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将他赶得远远的,怕脏了自己的地方。 他只好沿着街巷去其他地转转,走着走着走到一处偏僻街巷,里面干干净净的,他都不敢往里走,就蹲在旁边树荫处歇一歇,遥遥的看着前方热闹的杂货铺,真希望有一天他能开起这样的杂货铺。 但开杂货铺需要很多钱,浑身掏不出一文钱的他默默看向路边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羡慕的望着穿得还算干净的卖货郎,看着他挑着的丝线、手绢以及其他小玩意,真希望能做一个卖货郎,当上卖货郎能吃饱饭,还能穿上新衣裳吧。 盯着卖货郎看了许久,最后饿得头晕眼花,没钱的他只能揉着肚子朝想回家了,但走了几步就看到几个小乞丐朝巷子里面跑去,“快去,今天刘员外家做六十大寿,后门会施舍馒头出来。” 沈三富听到后,也跟了上去,在刘员外家后门抢到了两个馒头,馒头又大又白,比他们家过年吃的白面饺子还要白一些,他狼吞虎咽的咬了一大口,好香好软,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馒头,富人家施舍的食物都这么好,要是天天做大寿就好了! 其他乞丐看他眼生,不是自己一伙儿的,竟还来分馒头,冲过去直接走,转身一溜烟的朝巷外跑去。 “还给我,我的馒头。”沈三富紧跟着追了出去,但他只吃了一口馒头,还饿得很,跑着跑着就没力气了,累得跌坐在地上。 四周臭哄哄的,他转头发现自己跑到城外垃圾堆了,他看着上面丢着很多碎裂的陶罐、瓦片这些东西,想到家里漏风的茅草棚顶,于是进去翻找还能用的瓦片和陶罐。 翻找了一会儿,在一堆碎片下放出来一只铜制摆件,金黄金黄的,看起来很值钱的样子,“这是什么玩意儿呀?” 他藏着摆件,想找个地方卖掉换食物,但经过一处钱庄时看到门口放着类似的石雕,于是好奇的问了问门口的小哥那是什么,小哥白他一眼:“这是貔貅,招财的!” “招财的?”沈三富得知貔貅的神奇作用后,完全舍不得卖了,这个保健要是真能给自己招来财,可比卖掉划算多了。 于是将摆件带回家,回到家后便听娘说今晚做绿豆腐吃,他前所未有的聪明了一回,让娘多做一些绿豆腐,他想担去卖。 娘:“咱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做呢,卖不起价钱。” 沈三富:“县城没人卖,只有白色的豆腐,这个绿色的清爽好吃。” 娘不同意,不想白费工费,沈三富看着自己偷偷藏起来的貔貅摆件,他有一种预感,它能给他招来财运。 于是第二天他偷偷将剩下的绿豆腐背去了县城,很幸运的赚到了五个铜板,他激动的抱着貔貅摆件:“真的卖出去了!不愧是招财的貔貅。” 之后又卖了一段时间的绿豆腐,街上卖绿豆腐的人逐渐多了很多,赚了几百文的沈三富转行做起了走街串巷的小货郎。 金宝没想到江溪真的能知道,顿时对眼前这个人类刮目相看,“你还挺厉害嘛。” 江溪也不谦虚,嗯了一声:“还行。” “三三确实是从废弃堆里捡到我的,捡到我之后他就转运了。”金宝说话语气间颇为自豪,他貔貅之名名副其实! “后来呢?”江溪笑着问他。 金宝正愁没处显摆自己的厉害之处呢,笑嘻嘻的继续说起了后来的事情,“后来当然是他天天向我祈祷发大财,然后他就从小货郎变成杂货铺老板,再从杂货铺老板变成了商行大老板,然后变成阳城首富!” 江溪听着都心动了:“这么厉害。” “那当然了,我可是招财的貔貅!”金宝三言两语的说完了,但江溪知道里面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她抬手摸了摸金宝的脑袋,透过他的记忆又看到了很多故事。 沈三富成为小货郎后,开启了走街串巷、串村、窜镇的生活,每次一文两文五文的慢慢赚着,运气好时一天能赚四五十个铜板,运气差五个铜板顶天了。 天晴下雨都要出门,有时候会摔跤,有时候还会被狗追,有时候还会被其他货郎欺负,虽然很难,但日子仍是一天一天好起来了。 不会再天天饿肚子了,偶尔能吃上一顿肉,偶尔还能做一件新衣裳。 某天,他穿着新衣裳,拿着貔貅摆件轻轻擦拭摩挲着,“你真是个宝贝,真的给我招来财了,嘿嘿嘿,如果我能从小货郎变成杂货店老板就好了,那我就能赚更多钱了。” 他翻身坐起来,开始数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铜板,大概有一两,“还是太少了,真希望家里堆满铜板,床上也堆满铜板,每天铜板床上醒来,一定很幸福。” 睡在旁边的大哥也乐开了花,“想想都安逸,再也不愁钱花了。” 二哥看两人笑得咧出牙花子,倒是胆大一些:“铜板床有啥稀罕的,要睡就睡金子做的床,那才是真的富贵呢。” 沈三富眼睛亮了,“那我以后要赚很多金子!给我们家打一张金子床!” “做什么梦呢,还不睡觉。”隔壁的阿爹听到动静,忽然出声。 “爹,我有貔貅呢,它招财,肯定能给我摘来金子的。”沈三富抱着貔貅摆件,用头蹭了蹭它,小声对它说:“以后干脆叫你金宝吧,你给我招金子回来,我们就攒着不花,全留起来打金床!” 沈三富说完便睡觉,养精蓄锐第二天继续出门当货郎,出门前向貔貅摆件祈祷:“金宝,今天也要招财啊!以后有钱了打金床。” 怀着这个信念,无论刮风下雪,沈三富都出去叫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后他在县城开起了一间杂货铺,开上杂货铺后他发现一箱铜板也换不到多少金,看来还得做更大的生意,最好开一个大商行! “这样已经很好了,别想那些。”沈家以前穷的叮当响,全家就一套衣服裤子能穿得出门,几个儿子连老婆都娶不上,现在家里开杂货铺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娶上老婆了,够好了。 沈爹说:“你尽早娶老婆,娶了老婆生七八个儿子,要是有聪明好学的就送去考秀才考科举,你曾祖你爷爷都希望你们能改换门庭。” “我们现在也算村里的小富户,算是改换门庭了。”沈三富对读书科举啥的没兴趣,他就想做生意赚钱,赚了钱换成金子打金床! “商户哪有当官好,哪有当官受尊重?”沈爹还记得自己祖父、父亲去世前拉着他叮嘱,希望他能供孩子读书识字考科举改换门庭,有机会再回到祖父那时的地位。 “可比当官安全多了,不会说罢官就罢官,说砍头就砍头。”沈三富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曾经说起沈家以前的荣耀,沈家祖辈曾是农家富户,费尽心思供娃娃读书想要改换门庭。 读着读着家里田地卖了,牲畜