,“神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地怜悯一切,博爱众生,将它的神国逐步建筑到地上的吗?”

这就是谢双瑶一再声明自己并不是神明的原因了,虽然成效不彰,但她本人拒绝被人设绑架,“但我就是有阴暗面——其实你猜得一点错也没有,我往南面发展,到现在也不布局北面,甚至并不去渗透山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还需要便宜的矿石,但是现在的机器不够对山阴的矿产进行机械化改造,我要便宜的矿石,而且我很清楚上头沾了矿工的血腥,但是我本人并不是很在乎。”

屋子里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不止连翘,陆大红这些最虔诚的信徒也惊讶地看着谢双瑶——这其实是一个她们根本不打算追问的问题,就如同连翘的想法一样,他们也预备着对这个破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轻放过,继续追问下去,又有什么好处呢?

但是,六姐总是很出人意料的,她居然自己把遮羞布给揭开了。

“因为我是不会被人设绑架的,我是人,不是神。”拥有起码二十多个尊号的女人断然说,“神有义务把神典变现,我可没有,神有义务做到完美,我可没有义务,信徒因为虔诚,总觉得好像输入了一种信力,感觉神欠了自己,但我可不欠任何人什么。”

“我是个政治家,政治家的意思就是,我可以带着大家往那个理想的方向走过去,能走得多远,完全从现实条件出发,还要看队友们的配合程度。大同社会确实是不会有苦难,也不会有一个审时度势,去买血矿石的统治者,但是,把这个天下变为大同社会,那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你们这些人——你们所有人的事情。不要通过负罪感来转嫁你们的建设责任,我可从来没求着谁来信仰我的理念。”

“是你们因为我的政治理念而受益,你们要去多想怎么让我领导得舒服,明白吗?如果你觉得你在这种新的体制中得到了好处,那就要多去想想,你该如何维护它,该如何去发展它。而不是动不动就感到动摇和怀疑,噢,我是不是被骗了,噢,如果我选择另一条路的话,是不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如果你选了另一条路,那你最终的结果就是下井做活。明白这一点,就不会那么容易动摇了。”

谢双瑶祭出大招,“不要老想着买活军能为你们做什么,要多想想,你能为买活军做什么,如果你觉得,为了便宜的矿石暂不发展北面不够纯粹,那就去通过你的努力让我有纯粹的选择。我又不是神,也不是本世界的土著,我顶多是提供一些帮助,不能负全责,说不定我早就大同了呢,我又不欠谁什么。”

“只有神才会因为自己救不到的苦难而感到负罪,我?我负罪个鸡儿,以后看到这种情况,想到我的时候,你们可以把我想成一个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人。我已经救了很多人,改变了很多很多人的命运,我经常在这种成就感里自我陶醉——我才不会去看那些能力范围外的人呢,在我觉得自己有能力以前,他们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番和忧国忧民完全背离的宣言,让大家都沉默了——谢双瑶的伟大人格似乎和常见的圣天子、救苦救难菩萨有不同的走向,不过,在座的都是她的死党和学生,他们不会公然吐槽,只能保持意味深长的沉默。

“当然!”只有谢大哥在短暂的愣神后,立刻表示了对妹妹的支持,“你做得已经很好了,你怎么开心就怎么来。”

谢双瑶也不需要别人的赞成,她只是告知大家而已,反正她是丑话说在前头的,她不是神,崇拜也没用,别给她乱加道德包袱,她可没有保持完美的义务。

而且,她建议大家也向她学习,“尽力去做,和不要去管你够不到的人,这是不冲突的,治理工作永远不可能完美,只要你的确尽力了,保持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对精神健康有利,也比较有助于你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谢双瑶取出了一叠文件,“因为,接下来我们要处理的,是一些因为前期我们的政策而积累下来的案件,没有完美制定的政策,也没有完美落地的政策,总有人会因为政策吃亏,比如说我。”

她叹了一口气,“我因为我的懒惰就吃亏了,的确应该早点搞政治教材的,徐子先劝得没错,教材出得晚,结果就是现在摊子已经很大了,你们还在学习的初期阶段,还得我抽空来补习,让你们赶紧学会了去教身边的人……怪我怪我,唉,我坑我自己。”

呃……这也确实,连翘的疑惑,在六姐看来或许的确是初级的,但这能怪谁呢?她也是这两年才开始上政治课的呀,此前,她受到的一直都是事务方面的教育。要培养理性完备的思考方式需要时间和锻炼,连翘没有在很小的时候就受过相关的培训,那么她现在学习的速度一定不会很快,她还在迷惑,而谢双瑶早就度过这个阶段了。

