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第26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69章(2 / 2)

“店里辣椒比较辣,要是客人不小心加多了辣着,有冷水凉一下肯定舒服很多。”

“对了,每两张桌子之间最好放一包随取随用的纸巾,粉热,吃的时候容易流鼻涕,可以擦鼻涕泡用。”

“还好我以前定制的那批筷子、勺子、纸巾一体桶还没丢,可以派上用场。”

以前曾当过大厂程序员的盛连脑子确实还不错,不然以前的店子也不会那么受欢迎。

禾嫒尺见他记性好像不太好,还提醒他:“以前的公众号可以用起来呀,之前不是在上面做过小程序充值嘛,活动赠送的礼品可以直接绑定小程序会员号。”

盛连:“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还有这事。”

店里的小程序是他自己做的,重新启用倒是不难。

于是他又琢磨活动期间应该充值多少送多少比较合理去。

盛连这个人做事情还算有底线,虽说自家粉店被各种操作弄倒闭,还亏下不少钱。

最后关门的时候,他依旧在公众号上发公告,让老顾客们找他退存在店里的充值款。

所以店子虽然倒过一次,但这个品牌,以及盛连本人在市场上的名声还不错。

就连贝雷特对禾嫒尺说她以前观察得知的事情时,也是盼着盛口禾在发现各种问题之后能重新好起来。

毕竟店里的粉变得没以前好吃之后,她去的次数便大大减少,老板也没坑她什么。

……

除了去盛口禾湘潭米粉铺以外,禾嫒尺还在鹏城寻找自己下一部作品的取材对象。

她想试着拍一期,湘菜离开湖南来到鹏城的后续系列作品。

想拍这个题材,主要是和盛连沟通的时候,她想起在湘潭的半坡酒店里,食客们对她说过的话。

“以前的人离开家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能在老家靠手艺过得滋润,就没必要到外地去。”

所以早些年在大城市里开的地方菜馆,味道才会远不及当地。

当时她听到这句话时是觉得很有道理的,现在依旧这么想。

但很快,她意识到,这句话说的是以前。而交通方便的现在,环境已经略微有些不同了。

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原本身在全国各地的各省朋友们,可以乘坐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来到不同地方品尝当地美食。

与此同时,食材的运送将不会再成为什么大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各地美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各个城市。

就像前不久才开始在鹏城遍地开花的贵州菜,其中便不乏一些不错的店子。

除了消费价格比当地贵一些以外,口味上倒也差不了太多。

而这回在鹏城碰到的湘潭米粉,更是让她觉得有些奇妙。

她敢肯定,如果盛连最开始没选择在鹏城创业,而是直接回老家发展,他绝不可能做出那样独一份的米粉。

原因是钱。

湘潭米粉在当地已经诞生很多年,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

越成熟,有时也代表越难翻出新的花样来。

当地人把它当作早餐,在湘潭,大家愿意为它支付的价格,大多定在6~10元左右。

日常早餐来一份6元的经典肉丝粉已经很不错了,花再多就显得有些奢侈。

盛连的米粉比湘潭市售米粉薄一倍不止,做米粉费的时间和需要的人工当然也要加倍。

如果他在湘潭,还真没办法确定当地人是否会为这种做起来特别费功夫的米粉买单。

毕竟他连汤头都熬得不是太好。

但鹏城人会。

卖20多一份都有人买。

他店里的米粉与其说是湘潭米粉,还不如说是一个湘潭人带着对自己家乡的念想,在鹏城结出的果子。

带着故乡的影子,又有新城的东西。

因此,禾嫒尺是真的挺好奇,在鹏城的其他湘菜馆有没有可能也出现一些新的东西。

这么想着,她便问自己的鹏城粉丝们,有没有厉害的湘菜馆子能给她推荐几家试试。

……

她去的第一家店子,是在鹏城很有代表性的湘菜馆。

开业至今最少二十年,不少鹏城人,或是来鹏城的湖南人或多或少都听过它。

——芙蓉馆。

这家饭馆在鹏城开了好几家分店,每家分店占地都很大,从外边看着就觉得有些霸气,和火锅城有些相像。

菜单价不算便宜,好多年都没变过,据十年前人均消费就要100多。早期不少来鹏城的湖南人在聚会、或是请朋友吃饭时都愿意到这吃饭。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