屋内一片沉寂,人们交换着眼色,而不完美的,自我感觉一向很良好的统治者谢双瑶已经又提起精神来了。

“再比如说——这个事情就比较厉害了,我现在给大家发一下,这个叫做谢听话的人,他的案子,就必须要有一个定性,那就是他母亲到底是受害人呢,还是剥削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甄别他说的是真是假,是继续采取一刀切政策呢,还是有别的想法。”

“还有,面对谢听话这种情况,百姓们必然产生的疑惑,包括连翘刚才说的这些想法,肯定也不是她一人独有的,那么,衙门要不要对此做出表态呢?如果我们的表态不够务实,没有可行性,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过于有可行性,可能又会激起敏朝那里一部分地主的反感和提防,换句话说,又是私盐队的人要来承受这部分代价,大家好好想想,有没有什么尽可能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372章 没有人真的被放弃(下)

“矿车上行!”

低沉的声音隔着纱布口罩传了出来, 矿工们直起腰,拄着铁锨休息一会儿:他们刚把碎裂的石头从地上转移到手推车里,推到矿洞口, 倾倒入轨道上的矿车之中。并且扳下道岔, 将矿车送入了主轨道, 挂上了吊钩,目送着矿车在轻微的颤抖后, 被上下轨道的齿轮带动着, 继续往前没入了黑暗之中。还能看到轻微的粉尘, 随着车辆的移动飘散,这让人看得喉咙发痒, 忍不住轻轻地咳嗽了起来。

在矿井底下, 大家的话都很少, 一个是又累又热,还有一个, 就是说话也要耗费力气, 而且哪怕有通风井,矿洞的空气也比较污浊, 说话多了会有些喘不上气, 这些工人们沉默地回到矿洞里,煤油灯在角落里发出刺目的光, 在漆黑一片的环境里, 这就是他们的太阳。

他们继续垒起木柴, 架好火堆, 随后浇上一点猛火油, 投入火种, 做这件事的是组长大工, 其余小工现在都退到了矿洞门口,在沉默中听着火苗的噼啪声——这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井下对于火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但是采矿又离不开火烧法,敏人也叫‘烧爆法’,先用火把围岩加热,再浇水、浇醋,让围岩酥松碎裂,这样工人们就可以开凿围岩,把矿石采下,搬入矿车之中。

可以说每一次烧爆都是有机会出事的,但下矿就是这样,命从下井的那一刻起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矿工们往往比较迷信,说起来是很讽刺的,虽然是谢六姐把大多数矿工送进井里的,但是,她的信仰在矿工中非常的扎实和普遍,就像是这几个小毛贼,来到矿山还不过是两三个月,扫盲班都没有毕业,伤也还刚刚养好,这就已经虔诚而又狂热地信上了六姐,这会儿正在喃喃地念诵着她的名号,祈求着她的保佑。

“南无慈悲六姐菩萨,平安下井,平安上井,井下不便溺,不脱队……”他们是把下井的安全须知和祷词混在一起了。其余老矿工们有些被逗乐了,有些却也跟着闭目祈祷了起来。他们拧开水壶仔细地喝了一口水——矿工普遍是不愿多喝水的,主要是没有上厕所的地儿,好在一次下井一般也就是三个时辰,憋一憋也过得去。

火烧了大概一炷□□夫,人们听到了轻微的噼啪声,大工便进去盖盆子、用扫帚拍,又撒了一点水,把火熄灭了,随后人们一拥而上,开始提着桶往被烘烤得一片通红的岩壁上泼,伴随着‘咯啦啦’的声音,裂纹从破碎处往外不断蔓延,余下的人都背身去取凿子——这会儿才是开凿的时候,被烧爆了的石壁酥松脆软,很容易就能凿开围岩,采出矿石来。

这个矿洞里的矿脉是很丰富的,一次烧爆,可以采够两三车的矿石,这时候空空如也的矿车又从上方叮当下来了,人们扳动道岔,把矿车引入门口的轨道,搬运矿石,又把矿车挂上了自己洞中的标签,再将矿车重新送回轨道里。这样五个人,一天若是顺利,当班的这三个时辰,差不多能烧爆两次,也就是说,他们这一组,若是在富产期,四五个人的话,一天采个四五车,一共采出五百多斤的矿石,是可以做得到的。

若是在开凿前期、后期,产量都会有所下降,尤其是后期,采一次矿,回填废石也要消耗相当的时间。但是,买活军矿洞的生产效率、安全性,还是远远地超过了敏朝的矿业,这一点是敏朝的老矿监都无法否认的事情——这些矿监如果没有及时逃走,现在多数也都在做矿工培训,他们认为买活军铺设的动力轨道大大地提高了采矿的速度。

“现在可真别叫苦。”

当洞口的沙漏漏完时,轨道上的矿车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的矿工们了,大家都摘下憋闷的口罩——口罩对应着鼻子、嘴巴的几处通气地方,已经是微微发黑了,就是这个口罩,让太多矿工避免了咳嗽和发烧。不过,现在是在进风口上行,空气是相对清新的,所以工人们就立刻迫不及待地摘掉口罩,开始谈笑起来了。

今日下井来做新洞勘探的老矿工,便咳嗽着用他那带了浓重乡音的官话教育着刚下井的小贼们,“若是在从前,你们能活过几个月?就你们这小身板,哼哼……刚下井的工人,做的是最苦的活——最苦的活是什么?是搬矿,一整天背着背篓,弯着腰走,稍微抬起头就要碰头,和石耗子一样钻来钻去,直不起腰那就只能全靠背往前使劲!”

“不消三个月,背就得驼喽,被压断了腰,从此躺着起不来的也不在少数。怎么办呢?就把他们扔到野外去,一开始他们还叫呀,呻.吟呀,求着给条活路呀,第二天起来,人就没气了,没个囫囵了——山里野兽多啊!谁知道是被狼吃了,还是被山狸子啃了去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矿井,有严格的开凿标准,必须达到一米八的高度,这是可着大多数矿工的身高来的,至少在头顶往上还要二十厘米,听说在一些北方人多的矿山,矿井还往一米九去开凿。进风口、出风口能开凿到两米五,也就是说,至少在井下能够直起腰了,而且,有了动力轨道,大多数时候矿工只需要用小推车把洞里的石头运出来就行了,只用走一段平坦的路,最多是数十米的斜坡。

这一切都要感谢在洞里每天吃煤,发出呜呜声的大家伙,蒸汽机的动力,带动了矿车轨道,让矿石的运输不再消耗劳力,而发明这个轨道系统的工程师,原本就在这座矿山工作,他去云县进修之后,灵感激发,设计了这套系统,并因此得了六姐的大恩赏,现在去鸡笼岛专门从事研究了,只留下了了让老工人艳羡感佩的传说。

“原本也是和咱们一样的老工人——抓猪仔抓来的,说是老家江左的!原还有点钱,供他念过几年书,赶考时被人抓到矿上,做了几年工,瞧着哪还有半点读书人的样子?到底,书读多了也是有底蕴在,买活军一来,好了,人家那话怎么说的?‘青云直上’!可不是?考分高得要命,不几年,这眼看着就飞黄腾达起来了……”

这番忆苦思甜的话语,还有矿山传奇的讲述,自然让刚进矿山的小工们听得入神,仿佛都遗忘了一天的劳累——‘只要能吃饱饭,什么活不能干’,这是他们还没进矿时的想法,但开始干活之后,他们很快就发现,采矿和帮着家里干农活那完全不是一码事,固然是能吃饱,可要受的苦也比辅佐着务农多,农活还有个轻省时候呢,矿上的工作,一天虽然只做三个时辰,但十足十在漆黑井底里呆着,大气喘不上,每一刻都不舒服,那感觉还是不同的。

但,人都进来了,还是被逮进来的,难道还能出去么?若是要逃,捉回来就是杀死,只能小心翼翼地讨好着管教,听听老工人的故事,勉力支撑着往下求生。像是谢听话这样的老人,对井下的生活早已习惯了,故事也听了无数遍,早已不当回事,握着嘴咳嗽几声,垂下头似睡非睡地打着盹,过了一会,脚下一震,眼前陡然一亮,大家都纷纷低头捂脸,已不适应午后的强光了。

“过来签字收牌子了啊!”

前方的干事又大声招呼了起来,他身后是一面墙的大格子,里头放满了沙漏,谢听话这组过去时,又有一组人上了空车下去了,干事便将格子里的沙漏倒过来重新安置好——矿洞是时时刻刻有人下去有人上来的,主要是靠沙漏来记工时,同时,靠对牌来确定矿石车的归属,每日每组的产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